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昆  徐晓涵 《新闻界》2023,(12):75-90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三边关系不仅关乎中国和平崛起,更关乎亚太稳定、“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大局。因此,了解印度、巴基斯坦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制定和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战略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寰球民意指数”(2020)和“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结果,客观动态地展示印度、巴基斯坦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状况及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的新闻接触对大众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巴基斯坦公众接触媒体新闻越多,对中国的实力越认可,好感度越高,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评价越积极,证实了巴基斯坦公众的媒体新闻接触对中国形象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三年间由传统媒体渠道的影响力更大转变为互联网渠道的影响力更大。但对于印度公众而言,三年间,印度公众接触新闻对中国国家实力认知的正向影响逐渐消失,通过互联网接触新闻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认知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另外,印度公众对中国好感度的认知始终不受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闻的影响。总之,于印度、巴基斯坦公众而言,互联网渠道接触新闻的影响力逐渐高于传统媒体渠道。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性质和范围各不相同,但均以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巨大潜力。自然科学博物馆如何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优先领域中做出贡献?为此讨论四个问题:自然科学博物馆在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潜在作用; “一带一路”国家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一带一路”背景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海外发展援助潜力;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强文化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肩负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而言,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历程印证着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变化和演进。本文尝试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政策文本和访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记者,研究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政策话语和国际媒体话语。研究发现,10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贡献全球治理的话语发生了从区域合作到全球普惠、从设施供给到道路搭建和从利益纽带到全球公益治理的转变;“一带一路”的国际媒体话语呈现竞争与合作、本国利益与国际关系并存的构建逻辑,沿线国家媒体更注重报道“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的贡献、金钱之外“授人以渔”的知识技能共享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精细化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备受各界关注,中央政府明确表示,“一带一路”列车已预留了座位给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并希望港澳快点上车;中国澳门基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优势,可以在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担当桥梁角色,如果能有效发挥,中国澳门将从“一带一路”中分享到很大的经济、文化及教育成果。那么,中国澳门如何在这个倡议中把握机遇?这也关系着澳门特区政府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让葡语国家通过中国澳门了解更多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如何讲好中国澳门故事,认识中国澳门、认识中国,从而提升国家及中国澳门的形象。故此,本文主要浅谈境外媒体及港澳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以及中国澳门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对外传播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琳  周翔 《青年记者》2017,(9):43-44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巨大反响.由于国际关系背后的力量角逐和利益纠葛,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国际社会制造的话语困境,并力争“一带一路”话语主导权.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实现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手段,当前,中国的英文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广泛报道与解读.针对“一带一路”对外报道,许多研究非常关注新媒体的传播和融合媒体问题,但是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最重要的仍然是理念问题而不完全是具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问题.①随着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中,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对外合作更为直接、更具先锋开拓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稳步推进,我国出版业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归纳了相关国家出版业在行业管理、阅读、教育与少儿出版、网络销售等四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版业合作的特点,指出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需顺应大势,苦练内功,从“写意”到“工笔”,充分认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原理,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版权贸易不仅是我国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手段,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我国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认同感.文章通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版权贸易的法律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版权贸易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部署,也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本文梳理了相关国家官方、学界及媒体等主体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反响,并指出应有针对性地探索对外传播重点,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敖誌 《青年记者》2017,(18):56-5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已经三年多,作为党中央重大决策,“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契合了中国发展需要,更是顺应了全球合作潮流,得到60多个沿线国家、地区以及众多国际组织的积极呼应、热情参与.宣传“一带一路”,弘扬丝路精神,不仅是主流媒体必须担当的责任,也是新闻报道难得的资源富矿.  相似文献   

10.
戴梓航 《今传媒》2024,(4):104-108
随着建设新时代数字化“一带一路”部署的全面实施,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建设和方案完善正式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新时代,但也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干预、反全球化浪潮、本地保护主义盛行以及我国在新技术新趋势方面立法不足、实践中缺乏法条指导等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时代下“一带一路”数字化建设的背景,并基于案例和文献分析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一带一路”数字化建设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罗永忠  曹海霞 《传媒》2022,(17):59-60+62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加速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往来,也为我国党史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视域下,重点分析中共党史文化海外传播的当代价值和三种有效路径: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党史文化海外交流机制;加速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海外传播的信息质量;加速新媒体资源创新,提升海外传播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戚凯 《青年记者》2017,(23):58-59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带一路”提出八点要求,其中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和“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①本文从国际传播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要性和遇到的挑战两方面展开思考,并结合近期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要中央级重点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实践,讨论如何建设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3.
王丽璇 《出版广角》2017,(21):10-14
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优质民文出版项目,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出版人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文章梳理了民文出版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并以部分民族出版社的典型民文出版项目为例,就民文出版工作展开历史文化和地理区域方面的研究,同时对民文出版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文出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图书出版“走出去”成为促进我国与丝路国家相联系的文化桥梁.少儿图书因为文化壁垒较小的特质,成为出版业“走出去”新的增长点.笔者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少儿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并从加强少儿版权国际合作、增加高品质原创内容资源和资本“走出去”等方面阐述了少儿出版“走出去”的可行性方式.少儿出版“走出去”推动了我国及世界儿童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展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承接古今、连接中外,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扩大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出版物是“一带一路”合作中促进相遇相知、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版权保护客体、对象、期限及执法力度方面的差异性研究,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版权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丽 《青年记者》2017,(32):41-42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世界各方通过了联合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取得了270多项成果,主要涉及政治、经济、企业、投融资、文化、媒体等各个领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沟通的主要工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语言对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文化上的相互认知和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100多家孔子学院和1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已建立,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地了解中国,但是缺乏对“一带一路”汉语传播的整体规划和完善设计.我们需要思考“一带一路”汉语传播的现状,创新探索“一带一路”对外汉语传播的模式,更好地提升“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2013年至今的10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政治经济效益和互联互通效果有目共睹,而其所蕴含的国际传播价值需要在反思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脉络的基础上,结合理念传承、实践创新和认知转型加以发掘。“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国际传播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在凸显。“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种发展范式的单向对外输出,而是基于“五通”的合作互利,也是基于“中和”的尊重共赢,更是团结“全球南方”的发展动能,在数字时代为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国际传播秩序构建提供了合法性来源。在这一全球公共思想产品和实践场域的驱动下,国际传播研究将有可能超越霸权主义和本质主义的认识论,在“将西方地方化”“将南方主体化”的前提下,为21世纪国际传播新秩序的重建提供从理念规范到基础设施再到实践策略的系统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出版走出去和引进来不断深化。梳理中国—东盟出版交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出版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出版交流与合作的路径选择,将有效促进中国—东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助力中国与东盟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各国的“合唱”.相应的,“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表达传播不是中国的自说自话,而是中国话语与各国声音深度交流的开放性成果.中国话语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但也注重寻求与各国话语的共通和兼容.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经济政策、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铁路建设……各国的战略中都包含了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联互通和工业化等核心内容,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通过对共通性的挖掘和强调,“一带一路”倡议能更好地被理解和接受,其作为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亦将彰显.  相似文献   

20.
肖依 《青年记者》2017,(14):33-34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化传播上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报道,是一种国家叙事,是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尝试. 通过“一带一路”报道树立国家形象 笔者在《人民日报》中获得标题含有“一带一路”字样的报道(截至2016年12月14日)共515篇,等距顺次抽取其中100篇样本,分析《人民日报》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报道叙事树立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