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对象为15名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平均年龄:21.34±3.08岁,其中健将级5名,一级7名,二级3名。将运动员按大负荷训练周期前免疫机能测试结果和近期运动员体力情况分为:非针灸组9名,针灸组6名。实验全程为23天,先进行5天调整性训练,采集第1次血样;大负荷训练周期为18天,逐步增大训练负荷,训练强度由运动员配带的PE3000心率表控制,作息时间统一。在大负荷周期最后一堂训练课后16h,第2次采集血样,两次取血时间均为上午8:00~8:30,空腹安静,无菌条件下取静脉血5ml。当运动负荷加至第8天时,开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象:以河北师范大学2003级80名健美操班女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40人,平均年龄19.2±0.88岁;对照班40人,平均年龄19.4±0.72岁。所有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无专业运动史。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结果与分析:1.组合练习对学生心肺机能  相似文献   

3.
推铅球技术中最后用力投掷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对照组选陕西经贸学院房地产 990 1学生 (女 ) 18名 ,平均年龄 18岁。实验组选陕西经贸学院工商行政 990 1班和经济学 990 3班学生 (女 ) 18人 ,平均年龄 18岁。1 2 研究方法1 2 1 观察法教学运动训练观察法 ,运动技术分析研究。1 2 2 教学实验对比法。实验对比教学按实际情况分两种形势进行。对照组按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常规教学 ,实验组则在设有投掷标志区内进行教学 ,并逐步进行投掷练习。实验前两组学生推铅球成绩较差 ,且无显著差异。2 结果与分析2 1 结 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时数均为 6学时…  相似文献   

4.
力量训练: 对九名平均年龄为23岁(18~27岁)的自愿受试的男子进行10周负重训练,他们没有一人参加过六个月以上的训练,但大多数参加过业余体育活动,每周训练5天。其中三天作如下练习:负重蹲起,5组,屈膝、3组,伸膝、3组,以上每组各5次;隔日作如下练习:举腿、3组,每组5次,  相似文献   

5.
国外一些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体力、智力呈高潮和低潮有规律的周期变化。如夫妻双方都处在高潮时受精怀孕,能诞生出特别健康聪明的宝宝。制约人的情绪的生物钟,周期是28天,制约人的体力的生物钟,周期是23天,制约人的智力的生物钟,周期是33天。当人的三种生物钟都处在周期线上时,人就会情绪高昂,体力充沛,智力很高,是最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课末的放松练习,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轻松愉快地结束课堂教学的任务应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恰当的放松练习可以消除体力疲劳,调节心理紧张,协调体育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由紧张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教师应予以充分重视。现将一年来的实验情况及其结论报告如下,与同行商榷: 实验对象、内容和方法一、对象:台州师专83级英语和中文(2)63人。台州农校果81级和植81级78人。共141人。具体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7.
<正> 本世纪初德国医生弗里斯提出了“人的生理节律”这一概念。他指出,人在出生之后,生命的韵律就开始了。生命的韵律由体力、情绪、智力组合而成。他认为,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受三个固定不变周期的影响。体力周期为23天,影响力量、耐力、抵抗力和身体素质;情绪周期为28天,影响情绪、反应、判断、脾气和集体配合精神;智力周期为33  相似文献   

8.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实验对象,将大连理工大学2011级本科一年级自主选上体育课的266名学生(平均年龄19.8岁),分为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组进行实验.篮球组68人(男生56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19.1岁),羽毛球组65人(男生44名,女生21名,平均年龄20.2岁),游泳组67名学生(男生46名,女生21名,平均年龄19.4岁),太极拳组66名学生(男生46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20.2岁).  相似文献   

9.
体育专业篮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对照班为广西民族学院体育专业 96级 ( 2 )班 ,实验班为 97级 ( 2 )班 ,两个班男、女生均 2 5人 ,平均年龄 2 0岁。1 .2 研究方法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在第 1学期用正常教学时数 ,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影响实验效果的人为因素 ,并在教学前 (开学初 )、实验后 (学期末 )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基本技术测试。所测数据均进行常规统计处理。2 实验研究内容对照班按传统的熟悉球性、移动、传接球、投篮、防守、抢篮板球、教学比赛等顺序进行教学。实验班则有重点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大学女生体质追踪测试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我们从 1 994年 9月~ 1 999年 7月 ,用 5年的时间 ,在宁波大学校本部 94、95、96级本科女生中 ,开展体质追踪调研 ,分析学生体质的变化状况 ,为对学生体质的调研和大学高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宁大本部 94、95、96级本科女生 ,共 6 4 4人。其中 ,94级为 1 70人 ,入学时平均年龄为 1 9.4岁 ;95级为 2 0 8人 ,入学时平均年龄为 1 9.6岁 ;96级为 2 6 6人 ,入学时平均年龄为 1 9.3岁。( 2 )研究方法 :新生入学时 ,我们对全体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  相似文献   

