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反映在语文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大亮点。它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能使学生因亲身参与而获得感悟和深刻的体验 ,是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这类“内容知识”所不能取代的“方法知识”。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为例 ,探析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 .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 ,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 ,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  相似文献   

3.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一大热门课题,是课标中的新内容,也是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之一。它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和实践探究过程,是对语文综合化、生活化理念的集中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又是以语文学科为内容,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技能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这项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关注探索和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关注,将其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并在新课标设置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中单独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纵览新课标,有很多地方都强调了表达,如其总目标中要求“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主要有课程综合和主题综合两种样态。课程综合表现为课程重组、课程融合、课程联动三种方式;主题综合表现为语文主题下的综合性活动、育人主题下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和主题引领下的课程联动三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综合方式,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应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是综合活动中的言语实践,必须凸显语文元素。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习得课本知识的同时,实现课内教学向课外教学的延伸,帮助学生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三年级以后的语文教材增设综合性学习板块,教师应当根据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有效安排综合性学习课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任务、提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薇 《江西教育》2024,(2):62-6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思维能力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这些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辨性阅读。  相似文献   

8.
芦淳  徐林祥 《江苏教育》2022,(91):7-9+21
语文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是新世纪语文课程朝着综合性、实践性方向改革的“实验田”。未来几年内,在教材尚未充分任务群化(项目化)编写的情况下,深化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实施是语文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倡导的一种方式。它不满足以掌握系统的语文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本文系统论证了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点及对人的发展价值,并试图为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找寻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创新的原则,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语文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综合性教育不仅仅已经深入到当下的语文教学之中,而且还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所以近几年来,课堂教学中的语文综合性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把识字与认字、阅读与写作等内容统一到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它不仅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李聪敏 《小学生》2012,(10):61-61
<正>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做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  相似文献   

12.
李兴珍 《文教资料》2008,(32):126-127
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和指导方面的误区,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新课标下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虹 《天津教育》2024,(3):147-149
<正>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夯实学科基础,为后期学习和成长提供保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新课程标准落实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开展高质量的作文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然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就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展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梁鹏 《教书育人》2008,(4):32-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53):74-75
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大胆抛弃传统课堂以往讲授课本知识的落后教法。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上想办法。努力营造和谐高效课堂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多种感官参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宜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了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首先成为我国小语课程体系的一个部分,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自颁布以来备受关注,“新课标”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了素养型教学目标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阐述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而古诗词底蕴深厚,教师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批注式阅读法作为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与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的理念是相符的。本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原则,将批注式阅读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是必要且合理的。本文基于语文新课标中的相关理念,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困境,分析其应用批注式阅读的学理基础,并探究批注式阅读的价值诉求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林金花 《天津教育》2024,(3):110-112
<正>整本书阅读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汲取更多的写作积累。在新课标理念全面贯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全面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而结合日常教学工作精选各种丰富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参与到更厚重的阅读历程中,展开一系列分析与推理、赏析与品鉴、归纳与整合、迁移与表达,逐渐建立对阅读的兴趣,获得在思维品质、学科素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成长。本文结合作者实践经验展开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探索,以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