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中亮  谢智雄 《武当》2005,(8):13-13
1、书法取象自然,要求和谐统一,以有生气为贵。同理,太极拳道法自然,亦以有生气为贵。行拳时要生机勃勃,气韵流畅,有轻灵飞动之势,无泥人木偶呆板之死象,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谓“精神需提得起,方无迟重之弊。重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中”。  相似文献   

2.
武式太极拳讲“不在样式,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和“重意不重形”,这是指功夫较深,动作已定型,只须从内动来带动外形而说的。对初学者,还是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先须力求姿势正确,不要单纯追求进度,只有把基础打得坚固,才能有利于技术的逐步提高。下面把武式  相似文献   

3.
五形功具体包括了“混元内劲虎形桩”.“混元内劲太极桩”和强化内劲的五形功法。其以松静自然为法。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神兼备,以不求而至为功,在意不在力,久炼自生内劲。  相似文献   

4.
隋振江 《武当》2013,(2):23-24
古人云:"拳不敌法,法不敌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练混元太极拳必须拳功合一,只有拳功一体,才能将练太极拳升华到练太极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极拳的内涵、质量及功夫的研究与提高,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动作规范与否。只有拿住丹田练内功,才能练出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  相似文献   

5.
郑贵臣 《精武》2006,(10):40-40
当今,太极拳在我国已经非常普及,为全民健身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人们都重套路而忽略了内功的训练,背离了太极拳“在内不在外”的实质,只是学到太极拳的外表动作而无精神气势,使太极拳治病养生的效果不能够充分发挥,对那些想侧重于技击防身的年轻人更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6.
《当代体育》2006,(8):84-85
在最新公布的一期中国功篮备战日本世锦赛的18人大名单中,有两个人的出入很值得人注意:一个是姚明因伤病暂时不在大名单之列,二是王治郅在阔别四年后,重回中国国家篮大名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最前线     
《围棋天地》2007,(14):26-26
最大的感受就是李世石在气势上很盛,给对手造成压力的同时还能保持自己平稳的心态,因此,他在战斗中常常显得游刃有余,在敏锐进击的同时并不缺少冷静的判断。而他的弱点,是过于信赖自己的计算力,撑得过紧,这虽然是他气势的一部分,但对于高手,这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8.
最前线     
《围棋天地》2007,(22):26-26
最大的感受就是李世石在气势上很盛,给对手造成压力的同时还能保持自己平稳的心态,因此,他在战斗中常常显得游刃有余,在敏锐进击的同时并不缺少冷静的判断。而他的弱点,是过于信赖自己的计算力,撑得过紧,这虽然是他气势的一部分,但对于高手,这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9.
陈雄 《武当》2014,(9):16-18
杨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肩、腰、胯练习要点,总体来说,就是将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太极步及虚领顶劲、开胯圆裆、松腰塌胯、扣胯、垂臀、尾闾下坠、落胯(沉胯)、坐胯、转胯、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练法融入拳架之中,以腰胯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达到式式身正安舒,动作虚实分明,势势松活沉稳。太极拳手上的动作相对来说容易看清楚,容易看明白。太极功夫不在手上,而在丹田和腰腿。习练太极拳,其肩、腰、胯的运动既难以看出来,又不好练,  相似文献   

10.
楚建锋  李照山 《精武》2006,(7):39-39
所谓功态养生法,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将自身置于功中状态。那么,什么是功态呢?功态是多种养生功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由于功态是这些养生法的高级阶段,因此,修炼者必须经过相当过程后才能达到这个状态。而笔者所指的功态养生法,则是一种易学易练、人人可行的养生之法。  相似文献   

11.
宁开阳 《武当》2012,(1):17
练太极拳功与德是相互依存的,练功的人要练出真功夫,高功夫,不在德字上下工夫是不可能实现的。宇宙间弥漫矛盾,社会中充满正邪,而我们体内也同样存着生命的潜能和致病的因素,其中就有各种不良的邪气,在不断地侵蚀着人体的健康,并在破坏着社会风气,如贪婪之气、恼怒之气、怨恨之气、骄横之气、  相似文献   

12.
周和平 《武当》2004,(7):30-3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内家武学传统功夫,可谓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古圣先贤法天则地,求诸人身,天地人合一,集修身、养生、技击于一体,而成中华武学:内家武学一道,法融三教,理通百家,是称国术.乃为传统文化之一端也。  相似文献   

13.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桩是静态的知己功夫,而活步桩功是利用静态桩功所练出的自身坚韧的支撑力及静态浑圆力,融入动态桩功的练习。活步桩功是以太极拳十三条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肫、腾挪、闪战、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虚实分清)为基准,五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及多种劲道变化随势而生。,  相似文献   

14.
王锐  刘昊 《围棋天地》2014,(17):98-100
琴棋书画本就是文人四友.围棋高手常以书、画为修业之法,书画中人爱慕围棋者亦不在少数。作为国内顶尖的大写意画家.邢少臣对围棋的喜爱溢于言表:“除了画画以外,围棋是我最大的爱好了。可以说我的画有今日之功得益于围棋。”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00,(4):66-67
李派太极拳是较赵堡、陈、杨等太极拳晚生的一个拳种。但它仰宗祖师张三丰,根脉连武当,所以文化源流久长而古老。李派太极拳直源北派之一的杨露禅先师和南派甘淡然(甘凤池先师后代)先师,乃南北合流融汇而成,时称“武清派太极拳”。而门中代代相传李派太极拳更属张三丰祖师弟子金蟾子(俗名李道宗)一脉,故称“武当悟休金蟾派太极功”。今著名“钓蟾功”仍在本派流传。据传,李瑞东老先生功至高能而达神奇且独领风骚,有赖此功。  相似文献   

16.
南少林地术犬法铁腿功,是少林地术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功法。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如果只重视腿技的训练,而忽略了腿功的修炼,只能成为花架。先师地术门派著名武术家陈依九先生,早年以腿功著称,被人们称为“神腿九”和“铁脚九师”。  相似文献   

17.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思想性布局     
布局白8是为了避开黑棋的套路。黑9气势的一手,在右下应一手,也不是不好,只是没有这样的对局心情。在气势上不能输给对手。左下是一个基本的常形,白棋的主要思想是要争先手。  相似文献   

19.
王剑坤 《围棋天地》2007,(20):77-81
与正面学习相对,当然就有反面学习了。简单地说,正面学习就是为了事半而功倍,而反面学习就是指方法不得当而徒劳无获。  相似文献   

20.
“想功”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武术普修课进行的“想功”教学法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实验组比对照组能更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动作。文章进而对“想功”教学法的生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