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高考作文题一出笼.一些并无真知灼见、充满胡言乱语的急就章,就照例甚嚣尘上起来。语文考试结束第二天,《羊城晚报》即刊出了一篇口气很大的《高考作文题为何迷失方向》,对全国十几道命题的优长轻描淡写一语带过:“10多个作文题中.不乏众口称赞的好题目。”但是。“众口称赞”的题目是什么,却不屑一顾,因为“赞赏命题者并无太大意义”,作者笔锋一转,以罕见的自信,指责今年的命题“平庸”,原因在于在总体上“迷失了方向”,“走进了哲思的歪路”。  相似文献   

2.
2012年高考作文题一出笼,一些并无真知灼见、充满胡言乱语的急就章,就照例甚嚣尘上起来.语文考试结束第二天,《羊城晚报》即刊出了一篇口气很大的《高考作文题为何迷失方向》,对全国十几道命题的优长轻描淡写一语带过:"10多个作文题中,不乏众口称赞的好题目."但是,"众口称赞"的题目是什么,却不屑一顾,因为"赞赏命题者并无太大意义",作者笔锋一转,以罕见的自信,指责今年的命题"平庸",原因在于在总体上"迷失了方向","走进了哲思的歪路". "哲思的歪路"是作者立论的基础、推理的前提,起码应该加以全面论证,至少应该阐释一下"哲思"的内涵,为什么是"歪路"?如果"哲思"是"歪路",那么什么才是"正路"呢?起码的学理规范要求至少从两方面进行论证:第一,权威的话语谱系的根据;第二,历史过程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这样的立论的学理规范,作者显然茫然无知,一味采取报刊炒作的手法,肆意武断.这样粗野的文风,必然导致一系列虚妄的评断:  相似文献   

3.
2011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来,就遭到各种批评,<新京报>6月7日的社评认为"新意不足",理由是"与现实相关的命题""几近绝迹",这可谓睁着眼睛说瞎话.比如大纲卷:代买彩票;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突出变化;北京卷:中国乒乓球队包揽金牌;福建卷:袁隆平的梦想;浙江卷:我的时间.这怎么能说"几近绝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荒谬的指责呢?原因很难说是作者粗心大意,更明显是出于一种狭隘观念--命题只能直接与社会感性现象有关,否则就是脱离现实,"了无新意".  相似文献   

4.
题目特征是我们实现快速解题的重要信息资源,题目特征暗示了题目解法·因此,抓题目特征解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解题策略·本文列举数例示之·  相似文献   

5.
题目     
家教教儿子作文,学校老师为主,我只是在一旁帮腔,敲边鼓,帮助他观察生活,引导他调动情绪。还未上小学时,我就要儿子记日记——记一种“实物日记”。先送给他一本大而美丽的硬面抄,引起他的兴趣.然后,如果是游了森林公园,就让他采几片树叶,回家后贴在日记里;如果是去了海滩,就带回一些沙粒,用胶水粘在本子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可以在日记上滴几滴红药  相似文献   

6.
终身教育纵横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脚步 ,呼唤着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的形成 ,终身学习作为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形式 ,越来越广为人们所接受。本栏目刊登了师曙光和张卫红两位同志的文章 ,从不同角度 ,就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发展及实现手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以飨读者随着新世纪钟声的即将敲响 ,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就是教育应当伴随人的一生 ,学习应当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任务。熟悉文字操作系统的人大约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 :多年以来我们熟悉并使用的WPS文字操作系统突然落伍了。当人们艰难地克服…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人否定气功” 之说是草木皆兵式的误会 我司马南有幸今与北大结缘,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北大有这么多教授、研究生、大学生对气功感兴趣,更使我感到缘分不浅。关于气功的话题,我深信我与在座诸位会有许多共同语言。我期待在这里找到老师,找到知音。 大家知道,气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物,是强身健体之道,它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耀邦 《中学教育》2000,(2):12-14,43
  相似文献   

