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弹性设计教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弹性设计教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相似文献   

3.
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把学生的随堂生成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生成资源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米朝新 《辽宁教育》2008,(12):40-41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产生的教学资源具有不可预测与不可再现的特点,所以教师如何适时、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并进行恰当地处理,值得我们去关注。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这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承担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5.
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整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多元变动的交互作用之中。就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呈现出有机关联性的行为,并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与目标的实现,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高效而合理地开发学生这一重要教育资源,是当今教育工作者迫切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课堂上,却仍存在忽视对课堂生成资源中各种信息的激活与利用,造成生成的"即时资源"流失与浪费,以致一个个十分可贵的课程资源"开发点"在有意无意间"稍纵即逝"。那么,面对"活"起来的课堂,语文教师们该怎样把握原生态课堂教学资源,使自己成为课堂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让精彩不断生成呢?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观察和思考,着重对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意识和行为改变,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提升情趣点展开实践和研究。重点研究教师如何通过挖掘文本情趣点、把握课堂生成点和关注课堂环节无缝结合点来整合教学资源,让语文课堂更加“相映成趣”;研究教师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素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和适当变换学习方式来把握课堂节奏,让学生学习乐趣无限;研究课内外知识点如何有机结合、重组整合来精选巩固练习,让学生的体验更加“兴趣盎然”。这些策略的运用和实施,能够实现有效整合,使课堂更加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抓住课堂中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的一种动态活动,这个活动空间是充满互动、多元共生且情况各异的。这就需要教师成为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发现者和重组者,灵活捕捉、发现并运用课堂上善变的教学资源,随机生成个人的课堂教学机智。新课程强烈呼唤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但是,许多教师简单、表面地解读了“生成”,也将“预设”忽略不顾。假如一味地生成占据了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也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学生的人文素养未必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机智的生成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高效而合理地开发学生这一重要教育资源,是当今教育工作者迫切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课堂上,却仍存在忽视对课堂生成资源中各种信息的激活与利用,造成生成的"即时资源"流失与浪费,以致一个个十分可贵的课程资源"开发点"在有意无意间"稍纵即逝"。那么,面对"活"起来的课堂,语文教师们该怎样把握原生态课堂教学资源,使自己成为课堂资源生成的"激发者""重组者""推进者",让精彩不断生成呢?  相似文献   

11.
林鸿 《辽宁教育》2008,(11):39-40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群体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互动生成,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陆海秀 《广西教育》2007,(10A):34-35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预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一般包括:学生突发奇想提出的问题,师生、生生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或错误见解,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教师应该沉着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言行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感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要重视对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的生成性资源的重组,与学生平等对活,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弹性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下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相似文献   

14.
课堂应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对话、合作互动的活动当中,相互间彼此影响,通过不断动态生成的形式推进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因而,教者要不断发现、判断、重组在教学过程当中所生成的资源,有效把握其中可利用的闪光点,从而在这样的一个不断动态生成、资源重构的进程中,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以充盈,生命个性得到放飞。  相似文献   

15.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合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从生命的角度提倡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应该说,这样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学生主体,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关注生成,培植生成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然而笔者在中小学听课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在“生成”与“预设”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上出现了偏差。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贺福莲 《学周刊C版》2014,(3):158-158
“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因此教师要独具慧眼,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当做一种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巧妙利用“错误”资源,使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增强;善于应用“错误”资源,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灵活使用“错误”资源,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索过程中实现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和链接课堂教学中闪动的“即时资源”,并运用教学睿智,采取有效策略,使“链接”与“生成”激情共舞,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令人欣喜的精彩,课堂也将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曾说:"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呢?一、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不同,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会有差异。对于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如能巧妙处理,往往会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中出现闪光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课堂已近  相似文献   

19.
<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和主体,还要把他们当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生成者,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生资源"意识,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信息,以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生成。1.把握学情,积极捕捉"学生资源"。在一些课堂上,有些内容往往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一些学生听来便有耳无心,也不动脑筋。其实,上课之前,学生已经预习了,有的环节完全可以省略,如果教师不加选择地重  相似文献   

20.
教师应该讲究课堂艺术,适时捕捉学生不可预测和不能再现的生成资源,恰当处理,将学生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让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生成者、重组者、传递者和再生成者。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拥有敢想、敢疑、敢问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