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幼儿园的伦理精神与培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伦理精神是和谐幼儿园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是幼儿园和谐的最终决定因素.公平、人道、宽容是构建和谐幼儿园制度的首要美德.关怀、诚信、合和是协调幼儿园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尊重、养护、共生是实现和谐幼儿园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精神.培育和谐幼儿园的伦理精神主要依靠形成幼儿园共享价值观、实现幼儿园伦理决策、善用妥协的智慧等路径.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伦理世界为绝对前提的道德世界和解模式,是对现代伦理世界的现象学考察.现代性道德世界观的和谐是预定的,因而道德意识是以背反式存在的;道德意识这种“颠倒”的存在,即是伦理精神的“对象性表象”存在——伪善.在道德自我的统一中,通过道德语言的中项作用,个体道德的罪过得以宽恕,伦理普遍意识得以现实存在,伦理普遍意识与个体道德行为得到相互承认,达到和解.伦理精神以“理性直观”的形式保存于道德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3.
以道德理想主义为精神主旨,以"内圣外王"为人生坐标,追求德性和"道德自我"的精神建构与价值实现,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核和个体生命价值理想主题.道德自我的建构与价值实现兼具伦理自然主义与道德理性主义相统一的特征;通过道德实践奉献于社会以及通过修养提升个体人格,是道德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先秦和古希腊的伦理美德思想是当今社会伦理美德思想的源泉,也是现在道德的重要构成要素.通过对中希伦理美德思想的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伦理美德的意义的了解;借鉴中西方伦理美德思想的理论和方法对构建社会和心灵秩序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先秦和古希腊伦理美德思想产生的背景,伦理美德思想的内容,得出对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约翰·威廉斯1965年塑造的"斯通纳",浓缩了人类在20世纪历史的"宏大叙述"中,一个普通个体的真实经历与精神超脱。他的独特声音与悖反行为,是对个体身份异化的一种伦理质疑。战争作为人性的试金石与分水岭,工业社会伦理环境要求个体必须在"浮士德精神"与"斯通纳心灵"之间做出选择:斯通纳在大学教育之后,经历了浮士德走出书斋后的四次人生追求,追寻自身在当时社会的伦理价值;也或在内心深处坚持的自我身份遭遇四次异化后,做出回归人性的伦理选择。社会环境对斯通纳不断地"否定",促使他在伦理两难中发现内在自我,从而,走出文明进步对个体异化的假自治环境。在文学、爱与生命意识的交融中,形成与当时社会伦理环境鲜明对照的人性存在:"斯通纳心灵"。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与美德伦理、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美德是民主法治的内在灵魂;美德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诚信友爱是美德的具体体现;美德作为行动的力量,是人和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美德是社会安定有序的主要的德性支撑力量;幸福生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目标.所以,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加强美德伦理建设.就必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程度.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其教育应用价值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隐忧.教育伦理范畴视角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的内涵,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间的道德关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旨趣在于"助",而助什么和如何助是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原则应从教育主体维度展开,其中教育管理者需遵循权力规约原则,具体表现为数据收集的尊重原则、数据处理的理解原则和数据利用的边界原则;教师需遵循和谐共生原则,具体表现为人本原则、适度原则和关怀原则;学习者需遵循形塑自我原则,具体表现为良善原则、诚信原则和节制原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实践过程应遵循从个体的伦理认知、伦理行为到社会的伦理制度,再到个体认知和行为伦理的轨迹,即由个体走向社会,又由社会反作用于个体的螺旋循环过程.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两种研究范畴——技术伦理和教育伦理杂糅交错,不利于伦理实践的开展,希冀跨学科学者能够专注于教育伦理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孔子强调的"好学"精神,实质上标志着夏、商、周代以来人文精神发展的高峰。其目的是期望个体通过不断的学习,促成理性自觉,并最终借此实现共同的社会理想。孔子所说的"成人""好学",均是指个体不断自我完善的终身学习过程。这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其本身也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代社会伦理以个体权利优先、突出合宜理性精神、强调公共伦理规范、维系社会共同体存续的价值定位,儒家"民贵君轻""仁者爱人""天下为公""以义制利""和合共生"的伦理思想存在着转换成现代社会"主权在民""互助友善""公共精神""公平诚信""社会和谐"伦理诉求的可能性。转化路径包括将契合现代伦理价值追求的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纳入现代主流价值体系,构建"形神兼备"的制度伦理,推进儒家伦理生活化进程,发挥儒家伦理的全球普适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C·所罗门成功地建构了德性经济伦理学。他以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看待商业活动,通过提出有关商业美德的理论,使人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认识到商业活动的真实的应有的面貌:诚实、公平、信任、坚韧等基本的商业美德和友善、荣誉、忠诚、廉耻等企业自身的美德,从而成功地将德性伦理与经济活动相结合。在德性论经济伦理学看来,商业美德有助于普遍向善,能够带来商业利益,使商业交易成为可能,也使商业的运行更有效率、更为成功;但美德有效地作用于商业活动需要具备实践、需要个体改变商业无道德的观念、需要尊重美德的社会环境以及相关的制度安排等条件。德性论的经济伦理能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商业中的竞争、自我利益、文化差异以及经济伦理中的规范伦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