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宝桢是晚清地方督抚的重要一员,他在四川任上所实施的盐政改革措施,具有某种早期现代化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宝桢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的人才思想有其形成的思想和社会根源。他选才的标准是“才德”和“才才”。其人才思想对儒学观念有所突破,对今天改革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丁宝桢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的人才思想有其形成的思想和社会根源。他选才的标准是“才德”和“才才”。其人才思想对儒学观念有所突破,对今天改革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4.
丁宝桢与洋务运动魏淑艳,刘振军丁宝桢(1819—1886)生活在中华帝国发生亘古未有的大变局的时代,曾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等几次较大规模的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他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步入仕途,官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他既是一...  相似文献   

5.
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实践者之一,他的洋务思想内容比较丰富,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丁宝桢编年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宝桢(1820—1886),贵州平远人。以办理团练立功,出任湖南岳州知府。后又历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在山东六年,镇压过农民起义,又整顿吏治,治理黄河,备御外侮,受到清廷的表彰,调任四川总督。凡有兴革,不避怨嫌。丁宝桢是晚清督抚中之佼佼者。死后,灵柩运山东埋葬。清廷命在山东建祠纪念他。  相似文献   

7.
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实践者之一,他的洋务思想内容比较丰富,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兴名臣”、晚清著名封疆大吏之一的丁宝桢,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的定位,应该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看其是否比他的前人提供了新的东西,同时,还应放在同时代及其前代有关历史人物的参照对比中,并历史地看待前人对他作出的评价,这样,才能更为历史、准确、客观地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反过来则更为深刻地体现丁宝桢其人勋业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裴矩(548—627年),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他幼年丧父,勤勉好学,善作文,有智略,留心政治时事,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北齐时,作过北平王高贞的兵曹从事,调任高平王文学。北周时,任定州(治今河北定县)总管杨坚的记室。入隋,迁给事郎等官。参加过平陈之役。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他奉命平定岭南王仲宣、周师举叛乱,以三千弱兵,安抚了二十余州,得到隋文帝杨坚的嘉奖。隋炀帝即位后,“方勤远略”,裴矩积极从事发展隋朝与西域各族联系的工作和对吐谷浑、突厥等边疆地区的经营。他一生历事北齐、北周、隋、唐四朝,参加过窦建德农民政权,而最有意义的事迹,还是他在“丝绸之路”上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丁宝桢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州(今织金县)人,生于1820年,卒于1886年。为清代名臣。 丁宝桢“少能文,有操略”(《丁文诚公别传》),道光二十五年乡试,中举人,咸丰三年中进士。1854年至1866年间,平远、平越等地苗民起义,丁宝桢参与镇压,练勇兵作战,战平授湖南岳州府知府,后调长沙府。继又任山东按察使,次年迁布政史。因刚正清廉,深受巡抚阎敬铭推重。阎离任,举以自代。1867年遂升任山东巡抚。在任职期间,因参加镇压捻军,作战有功,清廷累给嘉奖。 在山东十年间,整顿吏治,革除苛政,为百姓所称颂。丁宝桢又以政绩卓著而屡蒙清廷奖励,1876年升转四川总督。在川督任上,他改造都江堰水利,提倡“洋务”,创办了四川机器局,筹划西南防务,深得民心。中法战争爆发,丁宝桢以自制军械装备五营军旅,交鲍超统带,奔赴云南边疆驻扎,为抗法后继之师。在抗法战争中,四川机械局所制造的枪炮弹药得以大用,发挥了抗御外侮的作用。为解决贯  相似文献   

11.
尹会一评传     
尹会一,字元孚,号健余,清代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县)东章村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1年),卒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曾历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知府、都察院都御史、巡抚、学政、吏部侍郎等职.在中央和地方居官二十多年.一生为封建国家效力,人称"立品端廉,持心忠正."(《尹健余先生年谱》.以下凡引该文均注《年谱》)据初步考察,尹会一确是封建制度下有一定积极进取精神的"清官",而不是贪官、昏官或混官.他的著作,大部分被后人编入《尹健余先生全集》,清光绪年间,刊于《畿辅丛书》.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人物。他的“怪”,要而括之可分二方面:一是在生活思想作风方面。他一生贫困,中进士后虽做过几任县令,但仅“七品官耳”,一生大都在扬州靠卖画而过清寒生活。他有奇才而潦倒不得志,加上看不惯封建社会的腐败丑恶和官场的污浊,满肚牢骚,愤世疾俗。但对人民深为同情。郑方坤《郑  相似文献   

13.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他出生在襄阳&;#183;(一说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相似文献   

14.
江湜(1818-1866),字持正,一字弢叔,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道光间官浙江侯补县丞,四十岁方试用期满,基本是布衣终生。除二十六岁时曾游京师外,一生主要活动在浙江、福建一带,他在诗歌创作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激情,有《伏敌堂诗录·叙录》十九卷传世,计一千二百余首,在清末诗坛颇负盛名,流风余韵,迄今不衰。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一生几易官职,其二十壮游是以低级史官的身份奉命搜求史料、史迹而去的.此后,他以荫任方式仕为郎中,陪侍君侧达十五六年之久,渐得武帝的赏识与信任.在父亡三年后,他又顺利的继任为太史令.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突遭"李陵之祸",惨受腐刑后,武帝惜其才,又任其为更加尊贵的中书令.这构成了司马迁一生迁官的全部经历.  相似文献   

16.
杨嗣昌一生经历了前期的半官半隐和后期的平步青云两个阶段,最终以身殉职,饮恨沙场,虽因门户之见而遭时议,然而他的确是封建社会高官中少有的能人。他一生笔耕不辍,他的著作就是自己为人行事的真实记录。同时,由于地位的特殊,他的著作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封建王朝急遽变革时期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兴名臣”、晚清著名封疆大吏之一的丁宝桢,其中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的定位,应该置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看其是否比他的前人提供新的东西,同时,还应放在同时代及其前代人关历史人物的参照对比中,并历史地看待前人对他作出的评价,这样,才能更为历史、准确、客观地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反过来则更为深刻地体现了丁宝桢其人勋业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担任山东巡抚十年间,丁宝桢协助曾国藩和李鸿章镇压捻军;智斩安得海;治理水患;创办山东机器局。加强山东海防建设等,表明了他是开明务实的洋务派督抚之一。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其举措虽然大都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但保持了山东政局的相对稳定,推动了山东的近代化进程。因此丁宝桢在近代三十多个山东巡抚中堪称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的一轮机构改革正在进行 ,过去庙多、官多、政繁 ,弊端丛生。二十多年来 ,几次机构改革都未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新的一轮机构必须把重点放在“精官简政”  相似文献   

20.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扬州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生长在明朝成化至嘉靖初年(约公元一四七○至一五三○年间)。他一生纵情山水诗画之间,没有做过官。在嘉靖三十年重刻的张守中《〈西楼乐府〉序》中说:“翁生富室,独厌绮丽之习,雅好古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