9.
10.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际上是教师如何把教材内容向纵、横两个方向深入及扩展的探索。无纵则浅,不系统;无横则谈不上知识的广博及其应用。 纵,即对教学大纲的实施。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规定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大纲,而且还要遵守教学大纲,要根据教材的阶段性和单元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教学进程计划,设计重点、难点,从而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近至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一环套一环的知识系列化、科学化的锁链。这根锁链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扶手,掌握技能的阶梯,纵向深入,就是对教学大纲的深化。 各门知识都有其相互的联系,要深化教学大纲,就得认真备课,要把课各好,先得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根据学生实际列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知识,以加大课堂知识容量,采取巧妙的辅助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就教材讲知识,讲课一定很枯燥,学生必然感到乏味。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如能围绕所讲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终身教育的概念,产生背景及实现手段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启示:一个人要么终生学习,要么被社会所淘汰。学会生存是现代人的生存原则和责任。  相似文献   

12.
Sentence-Combining练习最初传入我国大约是在70年代中期。当时来中国讲学的北美(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竭力推崇Sentence-Combining(以下简称SC)练习,说它是训练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全新方法;实验和研究证明这种方法不但新而且有效。一时间国内一些大学英语专业系科纷纷引进和自编SC练习,作为训练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的基本教材。可是自SC练习最初在中国出现至今20年已过去了,尽管SC练习还不时出现在各种新编教材的练习里,但作为“训练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却始终未能真正形成气候。究其原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本刊自明年起将用较多的篇幅就"深化教育改革"问题展开讨论.现发表胡卫的文章,供读者参考,欢迎读者就本文提出的问题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4.
内能纵横谈     
一、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也常叫热能,单位为焦.值得注意的是分子动能是分子无规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纵横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何谓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说它的功能是为儿童实现由“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创造必要的条件,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必需的精神与身体  相似文献   

16.
俳句纵横谈     
和歌与俳句在日本是普遍受人喜爱的两种传统的文学形式,特别是俳句,它在日本一直很盛行。“俳句”之名,由近代一位伟大俳句家正冈子规(1867—1902)命之,并由此而沿革使用。日本的俳句,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成立于15世纪(大体是镰仓末期和室町初始阶段),到现在已经400多年了。如果追踪徘句的历史,人们都较倾向于“徘句为和歌”之变  相似文献   

17.
阅卷纵横谈     
(一) 岐义现象书面语句的:歧义现象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由于书面语句无法显示句子内部的构造层次,因而造成了岐义,例如: a.打败了/敌人的主力部队。(动宾) b.打败了敌人的/主力部队。(偏正)构造层次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二、由于书面语句无法显示句子成分之间不同的语法关系,因而造成了歧义。例如: c.我买的/西瓜。例句c只有一种构造层次,但是两部分之间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主谓关系(我买的是西瓜)。语法关系不同,意义也就不同。三、由于书面语句不能显示句内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施受关系),因而造成了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与其后代的智力水平息息相关,而只有抓住创新能力这根主线,才算抓住了智力的明珠。众所周知,每个科学家的专长不同,成长的道路也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具有超人的创新能力。这是最主要的心理品质,重视这一品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智慧超群、出类拔萃在科学上有重大突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习纵横谈     
雕龙 《学子》2003,(2):10-10
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中阶段,老师对学生全面监控,面面俱到,而在大学中,老师仅是引路人,作一些提纲挈领的讲解后,剩下的便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如何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逐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是大学低年级朋友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阶段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阶段。与高中阶段相比,自由发展的空间更大了,但更容易走错路,而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不是应付考试。为取得知识而读书可以帮助考试,而为考试  相似文献   

20.
标点纵横谈     
<正> 在没有统一的标点符号以前,中外都有用文字来代替标点的情况。据说,过去外国人写文章写到疑问句时,就在这个句的末尾写上“guestio”(质问、疑问、问题)这个字,代替现代的疑问号。现在看来,真是可笑。无独有偶,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过去中国人写文章,当句子意犹未尽时就写上“云云”或“等等”代替现在的省略号“……”。清末时林琴南,用文言翻译了百多部外国小说,遇到外国小说中的省略号,他不照人家的点上几点,而写上“此语未完”四个字。这样在行文叙述中间夹上“注语”去,同样是可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