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声读物从原本的阅读副产品逐渐走向受人瞩目的增长焦点,成为出版领域的变革者。基于再媒介化理论,直接性和超媒介性的双重逻辑推动有声读物不断迭代,在一定程度上再造了有声读物的传播过程和行业互动逻辑,使得数字出版模式呈现出多重勾连和高速流动的特征。同时,有声读物本身具有可供性,物质、内容、关系成为锚定其未来发展和想象的三个关键维度。  相似文献   

2.
技术迭代升级给予媒介更多功能和应用场景,并在社会互动中扮演多重角色。基于媒介可供性审视有声出版平台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也是回答有声出版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参照。从物质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可供性三个维度探究有声出版平台的具体特征和发展路径,指出有声出版平台转型升维需要在物质层面完善智能生态、强化人机协同中人的主体性,社交层面深化情感凝聚、增强用户身份认同感,移动层面加强场景融合,引领移动音频新“声”态,进而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内容提质增效,打造高质量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3.
"泛媒化"不仅造成了舆论生态的改变,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新.作为媒体融合的关键性要素,"媒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和使命.本文从"媒体"角度切入,分别以"媒介化""再媒介化""去媒介化"来探析媒体融合的技术逻辑、内容逻辑和认知逻辑.研究认为,媒体融合是以"媒介化"为其前导和基础的,没有"媒介化"作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再媒介化手段的应用为昆曲表演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注入新活力,对大众文化审美的重塑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均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着眼于传统昆曲表演艺术再媒介化转换的内在机制,从叙事空间、艺术表达与审美体验三个维度,探讨再媒介化的手段如何通过保留和复刻传统昆曲中的经典元素,充分把握演员与角色、自然空间与剧作空间、情与境之间的虚实相生关系,在现代科技赋能的基础上,寻求从艺术共感到文化共情的昆曲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璇  张冰妹 《编辑之友》2022,(8):105-110+118
文章以动漫改编绘本作为典型范例,以杰伊·戴维·波尔特、理查德·格鲁辛再媒介化理论为依据,从再媒介化理论的三个层次,分析了动漫的原文本与绘本改编文本的关系。运用再媒介化理论,从语境重置到互文性改编再到跨媒介叙事对动漫文本的现代演绎进行了阐释,以探讨在多元媒介技术营造的全新媒介生态语境下,绘本创作利用新的媒介,对既有媒介的再媒介化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并构建媒介多元、共生的创作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7.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本传播"走向"影像传播";三是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传播";四是从"一维传播"走向"多维传播"。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电视媒介平台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以"湖南广播电视台"为例,探讨电视媒介实现平台经济盈利的模式。中国电视媒介平台化发展盈利的关键在于打造平台、生产优质内容、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整合营销等。  相似文献   

9.
陈琰  高智阳 《传媒观察》2024,(3):102-109
根据苏珊·桑塔格的迷影理论,早期的电影迷恋将观影仪式化,是对观影行为本身的迷恋,最初的电影批评也是在电影迷恋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数字时代的来临让电影批评和网络接轨,并显露出社群化、精英化的“后迷影”特征;而如今,由于电影审美趣味和观看方式的变迁,网络影评总体呈现出一种“再媒介化”的趋向,以传统迷影和后迷影为代表的“电影迷恋”已经转化为大众狂欢式的“符号迷恋”。  相似文献   

10.
段瑞疆 《传媒》2021,(4):69-71
封面新闻是主流媒体进行智媒体转型的探索与创新,旨在打造新一代媒介关系的互动形式,并致力于内容生产、技术发展、价值引导的理性塑造.本文以感知建构、语境重置、审美设立三个维度为研究方向,对封面新闻的再媒介化转型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入受众生活,对社会影响越来越深入的当下,媒介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论文在对媒介和媒介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媒介化的形成及条件、媒介在媒介化中的角色和媒介化对媒介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建构出了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机制.文章认为,媒介与媒介化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与被改变的直线性关系,而是媒介与社会互动意涵的进一步彰显,是媒介传播理论在地化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媒介与媒介化的互动过程中,媒介的传播行为渐渐带有一定的社会性, “媒介”也成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形式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邵文灿 《传媒》2023,(7):22-25
媒体融合大趋势下,中国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实现再中心化的媒介逻辑是实现政务、业务和商务的共同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在政务层面要发挥网络议程设置的作用,建构政治认同;在业务层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及时调节社会情绪;在商务层面,新型主流媒体要正视流量与资本的作用,平衡商务活动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实现良性运营。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经济,存在两大市场主体: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但两者在经济运行规律和特征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随着互联网新经济环境经历"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演进,平台商业模式发生着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变化,国内三家超级媒体平台BAT百度、腾讯、阿里正在完成平台的"再中心化"重构.因此,可以归纳,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解决的是内容供给问题,而网络新兴媒体的平台化发展解决的是商业模式问题.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形成完整的媒体经济产业新的价值链.  相似文献   

14.
卫玎  王宇 《编辑之友》2024,(4):28-33
媒介技术的进步促使有声读物需要在新的媒介技术框架下进行理念创新与实践创新。文章以媒介可供性为理论路径,从生产可供性、价值可供性、移动可供性、社交可供性、感知可供性、情感可供性六方面剖析了有声读物生产传播的实践逻辑。此分析过程是对西方引进理论媒介可供性在中国互联网情境下的实践探索和本土适应。为全面增强有声读物的可供性与服务力,文章进一步从内容生态范式革新、情感性移动阅读场景构建、社群成员身份认同强化、身体全感官要素激活等维度勾勒出有声读物出版创新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2,(4)
媒介化治理指向一种“媒介规制”的实践取向,是探索媒介何为与治理何往的治理新范式,最终要以治理的媒介化进路及逻辑达成善治目的。本文对媒介嵌入国家治理的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在厘清媒介化治理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媒介化治理的相应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媒介化治理是以善治为导向的治理;媒介作为基础设施能发挥“媒介规制”涵化作用,对国家治理体系与信息传播体系进行同构,协同参与面向未来媒介化社会的新治理图景。因此,社会场域和系统需不断调适自身以适应媒体规则和媒介逻辑,通过平台一体化、信息供需精准适配、技术赋能提质增效三个实践路径增强媒介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3):52-56
"媒介即信息"的论断揭示了社会意指系统运作的基本规律,有其深刻的符号学隐喻。本文从符号与内容、能指与所指的运作逻辑出发,着重探究媒介与信息运作的内在规律,并将这种规律上升到整个媒介发展史的层面审视,发现媒介的演进实质上就是去媒介化的过程,即由媒介(能指)转化为信息(所指),媒介不断否定自己,转换为另一种媒介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新兴媒介叙事往往会吸纳、挪用、整合传统媒介的表征形式、叙事语言、技术逻辑、文化意涵等,这一过程本质上意味着一种"再媒介化"实践.融合新闻作为媒体融合时代的代表性新闻形态,其"再媒介化"叙事主要体现在媒介形态、媒介语法、媒介意象三个维度.媒介形态代表一种要素整合结构,创新了融合新闻叙事的信息呈现形式;媒介语法意为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20.
技术赋能之下数字阅读平台的数智化转型迫在眉睫。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出发,通过审视数字阅读平台中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的设计实践,具化了“文字—盘活内容生产”“圈层—增强情感体验”“场景—实现随需遂意”三组情境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内容传播池、延伸互动仪式链、建构数字生态圈三条数字阅读平台数智化纵深发展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