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早期工尺谱于隋前便已产生,至迟定型于晚唐,并成为燕乐的基本记谱法.这种谱法入宋后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沈括的“燕乐用声”、陈旸的“筚篥”指孔谱、姜夔的“古今谱法”、张炎的“管色应指字谱”等等,均是同一谱式,说明工尺谱已成为宋代燕乐的通用谱式.半字谱的产生则是由早期工尺谱字的俗体字发展而成,同样应定型于晚唐,并成为一种独立的记谱法.入宋后,半字谱与工尺谱同为燕乐通用谱,工尺谱用于理论著述,音乐实践则用半字谱.工尺谱与半字谱是同一谱法的两种形态,从晚唐到两宋均未曾改变.从各种迹象来看,无论工尺谱还是半字谱均不类梵字,因此逍遥楼楣上“类梵字”的《霓裳》谱就不会如众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工尺谱或半字谱,或确为“类梵字”的龟兹谱..  相似文献   

2.
范子烨 《中国文化》2014,(2):100-101
拙文《曹丕〈典论·论文〉“齐气”发覆》在《中国文化》2013年春季号(第37期)刊发後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拙文主要列举了引用曹丕《典论》原书的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核心的九条材料,并参以《文心雕龙》之内证以考定通行《文选》各本曹丕《典论·论文》“徐干时有齐气”之“齐气”乃“逸气”之讹。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总共有二十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原道训》。顾名思义,《原道训》讲的主要是“道”,作者在开篇就说道:“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淮南子·原道训》,下文如无特别注明,引文出处都是《原道训》)说明作者对“道”极为看重,认为“道”对天地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影响,甚至“天...  相似文献   

4.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5.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爱与生命意义探寻的成功之作,《蓝》作为三部曲的首部,由于影片对于色彩的运用和影片的主题相得益彰,成为同类电影的典范。在人类的视觉世界里,色彩不仅可以再现自然,还是情感的象征。它能传达人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知北游》属于《庄子》外篇,共十二章,为庄子后学所作。它主要发挥了属于《庄子》内篇的《大宗师》思想,重在论“道”。这篇对于研究《庄子》“道”的思想、内外篇的关系以及《庄子》思想的发展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孝”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早在西周以前就已产生。孔子也十分重视“孝”,他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对“孝”进行了新的阐释,并对“孝”的内涵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在合礼的范畴下,以一颗恭敬之心去奉养父母;孔子还将“孝”纳入自己的“仁”学体系,作为“仁之本”,为推广其仁学观念而服务。  相似文献   

8.
“法国文化之死”,2007年11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欧洲版)的封面以此命题。 毫无先兆,无端一支冷箭射来,不知是谁又触动美国人的哪根神经。稍稍定下心神的法国各大媒体,纷纷以《不,法国文化没有死》(费加罗报)、《法国文化真的死了吗?》(解放报)、《美国人眼中的法国衰落》(世界报)等为题回应。一场论战,乍看得人心惊胆寒,“死”与“不死”,谁来定论?美国人凭据何在?法国人又做怎样反击?细细品来,我们才看出些许端倪。  相似文献   

9.
“何谓孔子思想的核心”,这是孔子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学界对此的说法有不少,如:“礼”说,“仁”说,“仁礼”说等,其中以“仁”说的影响较大。而将“仁”学思想认定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的学者,其解释也是百家腾跃、新说迭起,令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对《西游记》评点本研究中的宗教归属问题表现出两种倾向:一为随意化;一为极端化。有鉴于此,本文选取《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西游证道书》为研究对象,从评点内容本身入手,比较二书在主旨阐释、劝世导向、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归纳二书评点的立足点,并就当前学界存在的不足进行学理层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对这一文化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尤其是研究其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跨文化交际中"第三文化"理论的研究,该理论也能反哺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与大自然最初的亲密接触可以追溯到他在故乡康科德的童年时期。故乡的潺潺流水、啾啾鸟鸣、旷野边地、葱郁山林、四季轮回让这位自然之子领悟到了自然的神圣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若干年后,一个位于康科德镇外乡间小路边籍籍无名的小湖,因为梭罗在湖畔两年半的居住,得以闻名于世。在这个名为瓦尔登湖的湖边,思古怀幽的时光给梭罗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感悟,平静和快乐。小小的瓦尔登湖影响和造就了梭罗,也在烦嚣的社会中为现代人倾注了一股清泉,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欣赏瑰丽自然之美的视角,以体验物我合一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14.
傅谨 《东方文化》2003,(4):78-86
对于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历程,进而对于完整的中国戏剧史而言,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戏改”可能是这门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艺术最为重大的一场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经过以及它的实质内涵,以往的研究并不太缺乏,然而这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仁”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历来对“仁”的阐释大多针对意义发展相当完备的“仁”而言,所以《论语》中的“仁”常被指出许多自相矛盾之处。理清“仁”的渊源与意义系统对于认知《论语》与孔子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邹广艳 《世界文化》2007,(9):28-28,42
在黑格尔的美学中,美就是理念,从美本身必须是真的这一方面看,美和真是一回事。也就是说真是美的前提,要认识美就必须对真有一个基本认识。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也门,阿拉伯古文明摇篮之一;其首都萨那“阿拉伯明珠”是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诞生地。2009年5月,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应也门文化部的邀请,中国选派郭红松、金亭亭、赵蘅等3位中国艺术家出席“第二届萨那国际造型艺术论坛”,他们携带的13幅充满时代感与中国元素的油画.  相似文献   

19.
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李开元先生今年在《史学集刊》第4期上发表了《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兼论3+N的历史学知识构成》一文,阐发其“3+N”史学理论,于今日史学理论界有莫大的益处,将抽象的史学理论与具体的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实在是一种绝妙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