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民间鼓吹乐研究是地方乐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徽州当地农村的婚丧嫁娶等民俗事象及活跃其中的徼州民间鼓吹乐进行田野考察,通过田野记录和分析,剖析其音乐主体及其形态,发现鼓吹乐在徽州民间礼俗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徽州民间鼓吹乐也产生了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邹城地区素有"孔孟桑梓之地,文化发源之邦"的称号.在历史的长河中邹城地区的丧葬习俗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礼俗,在礼俗中鼓吹乐是礼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应用于婚丧礼俗中,也用于祭祀、求雨、喜面、寿诞、开业庆典等多种场合.用田野考察的方式,分别从"民族民间音乐"、"礼乐"的角度进行研究,整体论述了平派鼓吹乐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文化发展多元化与现代化的背景进程中,大量传统的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遗产正濒临或已经走向消亡,在惋惜与痛心之时,更应该采取妥善的方法来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有效保护。本课题通过对临清鼓吹乐乐班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生存现状等方面的调查来获取珍贵的一手资料,进而分析他们的生存现状,对临清、鲁西北乃至山东省鼓吹乐及与其相类似民间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邹县平派鼓吹乐是鲁西南鼓吹乐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通过对邹县平派鼓吹乐历史、乐队、乐器和乐班的介绍,管窥平派鼓吹乐的基本特点面貌。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80):179-180
汉乐府民歌的体裁形式之一——鼓吹乐,是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乐种。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特别是在民间已经逐步成为民间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广阔的民间土壤中不断获得滋养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鼓吹乐的渊源和发展的叙述,让人们对现代民间鼓吹乐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民间歌谣作为飨宴(宴会)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居有正式的位置,是在后汉王朝;曹魏时,仍在民间继续传唱同时也作为宫廷飨宴音乐的二十二曲短箫铙歌中的十二曲乐曲仍在行用,它们的歌词内容则被改变为讴歌王朝的创立及其权力的正统性。  相似文献   

9.
杨小班鼓吹乐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一探究竟,笔者来到了它的所在地,本文围绕着杨小班鼓吹乐棚的历史、工尺谱、乐队编制、演出曲目、演出情况及它的传承与保护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鼓吹乐在南朝时发展迅速,由于其形式的多样化出现了各种名称,从而导致了现代鼓吹乐分类的混乱.文章通过对各种分类观点以及史书中各年代所出现的鼓吹名称的分析,试图说明鼓吹乐的分类以所使用场合及功能的不同来划分,南朝时分为军队用乐、仪式用乐和宴享用乐.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文化效应的研究视域出发,对马丁·路德的翻译思想进行文化解读,可以看出:在翻译思想上,马丁·路德主张,用民众的语言翻译《圣经》;翻译必须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翻译必须强调灵活性;翻译必须集思广益。在翻译实践方面,路德的翻译实践对于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德国产生了重要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2.
礼乐文化是沂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出土的大量编钟见证了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兴盛。先秦时期临沂地区已经受到了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的强烈影响。成为礼乐文化辐射到的一个重要区域。而现存的民间鼓吹乐透露出礼乐观念在民间的延续。无论是临沂出土的先秦编钟还是现存的农村礼俗用乐,均反映了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对临沂地方文化的深远影响。礼乐文化跨越历史至今犹存,理应是沂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背景和地理学"文化转向"、社会学"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从厘清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现状与问题出发,解构相互嵌套的农村空间系统,据此提出应建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新体系,认为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应从价值导向与研究内容、理论建构、演变与差异化、动力机制及路径等方面着力建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鼓吹署的建立要晚于鼓吹乐的出现。汉代尚未建立专门性的鼓吹乐管理机构,"黄门鼓吹署"此机构并不存在。汉代的黄门鼓吹包括黄门(宴飨)鼓吹和黄门骑吹,其成员分别由来自乐府的黄门倡和来自少府可充当禁军的黄门冗从组成。用于宫廷宴飨部分由小黄令管理,骑吹则由黄门冗从仆射管理,并接受承华令的管理,二者同为隶于九卿的少府管理,构成了后世对鼓吹乐进行管理的初步机制,也为西晋时正式建立鼓吹署管理鼓吹乐和百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驿路梨花》所展现出的边地军民的动人故事、精神品质以及云贵大地的民风习俗、社会风貌均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亮丽底色、感化作用和永恒魅力。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视角,对《驿路梨花》的渊源、内涵等进行解读,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瓷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光在于其色彩的丰富多样,而更在其特有的可塑性;陶瓷既可以深入生活具有实用价值,更可以联系音乐创造旋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瓷乐作为陶瓷与音乐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新型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陶瓷所特有的传统工艺,更在传统乐器的形制基础之上与景德镇陶瓷文化相互融合并且进行大胆改革。从高雅艺术的审美角度来欣赏陶瓷乐器,使其更具欣赏魅力,赋予瓷乐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吴永瑜 《文教资料》2008,(17):54-56
当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影响时,其生存发展的空间必然受到制约,音乐文化要获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必然有赖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与其生存发展空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依存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地处湖南花垣县的边城茶峒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并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近现代文学大家沈从文笔下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带给茶峒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茶峒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边城茶峒特有的民俗风貌对当地旅游文化空间建构的影响,开发过程中景区建设的"形与神"的问题都应纳入旅游业发展分析的研究范畴。以SWOT分析法对当地旅游产业进行研究,解读当下茶峒旅游文化空间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没有任何离开学生的学习、生活 和活动而独立存在的班级文化。只有 以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为载体,班 级文化才能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生 态系统"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围 绕"弘扬民族文化,争做会学习、善 创造的快乐小君子"这一特色班级文 化生态的建设,我开展了"乐我所 乐"班级文化系列活动,下面是这些 活动中的一些小片断。  相似文献   

20.
第三空间指的是介于家和工作单位(第一、第二空间)之间的一个中性平等的社交空间。由于第三空间的存在,让混生文化现象得以衍生并显现。本文从语言的混生,节日文化的混生,饮食文化的混生三个方面阐述第三空间视域下的混生文化现象。分析混生文化现象,对研究文化发展趋势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