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嘉熙年间,江西一带山民叛乱,身为吉州万安县令的黄炳,调集了大批人马,严加守备。一天黎明前,探报来说,叛军即将杀到。黄炳立即派巡尉率兵迎敌。巡尉问道,“士兵还没吃饭怎么打仗?”黄炳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尽管出发,早饭随后送到。”黄炳并没有开“空头支票”,他立刻带上一些差役,抬着竹箩木桶,沿着街市挨家挨户叫道:“知县老爷买饭来啦!”当时城内居民都在做早饭,听说知县亲自带人来买饭,便赶紧将刚烧好的饭端出来。黄炳命令手下付足饭钱,将热气腾腾的米饭装进木桶就走。  相似文献   

2.
买饭     
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和妈妈还没有吃饭。妈妈说:“今天,你去买饭吧!刚好让你体验一下。”我奇怪地想:为什么要让我体验一下“买饭”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我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妈妈提醒我:“第一:注  相似文献   

3.
“泛木桶理论”与教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就是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将教师队伍比做“木桶”的话,就绝不仅仅是“补短”那么简单了。教师之“水”的质与量同“木桶”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这里姑且称之为“泛木桶理论”“。泛木桶理论”启发我们在教师管理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固好“桶底”夯其基如同没有好的桶底不可能有好的木桶一样,没有好的教师素质,也不可能有好的学校。教师素质犹如“桶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校长,更应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一个变两个     
有一只小老虎,正跟猴子、兔子们一起玩呢,狐狸拖着一只大圆木桶走过来了。原来狐狸的木桶是一架机器,一边有摇柄,还有一个小铃铛。狐狸对大家说:“我的这只木桶,可不是一般的木桶,能把一个变成两个。”狐狸的机器灵不灵,大家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不过猴子很想试试看,就把手里的桃子给了狐狸,让他把桃子变成两个。狐狸打开木桶的盖子,把桃子搁进木桶里。接着他使劲儿摇动木桶上的摇把。摇着摇着,小铃铛“丁零零”地响起来。“好了。”狐狸打开木桶盖子,从里头拿出来两个桃子。嗨,狐狸的机器真神!兔子立刻递上他的萝卜,要狐狸把他的一个萝卜…  相似文献   

5.
“你能从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中引出多少观点?”面对这不寻常的作文练习,同学们思索着。“学习要打好基础。”“干什么工作都要练好基本功。”“还有……”同学们的思维枯竭了。这时,窗外小巷里传来了修木桶的敲击声,老师忽然灵机一动,径直走向教室角落里,拿起做清洁的木桶、放在讲台上说:“敲击木桶的声音吵得我们写不下去了。同学们,索性放下笔,看一看这个木桶。”“木桶有什么好看的?”“你们先别小瞧了,这是个‘万宝桶’呢!”说着,老师便将粉  相似文献   

6.
赵存卿 《教书育人》2005,(11):12-13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就是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将教师队伍比做“木桶”的话,就绝不仅仅是“补短”那么简单了。教师之“水”的质与量同“木桶”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这里姑且称之为“泛木桶理论”。“泛木桶理论”启发我们在教师管理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风中的木桶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木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管理学中有一种被称为“木桶理论”的观点 ,它以生动形象的比喻 ,揭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一只木桶的盛水量 ,不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板 ,而恰恰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板。我觉得 ,如果以“木桶理论”来比喻教师的素质 ,那么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能力、身体心理素质均可算作桶帮 ,而桶底则是德行 ,是教师的人格素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有人说 :无德之人 ,虽生犹死。试想 ,一个道德品质不良 ,缺乏爱心 ,对自己要求不严的人 ,能做好教师工作吗?正所谓“…  相似文献   

