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一、高校后勤劳动用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一)编外员工"入口"管理工作有待完善1.招聘形式过于简单,聘用程序不规范高校后勤部门使用编外人员,如采用劳务派遣形式,应当根据高校后勤部门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负责招聘,并派遣至后勤部门,劳务派遣单位和后勤部门各自承担法律上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因涉及三方主体和两个合同,使得其较之传统意义上的双边劳动关系要复杂许多.在目前的企业实践和司法实践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劳务派遣产生的冲突和纠纷,例如同工不同酬、适用行业岗位界定、加入工会权利受阻等.本文通过对案例和文献的研究,从员工权益保护的角度,结合笔者对劳务派遣的理解,研究分析劳务派遣工权益保护面临的困境和不同性质的单位劳务派遣工权益保护现状,以期提出有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个人"模式得以迅猛发展。网络用工形式在促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伴随劳动纠纷的频繁发生,如何对平台与网约工二者之间关系进行认定及对网约工群体进行权益保障是需慎重考量的问题。为平衡"劳务提供者与平台"间及"公共利益与行业长远发展"间的利益关系,可以域外经验为参照,在考量本土环境后采取构建中间类型主体的稳妥之策,对不同群体的网络用工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以求差异中的协调发展。同时,以短期协调为目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新工会工作形式,以达相同之功用。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务派遣从兴起到壮大,满足了国企以及事业机关单位减员增效的改制需要。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后,企业采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增长迅猛,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在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带来诸多负面性效应,特别是劳务派遣工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北重集团劳务派遣基本情况一、劳务派遣用工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问:我是个农民,想出去打工,听说打工要和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有人说合同有两种,一种是劳动合同,还有一种是劳务合同。请问,这两种合同有什么不同。张强答: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协议,而劳务合同通常意义上是指雇佣合同,两者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正>读者热线:公司需要新招一批保洁员和保安员,经研究决定采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请问什么样的劳务派遣公司才让人放心?应如何约定法律关系和责任?答: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此外,劳务派遣公司从事派遣业务应当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职业介绍(劳务派遣机构)许可证。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是当今政府、企业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领域,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就是劳动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极易混淆的两种合同,都是以劳动换取收入的合同,在实践中很难将之正确区分开来;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务合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务合同是指一切与提供活劳动服务(即劳务)有关的协议。狭义的劳务合同仅指一般的雇佣合同。劳动合同又是从雇佣合同发展而来的。因此,正确的区分这两种合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其中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特别规定,分析清楚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法律能否正确适用的关键.本文在这部法规和目前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出在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但这种劳动关系具有涉他性;在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使用与提供劳动力的关系;而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则产生了受合同法和劳动法体系双重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整个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动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山学院本科毕业生肖安,以劳务派遣工身份进入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并与劳务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但无医保、福利等正式员工的待遇。据肖安介绍,尽管自己是本科学历,但入职签的协议却是专科。"以专科学历入职,公司说没有关系,但是这样基本工资低,所以合同本身就有问题。医保、福利都没有,工资还打到中介那里,很担心被乱扣钱。"  相似文献   

10.
姜鸿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52-53,67
打工者疏于保护自身权益,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打工者要提高利益保护意识,维护好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是一种补充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分别与被派遣劳动者(即劳务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工在用工单位的调配和管理下提供劳动,劳务派遣单位从用工单位获取相关费用,并向劳务派遣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确立了用工建立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关系因“用工”这一事实行为而发生的规定缺乏法理考量,用工所建立的劳动关系是空洞的法律关系,用工不能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架空了《劳动合同法》所设计的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体系.从真实生活镜像和理性思维逻辑出发,很难否认劳动关系正是通过劳动合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使用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农民工问卷调查的数据,检验了劳务派遣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民工群体内部,劳务派遣工和非劳务派遣工在月平均工资没有差别;劳务派遣工比非劳务派遣工劳动合同签订率高;劳务派遣工比非劳务派遣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率高,医疗保险没有差别;劳务派遣工比非劳务派遣工在劳动保护某些方面上差。农民工身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劳务派遣对其劳动权益保护有正向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这对就业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劳务派遣的管理制度还极不成熟,以致在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而新法也并未对“三性”做出新的具体的解释,这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本文从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实际发展情况,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明确劳务派遣用工行业、严格规范劳动合同内容,此外还要加强监管等等。研究将有助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务派遣有序进行以及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了基本的保证。但当下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时有发生,影响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全球化格局、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以及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同时也与政府监管不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以及工会组织功能弱化相关。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必须整合、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构建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协调和事后救济于一体的长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劳务派遣以其灵活的用工方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迅猛发展。2008年施行、2012年年底修订并于2013年7月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更是对劳务派遣制度做了相应全面的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规制劳务派遣的价值取向,明确界定"三性"及其适用,合理规范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真正落实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案例出发,分析了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义务和责任的分担方面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待通过司法解释或修改法律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案例出发,分析了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义务和责任的分担方面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待通过司法解释或修改法律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指派遣单位根据接受单位(即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接受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接受单位,受派劳动者在接受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派遣单位从接受单位获取劳务费,并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企业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及劳务关系几方面案例,阐述当今新形势下企业用工减低劳动成本,规避法律风险的方法策略,得出:企业贯彻执行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必须吃透劳动法律精髓,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挖掘法律合理利用空间,重在"灵活"运用上下深功夫,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现有人力资源,做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实现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