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丽媛 《新闻传播》2013,(12):12-13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出版数字化亦是必然趋势。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内容海量性、主客体交互性、传播同步性等特点。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互补共存,在互补发展的同时,给传统的出版活动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对编辑思想也进行了重构。数字出版时代对编辑思维的重构包括多元立体化、商业化、非线性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林震 《新闻传播》2022,(4):73-74
数字出版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数字化”,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传统编辑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编辑思维方面进行思维重构,重新定位出版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重视在数字出版时代的突围和创新发展。如何在数字出版时代做好编辑思维的重构,现已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难点问题。本文以数字出版时代为背景,阐述了数字出版时代对编辑思维的要求,重点探讨了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思维的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疫情期间武汉市G社区的微信使用为研究对象,沿袭基础设施研究的人类学路径,具体考察了微信进入城市社区并逐步基础设施化的过程及影响。研究发现,疫情带来的社会隔离是微信在城市社区迅速扩张的基础。凭借集成性特征,微信得以接入并改造既有社区网络,再造邻里关系,重构社区空间。作为生存型基础设施,微信深刻嵌入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之中,凭借新型社会关系和组织形态打造出一种新权力装置,通过隐秘的劳动完成对居民个体和城市社区的数字资本主义殖民。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创造着全新的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数字化书报刊、数字音乐、数字动漫等已经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质变,传统的报纸、书籍的阅读习惯日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阅读转向电子化。科技与时代的结合,数字出版时代已经到来。对  相似文献   

5.
郑宇 《新闻实践》2013,(12):31-33
核心阅读: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报纸、数字杂志、IPTV、手机电视、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其双向互动性、复合多元性、时空无限性、分众异质性、融合开放性等具有颠覆性的传播特征,对传统媒体带来激烈竞争和巨大挑战。传统广播电视在大力拓展视听新媒体终端及渠道的过程中,如何按照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实现内容生产的转型,量身定做适合视听新媒体传播、深受网民观众喜爱的节目,直接关系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能否突破发展瓶颈,在激烈的媒介中竞争继续生存、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6.
微信自出版是新型数字出版业态,引起了出版结构的变化:出版的门槛与边界被消除,出版主体和用户可直接互动.微信自出版的演进趋势,一直处于出版结构与普通出版者之间的动态冲突之中,传播技术扩张与出版权力下移并进,普通新媒介用户获得主体性.尽管微信自出版目前还未处于出版场域中的支配极,将来却有可能重构移动出版的位置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蕾 《现代传播》2022,(8):147-154
智能融媒体时代,在以“融合”“互动”“发展”为显性特征的关系/过程本体论之中,结合有关物质、时间、空间、地方、数字化等前沿理论,从物质存在、时空环境、人机互嵌三个维度辩证地分析和理解文博数字影像化理念的内涵。文博数字影像化是一项系统持续性的工程,需结合时代和技术环境重构数字化理念,理性看待人—技术—物质—世界之间的关联,借助融合发展视域建立健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全链条体系,在明晰数字文博影像的价值基础上勾勒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赵少飞  陈辉 《编辑学报》2018,30(6):627-631
以《广东工业大学学报》为例,从在线编校、协同排版、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等方面总结基于XML一体化生产管理云平台的期刊数字出版流程实践。该平台将论文元数据进行了高度碎片化处理,期刊基于此重构了传统的出版流程,实现单篇优先出版、HTML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应用拓展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期刊出版效率和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智能化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数字化生存成为社会生存的全新状态。而中国社会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与过快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并行,生存门槛的提高带来了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使其陷入了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的“数字难民”。本文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难民”的生存现状出发,思考“数字难民”在新媒体使用中心理、生活以及主体性方面的困境,借助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分析智能媒体助力“数字难民”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途径和破局之道。本研究提出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力与数字需求,为其更好数字化生存、融入智能媒体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时代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机理,对加快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华书局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通过组织赋能、知识赋能和网络生态赋能三种范式,推动出版企业的资源禀赋、价值主张、价值链重构模式和重构策略不断演化,从而分别促使企业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伸缩型与跨越型重构.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价值链重构的目标在于,打造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价值增值模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知识服务的价值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时代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机理,对加快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华书局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通过组织赋能、知识赋能和网络生态赋能三种范式,推动出版企业的资源禀赋、价值主张、价值链重构模式和重构策略不断演化,从而分别促使企业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伸缩型与跨越型重构.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价值链重构的目标在于,打造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价值增值模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知识服务的价值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12.