11.
潘世春 《武当》2014,(8):30-31
习练形意拳,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形意合一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程度不同,锻炼重点也有所区别。已故形意拳家郭云深先生总结了习练形意拳的三步功夫,并对“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习做了精辟论述,成为近代形意拳习练者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形意拳与太极拳传承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形意拳与太极拳在理论发展、技能练习、生存价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形意拳存在理论发展的保守性与片面性、技能练习形式枯燥,内容强度较大、生存价值发挥滞后等问题。提出形意拳可以在保持自身本质特性的基础上参考太极拳的发展,从而得到一些有益启示。这对于保护中华武术发展的完整性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纬祥(1864~1936),河北省河间府人。8岁时从刘晓岚习八极拳,14岁时从形意拳名家郭云深习形意拳,以后又得名师宋世荣、白西园两先生指点。经多年苦修,技遂精湛。以骁勇善斗,讲求实战称著武林,时人皆以“刘二彪子”称之。为近代形意拳技击实验派代表人物之一。 刘从郭先生习形意拳约三年,闻有李某者好矜己薄人,于众徒前闪烁其词。谓:郭云深如何不敌。刘怒而前往,径入李府,言浯不洽。李身魁力猛,以铁砂掌  相似文献   

1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北省皮艇队30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队员14人,女队员16人,平均年龄18-3±6.7岁,运动年限3±2.5年。  相似文献   

15.
王宝安 《中华武术》2000,(11):35-35
形意拳动作简单、精炼、朴实、劲力浑厚,有着很强的技击作用。在形意拳中“脚打”之“趟劲”也是与其他拳种显然不同的。尚氏形意拳现今仍保持其独特的“趟劲”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习练形意拳的感受,总结归纳出形意拳的运动特点和基本技术要求。以期为广大形意拳习练者提供了一套较为细致的正确练习和快速提高的便门捷道。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散手训练过程中创伤的产生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散手是我国的一种武术项目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散手运动属于技能类格斗项目 ,由于对抗性强 ,竞争激烈 ,动作变化速度和运动强度大等原因 ,其运动创伤发生率较高。近几年 ,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散手运动中。在散手训练中运动损伤率明显升高 ,散手训练过程中所造成的运动损伤逐渐被人们所重视。1   研究方法调查法 :笔者调查了我院武术系散手专业学生 44人 ,均为男生。其中 99级 1 4人 ,98级 1 0人 ,97级 1 1人 ,96级 9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2 2 .4岁。曾在训练中受过伤的有 37人 ,约占调查比例的 84.1 %。这些创伤…  相似文献   

18.
运用2010年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调查数据对国民体力活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人群体力活动表现为:每周5天身体活动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加呈减少趋势,城镇高于乡村.成老年人群特征:成年人约有1/3、老年人约有2/3的人一周中没有中、重度体力活动;体力活动活跃度在40-54岁进入最高平台期;体力活动高度活跃的成年人群随学历的增加,人数比例呈现出降低的态势;体力活动活跃类成年人群呈现出“倒U型”结构.将交通行程、职业、家务和闲暇时间四项体力活动指标结合起来看,各性别组人群的职业体力活动活跃达标率普遍比其他三项体力活动高.  相似文献   

19.
表象教学法是有目的、有步骤地采取语言提示 ,在脑中重视已形成动作表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教师通过语言暗示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 ,目的在于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意志及学习工作能力。学习篮球运动技术的过程 ,不仅是对人体生理机能的锻炼过程 ,也是对大脑心理机能的训练过程。而人的心理活动 ,对技术技能的形成起着调节作用。长期以来 ,体育教学一直沿用竞技运动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 ,心理学知识不断地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为了探求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美国学者瑞卡特在教学《思想上完成体育练习与实际练习相结合的高度效果性》中所提出的观点 ,借鉴国外已普遍使用的视动行为训练法 ,我们对篮球传统教学方法与表象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旨在改善教学手段 ,提高篮球选修课教学效果。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杨州大学医学院 99级选修篮球男生 6 0人 ,扬州大学农学院 99级选修篮球男生 80人 ,共 140人 ,年龄在 19~ 2 1岁。实验分组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扬医 99级医学专业男生 32人为实验班 ,抽取农院 99级农学专业男生 4 1人、扬医 99级中医专业男生 2 8人和农院 99级...  相似文献   

20.
蒋兴建 《体育师友》2011,34(1):59-61
人的全面发展是多方位的,但最基本的是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就体与智所包含的力而言,任何一个人,不论从事任何一种社会活动,包括物质和精神活动,都离不开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综合,都要用手、用脑、手脑并用。离开力,体和脑实际上是不存在。只有力与体、脑二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相结合,而且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健康对人智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