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磊  高云  申敏 《中国软科学》2003,(12):27-30
开展气候观测和资料获取系统建设需要实施综合的气候系统观测。气候变化的全球性,也决定了我国必须在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框架下开展气候观测和资料获取系统建设。我国气候系统的各个观测网和资料系统分别由多个部门建设和运行,不能适应开展综合气候系统观测的要求。本文给出了我国在开展气候观测和资料获取系统建设中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气候系统模式、气候数值模拟及气候预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或异常及其预测是当代的科学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气候状态及其演变,乃是包括全球大气、海洋、陆面、冰雪甚至生态过程在内的气候系统的复杂表现及其演变。建立基于数学、物理规律基础上的气候系统模式并进行气候模拟,是认识气候形成和演变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只有在此科学基础上才能作出比较好的对长期气候变化和短期气候异常的预测。因此,气候系统模式的建立、气候模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数值气候预测,是当代大气科学研究的前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提高了我…  相似文献   

3.
马浩  忠辉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267-268
海洋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海洋对全球气候的调制和海洋对各种时间尺度气候变率的贡献两个方面,梳理了海洋动力学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与海洋动力学有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海洋与气候     
海洋在气候系统中起着作用,气候系统与大气系统是互补的,与大气系统的重要性不相上下。海洋储存热量,随后又往往在另一处释放出来,并且能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要了解气候,就需要了解和预测海洋的性状,还要对海洋做模拟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9)
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科研机构的关注。由于气温低,北极地区的海洋上常年覆盖着海冰,并随着季节的变化,海冰呈现周期性消长。北极海冰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与其物理属性分不开,海冰的融化和冻结所吸收和释放的热量强烈影响大气的能量收支。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海冰的消融有加速作用,海冰的消融反过来作用于全球气候,这种循环模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极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6.
孙志亮  苏策 《现代情报》2004,24(3):209-210
在我国,人民币作为惟一合法货币,人民币的正常流通和币值稳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更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反假币工作也因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陆龙骅 《百科知识》2007,(4S):10-12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讲述当前防灾减灾的新办法对气象科普宣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西藏气象影视科普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复杂的气候类型和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一直制约西藏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使得西藏气象影视从防灾减灾的重要使命出发将不能再停留在日常天气预报的服务,应该突破性地向大型科普片,气候系统,大气科学拓展。西藏气象影视科普将有无限的发展前景,由于目前各方面基础薄弱,也将面临艰难的创业期。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左志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研究员,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她从事东亚气候变异和季风、气候变化、陆气相互作用、短期气候预测等研究多年,在陆面过程对中国气候和亚洲季风变异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对深入认识中国气候和亚洲季风变异有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气候系统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冰冻圈科学和气候学的交叉融合,进而催生了冰冻圈气候学。冰冻圈的形成演化和地球气候有着密切关系。冰冻圈不仅是一定条件下气候的产物,其变化也影响到天气和气候,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冰冻圈气候学就是研究冰冻圈变化与大气圈的互馈作用及其物理机制的科学。文章从介绍冰冻圈气候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系统阐释冰冻圈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冰冻圈气候学重点研究冰冻圈在天气气候及大气环流形成与变异中的作用、冰冻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气候系统和冰冻圈模式的发展、气候变化与冰冻圈变化的预估,以及冰冻圈气候学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继续深化对冰冻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的认识,推动陆地冰冻圈、海洋冰冻圈和大气冰冻圈过程参数化方案向精细化、定量化、复杂性方向发展,特别是重点考虑冰冻圈不同分量和要素非线性作用的时空尺度,发展耦合冰冻圈过程的全球与区域气候系统模式是冰冻圈气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春玉 《现代情报》2004,24(5):217-220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如何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也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1.气候系统十年际变化(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气候预测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应用前景,它一直是诸如食物生产类型,人口分布等的决定因子。像萨赫勒(Sahel)地区严重干旱、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及季风降水偏少等气候扰动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后果,这种扰动通常对整个生物圈产生很大的影响。气候预测(长期预报)的可作用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气候系统中的陆-气相互作用长期以来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直到最近,区域尺度上土地覆盖/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统计分析仍非常少,模拟研究中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描述不足。本文系统研究了陆-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其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两个方面。通过对前期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为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提供了观测统计上的证据,并进一步分辨出中国北方过渡带可能是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最敏感地区。通过比较观测站点和再分析资料的年代际趋势表明城市化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暖产生了贡献,使中国东部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12C/10yr。区域气候模拟还表明,中国北方过渡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植被退化对表面气候和大气环流都带来了显著影响,它们的变化与观测的年代际异常以及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一致。暗含着地表退化可能是中国近几十年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我们探讨了准确参数化植被和动态植被在区域气候模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尽管气候系统是否由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变暖的趋势仍有争论,但人类近100多年来的活动使全球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劣,却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气候变暖、海洋酸化、淡水短缺、生物灭绝速度加快多样性被破坏等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单元,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地球高纬度地区不断驱动着全球变化,同时也深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极地拥有过去地球系统演变的独特信息,对认识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尽管气候系统是否由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变暖的趋势仍有争论,但人类近100多年来的活动使全球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劣,却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气候变暖、海洋酸化、淡水短缺、生物灭绝速度加快多样性被破坏等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十分引入注目。报告称,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中国东部现在发生类似于2Ot3年破纪录的炎热夏季的可能性比上个世纪50年代增加了60倍。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气候变化对区域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指出气候变暖会增加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风险,为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基础,同时也为人们认识当前的气候变化提供了参考。作为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专家孙颖研究员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曾取得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近五年,她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一定的反响和关注,对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季风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对中国地区极端温度的变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专家简介:周兵,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新闻发言人,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东亚季风活动中心英文门户网站创建人,同时被聘为中国科协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专家。他致力于亚洲季风和降水、气候系统诊断、气候变化监测、气候服务与科学传播等工作,先后主持3项国家及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3项气候变化原国家"97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  相似文献   

19.
徐芳芳 《科学中国人》2016,(4):42-44,2,1
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显著地改变着陆面水循环特征和水资源安全。但是,科学界对陆地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仍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土壤湿度是陆地水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陆地和大气之间水汽和能量交换过程中的重要因子。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土壤湿度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土壤湿度观测资料极为缺乏。王国杰介绍说,近几年,国际水文与遥感学界致力于利用卫星遥感手段提取陆面土壤湿度,欧洲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了较为完善的  相似文献   

20.
耀眼的阳光、无云的晴空,太阳毫无遮挡地释放着它的热情。地球在“发烧”?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其中青藏高原、西北东部、华北西部、黄淮大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1℃~2℃。近日,国家气候中心进行了2006年盛夏(7—8月)气候趋势会商,专家认为:全国大部地区的气温较常年同期稍偏高,江南大部和华南东部等地将可能出现高温热浪。提醒有关部门需注意高温热浪对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要提前部署准备工作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