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涌潮冲击丁坝时涌潮压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塘江涌潮压力的作用性状及大小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个难题。本文采用VOF方法.对涌潮冲击丁坝过程中的涌潮压力进行了计算,并与原位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了涌潮压力的部分规律:(1)涌潮对丁坝的破坏力最大的时刻是在涌潮冲击丁坝的瞬间;(2)涌潮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涌潮压力在垂线方向上的分布。为排桩式丁坝的设计提出了新型的受力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CGE模型的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小敏  付加锋 《资源科学》2011,33(4):634-639
针对我国提出的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构建了能源SAM表和CGE模型,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利用CGE模型的宏观平衡与政策分析能力,估算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执行难易程度。模拟结果显示:①产业结构调整对节能贡献有限,主要节能量来源于产业能源强度下降,高能耗行业仍是今后调控的主要对象;②完成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有一定把握,但仍需要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延续性和出台新的保障措施。对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通过技术进步,严格调控高耗能行业,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二是要兼顾行业减排潜力差异,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减排贡献,从长期来看,最根本的要依赖技术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全要素的能源效率框架下应用共同前沿下的SBM模型(简称MSBM模型)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表现及差异。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省际能源效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且地区间差异性也在显著增加。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为0.58,说明在削减40%能源投入水平的情况下仍能实现现有的经济产出水平,节能减排的潜力较大。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能源效率的自相关性展开检验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地区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开发水平和二次产业占比对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率为能源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气候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评价指标与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顺全  千怀遂 《资源科学》2004,26(6):125-130
气候是影响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因子,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仅局限于少数敏感问题和个别发达国家,研究结果尚欠系统性和普适性。文章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温度与能源消费关系时经常使用的度日、度时、度月、度季、采暖日数、采暖度日变率、采暖期长度变率和采暖指数等指标,阐述了这些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及其特点,并回顾了在研究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关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尚待研究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能源消费与温度的关系非常显著,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度日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度日计算的前提是基础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的确定,其中基础温度往往是根据能源供应、人体生理需求、经济水平以及温度变化特点而人为规定的,也有一些学者尝试用数学方法求得;日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4种,国外学者经常采用的是取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此外,一些研究也提出了几种简便的度日计算方法。能源消费与温度的关系往往因研究区域的范围、人口以及能源价格而变,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人口加权、面积加权、价格调整等度日指标的调整方法。气候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两种,即能量平衡模式和统计模式,其中统计模式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已由简单的相关分析发展到建模预测。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汽车保有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日益严重的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汽车产业作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能否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发展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对未来安徽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以期为安徽省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资源科学》2008,30(9):1290-1299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温度脉冲进口条件对非傅立叶导热问题的影响进行了模拟 ,数值预示了不同脉冲形式 ,以及不同脉冲频率产生的不同的非傅立叶导热特征 ;同时也数值预示了同一种脉冲作用下 ,热波导热、非傅立叶导热和傅立叶扩散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张欢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11,33(5):806-813
能源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运用VAR模型和SVAR模型,通过对1989年-2009年我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波动效应的实证检验表明:①居民消费水平在短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正向冲击作用,在长期有负向冲击作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短期内对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有推动作用;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上涨;②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主要受前期自身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在中长期对能源价格水平也有较强贡献;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内主要受前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长期受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价格水平的共同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国家在调控能源价格时需要考虑到能源价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避免由于能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剧烈波动;此外,在能源价格长期上涨预期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逐步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GDP比重,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维持高能源价格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同斌  宫婷 《资源科学》2013,35(9):1772-1781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库兹涅茨假说和结构红利理论,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对能源效率的差异化影响。结论认为,随着工业化阶段的变迁,人均GDP增长与能源经济效率呈现先下降后稳定再上升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系数基本都为负。在工业化初期,第二产业对能源的消费需求稳定,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优化能源的要素配置,产生结构红利提升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全部为正且影响程度较高,以1993年为分界点,可以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为高波动和低波动两个阶段。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还通过计算产出缺口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能源效率的提升潜力基本在-4%~4%范围内波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提升潜力的影响不断减弱并趋于稳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潜力的贡献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冕  陈兴鹏  杨福霞 《资源科学》2010,32(2):359-365
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不仅是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进而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对比分析了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GDP与能耗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促进甘肃省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变动对全省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份额较小;对能源强度降低贡献较大的为第二产业的效率份额与结构份额,而第三产业结构份额对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为负。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关键技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了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