“碎片化”“快捷化”的电子阅读普及的时代,纸质阅读却激活了身体的感知,成为不可替代的阅读方式.文章以物与“身体感”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比分析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在身体感知方式层面的差异,回到身体的维度探究纸质阅读在新的媒介时空如何焕发生命力;从传播形态变迁的历史语境中,梳理人与媒介间交互影响的脉络,以“体物入微”的概念重新阐释纸质阅读在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化意义.实体书店的空间也从传统的单一零售空间转变为具有美学价值和交流意味的多功能文化复合体,空间属性的变化重构了身体与客体空间的关系,客体空间通过“身体”的参与具有了体验的意义,身体空间也成为一个空间结构及其意义分布不断变化的异质空间.  相似文献   

13.
张莉惠 《新闻知识》2012,(2):79-80,85
在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出版仍能保持增长态势,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全球出版业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共识,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发挥传统出版的优势,积极地向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业界探讨的重点。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4.
姜丽萍  饶丽君 《视听》2024,(4):112-116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社会。数字化时代,人们更加重视图像传播和视觉呈现效果,小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数字时代也有了可行的突破路径。以纪录片《惟有香如故》为例,基于视觉重构理论分析香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发现香文化的数字化呈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传统小众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字空间中的权力关系在如今技术加持下逐渐被隐藏,资本对于数字劳动的剥削也由此变得更加隐秘。新媒体时代下,技术与资本、媒介“合谋”形成了数字空间,该空间内以技术为底座具有高稳定性,媒介平台逐渐演变成权力的导管,不断输送着对个体的绝对指令。在这里存在的劳动交换活动,也进一步推动着资本不断进化成数字资本形态。企微平台便是该时代背景下的媒介产物,它将权力触及每位数字劳工。在这种状态下,“自由”成了例外,剥削成为常态。全液态化的监视将劳动剥削渗透至数字劳工私下的时间与空间中,甚至改变了其对于自身劳动价值的判断。但资本逐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辩证地看待当下资本与劳工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资本在市场良性运转中发挥正向作用也是看待当下数字劳动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王宁 《新闻前哨》2022,(3):79-80
数字时代的到来是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结果.而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下,出版业如何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中向数字化模式和发展机制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新时期,积极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出版业与各种技术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交软件,短短五年时间里用户量突破6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形式和生活方式。然而出现在微信中的微商传销却给微信的传播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传统传销、网络传销和微信传销活动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朋友圈传销活动的跟踪观察,深入体验等,探究微信传销在微信平台的传播模式、传播特点和它对微信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数字媒介技术发展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场景与体验,同时助推数字化社交阅读现象的出现。与传统个体化阅读模式不同,数字化社交阅读是以社群为纽带的观点分享和情感体验过程。当阅读由认知收获转向情感彰显,且以社群作为其关系延伸的具象化呈现,极易导致阅读重点由内容转向形式。这种转向解构了阅读原本的公共属性,进而引发数字阅读的诸多问题。面对数字化社交阅读背后的社群兴起,如何从形式维度重新探寻阅读公共性的重构路径,促成数字时代阅读的公共参与及读者内在情感的满足,实现数字阅读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全民阅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与个性化推荐阅读的盛行与传播,彰显了媒介技术进步带来的时间、空间压缩背景下用户阅读模式的积极改变。基于戴维·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微出版物"日益成为数字时代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文章重点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我国出版社编辑职业延伸下的微信加工流程,认为在新媒体特色编辑加工流程中,出版社不仅要加强建设编辑工作流程制度、重构编辑工作,而且要注重"时空压缩"下编辑工作的编辑力、制度力、质量力、内容力的四力聚合,不断延伸与扩张出版价值链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20.
秦媛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211-212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而电视的数字化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媒体可以代表各种媒体,而各种媒体可以利用数字化向人们呈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在这些现象的变化过程中,电视文化也在发生自身独特的变迁和重构.本文从电视的角色变迁和多元融合两个方面阐释了数字化语境下电视文化的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