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高师汉语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囿于综合大学模式,缺乏师范个性,难以满足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为新世纪培养和造就精于从事高素质教育的语师资,就必须坚持高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在对现行高师汉语言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开发作为中学语言学科主体之一的“章类”课程、开发将语学科基础性学术成蝤转化为语教育应用性成果的“中介类”课程、开发体现师范教育专业化方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5):150-155
当前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缺乏综合性的本土文化类课程,国学课程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国学课程可以延续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在政策和学理方面均有依据。国学课程体系的开设应包括原典类、通说类、拓展类三类,必修10门课,选修5门,共30学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诵读原典,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方法,创建多元有效的国学交流平台,教学评价应动态化、多元化。另外,还应该理性看待国学,以切实可行为第一要务,绝不"作秀"等。  相似文献   

3.
高师中教法课程由于其研究原范围太泛,理论体系过于虚化抽象,反映的教育观念模糊不清,因而对当今正在大力推进的语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指导性,很有必要对其重新定位、定性、定序。  相似文献   

4.
文学课程的建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文学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对文学课程专业学习之理想境界的理念建构。其基本内涵应包括:让文学课程在内容上回到文学、文化经典原典本身;强调和突出课程实施中对经典原典的接受和欣赏,让文学研究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5.
课程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产生过不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对课程设置与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在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协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语言学类课程自身是个结构体,又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讨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时,应当注意结构、成分及其关系。语言、话语、语用意味着"语言学类",层级、课型、方法意味着"课程系统",具有系统性、闭合性、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建设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五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增加了一大批的新建本科院校,又由于这批本科院校多是从过去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而来,原来的专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一变而为综合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专科应用型、师范型的特征转化为综合型(带有强烈的师范印记)、应用型的特征。由于升本时只是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图书数量、固定资产规模等,因而升本伊始,在专业建设上和课程设置上多是模仿老本科院校的做法。比如,湖南科技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便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典型,湖南科技学院原名“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升本时定名为“零陵学院”,2004年改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地处湖南永州市,经济上为欠发达地区,是一所典型的地方性新办本科院校。其中中文专业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因为文革后本地区中学亟需大量师资,因而其最初的科学定位就是培养初中语文教师。恢复高考直至2002年升本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至少为本地中学培养了70%以上的语文课师资,  相似文献   

7.
彭欢 《文学教育(上)》2022,(10):143-145
课程育人对高校教学的积极导向已经成为共识,而课程育人的策略和实施路径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本文利用课程调查数据,探索课程育人的模式。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课堂教学的基础夯实、学科竞赛的产出导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正面影响。因此,通过“思政、教学、竞赛”课程育人模式的可行性探索,可以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育人范式。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大学文学院的课程改革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折射出我国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模式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即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需要。为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高师的课程改革必须先行。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该以培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目标,从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两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准确的学科定位和科学的课程体系是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前提。中文素养与中文职业能力的统一是理工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所在,为此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中文人才为目标,形成以中文为主、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报考是自学考试的第一步,报考什么课程,报几科,直接关系到考生努力的方向、毕业的早晚、自考的成败,因此各位考生必须重视报考,讲究报考技巧。1、首次报考的技巧首次报考者要慎重选择所报课程及科数。在报考前应详细阅读报考简章,注意考试课程及时间安排,并向已参加本专业自考的考生询问开考课程的有关情况,比如课程的难易程度,课程是侧重记忆还是侧重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作为报考时的参考。然后,根据自身能力、特长选择报考课程。一般来讲,报考时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即应先报公共课,再报专业课。因为公共课与专业课相比,更侧重记忆,更…  相似文献   

11.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严重不适应语文教育的需求 ,认为过去那种培养通用型人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已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以往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通用课程外加几门教育类课程的观念和模式 ,也应彻底改变。阐明了以培养语文教育素养为核心的三个层次、五个板块的新课程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2.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语言类课程承担着培养师范生语言文字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能力等重要任务。当前,在师范专业认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文科建设等背景下,要不断深化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师范生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14.
在当今新的社会人才需求架构下,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新的知识观为改造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基础;在高校由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中,专业的应用性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专业改革的方向,对于专业具体的教改实践活动给予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校以及高职等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不适应语文教育的需求,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沿革的评述,与及对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应以厚基础、应用性和操作性为核心,并实现学术性、理论性,个性特色,市场取向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18.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不算很强的专业.然而,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强烈要求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那么,对如何加强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也有了其实际存在的意义.本文将通过揭示汉语言文学当前面临的现状,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方面提出实际的对策,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够增强其应用性,使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加正确的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的实际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更加明确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我,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能够适应适应社会的需求,找到自我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造就”了一批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突出,然而缺乏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以及在职场没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所谓“人才”。这样的“人才”与信息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为此,要从强化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使得我国在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传统专业,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这将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通过穿插介绍分析其他专业在新环境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转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以人才应用能力为培养核心目标,重视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改革,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