9.
孩子3岁时 ,自己出去为全家人买饭。我兴奋而紧张地打开窗户往楼下一看 ,只见他正一手提着饭罐 ,一手紧紧地攥着饭票向食堂走去。正想关上窗户 ,忽听外面有两个过路的妇女说 :“家里的大人真够懒的 ,让这么小的孩子出来买饭!”孩子买饭回来 ,脸上充满成功而又自豪的喜悦 ,我很惊喜地表扬了他。从此孩子每天早晨都自己去买饭 ,我的“懒妈妈”的绰号也由此而生。和我熟悉的人都知道 ,我这个懒妈妈其实不懒。为了让孩子能自己出去买饭 ,在买饭前 ,我已用了近一周的时间 ,教孩子怎样下楼 ,怎样上楼 ,怎样排队 ,见了卖饭师傅怎样称呼 ,怎样述说…  相似文献   

10.
雷江 《今日中学生》2004,(32):19-20
传说明朝有个知县很喜欢吃枇杷,有人特意买了一筐枇杷去巴结他,事先写了一张礼帖送去:“敬奉琵琶一筐,请笑纳。”知县看了十分奇怪:“本官素来不懂乐器,他为何偏要送我琵琶,而且还送一筐?莫非讥讽本官不知音乐不成?”正要发作,枇杷送到。知县恍然大悟,笑道:“‘琵琶’不是此‘枇杷’,只恨当年识字差。”这位知县大人文学修养不到家,本想吟首诗却没下文了。幸好在座的客人为他解了围,续了两句:“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知县指出了“琵琶”与“枇杷”这一组同音词的区别,客人则进一步嘲笑道:如果琵琶能结果子,那么全城的乐器就要开…  相似文献   

11.
风中的木桶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有个姓周的官员,做官做到通判,因贪污被监司弹劾,最后给了他个降职处分,调到一个下等县任知县. 周知县刚到任,县衙里的一个小官想试探一下他为官如何,便铸了个一斤重的银孩儿,放在县衙的便厅上,然后到内宅报告知县,说:“‘家兄’正在便厅等您,有要紧事向您汇报.” 知县来到便厅,不见有人,只见有个银孩儿,便把银孩儿收起来了. 过了不久,那个小官因事触犯了知县,知县要惩罚他. 那个小官连声哀求,对知县说:“请看在‘家兄’面上吧.” 知县说:“你那个‘家兄’没头脑,一去后再也不来见我.”  相似文献   

13.
风中的木桶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常会提到“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木桶原理”的本义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显然有其合理性。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往往会受到短板效应的影响,某一最薄弱的环节会使一切努力付之东流,这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5.
风中的木桶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  相似文献   

16.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之后,我逐渐明白,班主任工作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探索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班风营造:“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班级好…  相似文献   

17.
风中的木桶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旁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里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把它们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一个一个排放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本《陈涉世家》有言:“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对该句中的“剑挺”,课本解释为“剑拔出鞘”,笔者以为不妥。理由有三:①尉“笞广”,即已对广实施了鞭刑,证明他尚未起杀广之心,如果有杀心,何不先拔剑而杀广?②如果剑是被尉拔出鞘的,剑把子应当是被尉攥在手里,赤手空拳的吴广岂能轻易夺到?更何况吴广倘若搏斗夺剑,也一定需要一些时间,另一名尉岂能袖手旁观,坐观同伴被夺剑而杀?③这一解释语法上有问题。“剑挺”释为“剑拔出鞘”,“尉剑挺”则为“尉剑拔出鞘”。“尉剑拔出鞘”到底是“尉的剑”拔出鞘,还是“尉/剑拔出鞘”,即尉是主语,“剑拔出鞘”是谓语?若为前者,“尉剑”是一对直接成分,注释显然破坏了结构层次;若为后者,则不合古汉语句法规则。按古汉语句法应说成“尉以剑挺”之类的句子。由此可见,这一解释是错误的。其解释依据大概出自《说文解字·手部》:“挺,拔也。”《唐睢不辱使命》中“挺剑而起”的“挺”便是“拔”之意。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上常会提到“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木桶原理”的本义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显然有其合理性。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往往会受到短板的制约,但我认为“木桶原理”用于教育学时,应该关注的恰恰是学生身上“那块最长的木板”。  相似文献   

20.
“木桶效应”的启示人们将一块块木板围拼在一起,加上一个底,再夯严缝隙就成了一只木桶。这样的木桶能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只要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其它木板再长的也不可能多装水。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关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借用“木桶原理”加以阐释。一个人的成长包括很多方面,整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