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拜读了老舍先生写的《我的母亲》。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细细思索后,我感触颇深:短短的一句话,包含着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把社会的政治规范、思想观点和道德准则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质的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面临着培养受教育者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践行能力等方面基本素质的要求;相应地,学校德育工作也就具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及思想政治品德践行能力培养的基本功能.在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培养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促进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体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而高校的体育教学,应注重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有高尚情操的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德育效果较差长期困扰一些学校 ,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和道德困惑干扰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究其原因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忽视了心理品质教育。如果不重视心理品质教育 ,不将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加以系统地实施 ,提高德育实效只能事倍功半。一、心理品质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根据教育学的观点 ,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受教育者的身心是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要素之一。教育的目的 ,要在学生个体的身心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实现。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 ,思想品德是主导人的身心健全发展的灵魂。从德育的内容看 ,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和思…  相似文献   

5.
说起启蒙老师,许多人都会想起第一位给他教诲最深,启发最大,在关键时刻为他挽回前途,指明人生方向的恩师。而帮我选择事业,完善人生,助我走上成功的老师却是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也是一位教师,干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母亲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令人称道,坦诚宽容、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行为让人仰慕。母亲工作30多  相似文献   

6.
所谓道德教育即教育者依据特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向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道德教育是对学生政治、思想、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支持、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圆梦     
正梦想是每个人心中升腾的希望,是每个人前行的动力。有梦,才懂追求;有梦,才会坚守。教育点亮梦想,梦想创造未来。我的成长便始于一个梦。圆母亲的梦我的母亲是一位当了36年班主任的小学教师。儿时的我常常被母亲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学生的爱深深感动。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就立下志向,长大也要做像母亲那样的老师,用自己的努力,成就孩子们梦幻般的人生。为此,中考时,我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心     
16岁那年,我最烦心的事就是:不管走到哪里,母亲都会跟在我的身后。我去上学,她跟着,去打球,她跟着,去登山,她也跟着。这给我带来了很多烦恼。有一次,老师让我到黑板前完成一道数学题,由于我不太会做那道题,心里一着急,在上讲台的时候差一点摔跤。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时母亲竟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她用手扶住我,然后双眼敌视地望着老师,好像害怕我受到老师的伤害一样。老师和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我,老师问我:“她是谁?”只见母亲一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发一边说:“孩子,有我在呢,你别怕!”我和母亲滑稽的“表演”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原来,母亲一…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集学生(受教育者)、教师(从事教育者)、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于一身的人。这注定了我这辈子与教育有缘。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学生。小学时我模仿过老师的板书,中学时我为老师的一次不经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心健康的劳动者。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职业活动的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控制不良倾向,形成教师群体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心理品质。所谓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就是以教育为职业的人们的共同心理和品质特征,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和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论思政教育内容的系统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 ,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一切信息。要使教育对象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坚定政治信念 ,端正思想观点 ,建立道德理念 ,优化心理品质 ,形成行为规范 ,这都取决于用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血液”的教育内容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互动的中介 ,是确定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前提 ,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就其基本特征来说 ,一是…  相似文献   

12.
自我控制是德育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德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解决德育中“要我这样做”而不是“我要这样做”的问题,改变德育被动为主动的局面。实现由“自在之我”向“自为之我”的飞跃。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按照教育控制论的观点,如果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称为教育者的输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作用称为受教育者的信息输入,那么受教育者的输入质和量就不一定等于教育者的输出量和质。因为,高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和评价标准,接受、拒绝或不完全接受教育者对自己主体的信息输入。这种输出与输入之所以出现接  相似文献   

13.
一、采用网上评教产生的效应可行 让学生评老师,使学生有了发言权,有了倾诉的机会。这样做,我认为有三大好处:其一,可促使教育者摆正与受教育者的位置,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师生平等,从而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其二,可促进教学相长,学生评价老师,给老师指出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素质和能力可得到共同提高;其三,  相似文献   

14.
陈梅 《宣武教育》2004,(10):28-30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心理标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需要、信念,外化为受教育者的言行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缤纷五月,风和日暖,总让人陶醉其中,老师们可别忘了这个月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那就是5月13日的母亲节。在记忆中,世界上最辛苦的那个人,便是母亲,我们在教育孩子们要感谢母亲,给母亲送上母亲花(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的时候,也别忘了给自己的母亲做点什么。我建议,在母亲节的时候给母亲做几道菜,这远比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更能让母亲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多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举止等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的,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关注家庭因素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方法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烈老师《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书中涉及的“双主体育人”的教学思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双主体育人”从根本上回答了我内心的疑问——活力课堂下信息技术老师创新的空间在哪里?即: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老师为主体是在不同层面而言的,有区别,也有联系。两者的联系在于都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区别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反应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以老师为主体”体现在学校教育工作上。其中的教育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因素,集中体现为“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老师”。  相似文献   

18.
早就听说 ,本届初三学生爱给老师出难题。没想到新学期一开学 ,我便担任了他们的语文教师并兼任一班的班主任。一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评价并非虚言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从中获益匪浅 ,感慨万千。下面实录我和学生的几个课堂片段。语文课上 ,在分析两个短语“母亲的回忆”、“回忆我的母亲”哪个有歧义时 ,我和绝大部分学生达成了共识 :第一个有 ,第二个无歧义。一个男孩———陈强 ,通地站起 :“老师 ,第二个有两种读法 :一是动宾结构 ,回忆———我的母亲 ;一是偏正结构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坐下了 ,我却愣在…  相似文献   

19.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对我来说,尤其是如此。在我5岁那年,母亲与父亲离婚了。我不仅改姓了母亲的姓氏,而且朝夕沉浸在母爱之中,因此,母亲的一言一行,对今日的我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烙印在心灵上的影响,也许将伴随我走完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0.
因为在高校从事文学教育的缘故,常常有四面八方的朋友给我提出这样的要求:“能不能给我孩子讲一讲:如何才能学好语文?”面对这些急切的中小学生的家长。我一时真不知道该有怎样的回应。因为。现实的教育体制不断提醒我的事实是:高等院校的文学教育与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存在着深刻的隔膜,其教育目标、教育手段与教育过程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其实并不能以一个高等院校的“体验”去说服另外一种教育体制的受教育者。于是,通常的应对就成了:请一位受教于我而目前又正在中学任教的小老师,由他去现身说法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