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1998,(11)
什么是观察能力?一般的心理学教科书都会告诉我们:观察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感官感知现实事物的能力。 有时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再交待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就按照教师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观察”起来了。这样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吗?我想多数读者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但如果你去对这样执教的老师表示这种意见,他们也许或理直气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能把教师讲的题目弄清楚就不容易了,还能奢望学生创造发明?也有的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为让学生多解答题目,尽量找出一题多解。这些认识都有失偏颇。应该承认,培养学生探求“新”的解题方法的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但绝不是最主要的,更不是全部。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对创新意识的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从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遇事能多角…  相似文献   

3.
“看图学文”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低年级 ,它是初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 ,我们应认清它的性质、作用。研究它的教法 ,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先图后文 ,训练观察在“看图学文”中 ,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课文的内容。因此 ,在教学课文之前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中的内容 ,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我们也要当红军》一文时 ,在教学前可先出示图 ,让学生观察整幅图 ,让他们思考 :图中画的是什么?由画面内容想象到什么?课题中“我们”指的是谁?有…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自然课中,肩负对小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课目很多。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应弄清我们在课上号召学生所进行的观察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看”有所不同。我们所要求学生进行的观察是要求学生运用感觉器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从自然界和实验中,获取自然事物与现象的信息的观察。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看”,是根本不同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看”,多是无目的的,也是无计划、步骤和顺序的。这种“看”并不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是: 1 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是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教会学生“看什么”和“怎么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其次是按教学  相似文献   

6.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215400)孔春明观察又称是“思维知觉”,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任何人的观察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诱导、启迪...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2.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1.(多媒体播放春雨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说“我看到了”的句式)对,这就是美丽的春天,细细的雨丝洒在房檐上,像什么呢?(多媒体近景:房檐滴水图)你真会想象!而且把“铃铛”读得很准!特别是读出了“铛”的轻声。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雨铃…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群中,“差生”是不容置疑和毋须讳言地存在着的,学习成绩差,心理品质差,自控能力差,常常会给集体和教师带来许多麻烦。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地、清醒地看到,他们不是生来就差,什么都差,更不会永远差下去。而且大部分还不是心甘情愿当差生,或当了差生还心安理得。作为教师,应该仔细地观察他们“差”的表现,探索造成他们“差”的原因,寻求变“差”为优的途径与方法。尽管当前的青少年学生提前具有成人感,独立意识较强,有些“自以为是”,但是总的来说,可塑性还是很大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听课这个老问题。把“听课”改为“观课”,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动.我却认为绝不是文字游戏,正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观课”的目的——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因为听不可以包含观,而溺却包含听,所以我赞同把“听课”改为“观课”。我们在教室里听课,不仅要看到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细节。也就是说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了我们的听觉,仅仅是听教师或学生说话,而且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尽可能多地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迅速递增。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尽可能多地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迅速递增,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  相似文献   

12.
绘景类文章就是描写景物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这类文章,就要重视景物描写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一、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观察。我们所重视的景物描写不是作者看到什么风景就  相似文献   

13.
很多教师害怕课堂上没有声音,没有活动,静悄悄的,尤其是公开课。要是课堂上一片安静,其结果极有可能就是听课教师听得无聊,上课教师上得惶恐。所以,“静”也就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大忌,“动”则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诚然,语文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分析,也不应该是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的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于是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总是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是,“静”真的有那么可怕,“动”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这需要我们冷眼旁观。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动”,而绝不是那种貌似热闹活跃…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 ,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作为生物教师 ,是以简单地培养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教学目的 ,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为目的呢 ?当然 ,两者都不可忽视。但是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后者的学习来推动前者。世界著名通才学者奥本海未说 :“对现在和未来 ,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因此 ,生物教师的任务应放在“怎样教”上 ,而不是“教什么”上。那么用何种方法教呢 ?我们采取了以下“五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弥散性思维、兴趣和能力。其模式为 :第一步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培养学生的弥散性思…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疑难时,总喜欢向教师请教。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答疑时,不假思索,便将答案“完美”地呈现出来,的确神乎其神。但学生在佩服之余仍是茫茫然而无所获,这样的答疑对提高学生的能力究竟有什么帮助呢?  相似文献   

16.
读《江苏教育》(1997·6)沈献忠老师《“观察要有顺序”别议》一文,我认为沈老师所持观点值得商榷。 一、感知绝不是观察,无意注意绝不是注意的全部外延 沈老师说:“我们初睹某一事物,总是首先注意那些最能吸引我们的方面,也即最能刺激我们感官的方面,继而看到其它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7.
浅议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挖掘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一、启发教学,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然后换个角度,再对折打开。如此反复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学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老师适时肯定学生,学…  相似文献   

18.
对学习方式变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文新课程实验区的不断扩大,随着非实验教师提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走向教学前台。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师们在实践新课标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课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一、“自主”与“自流”“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等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的教学方式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  相似文献   

19.
减负与增负     
自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通知和规定后 ,中小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减负”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 ,)尚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对“减负”这一概念也还须进一步认识。“减负”绝不是一味地“减”,减到师生双方都无事可做。其实在学生“减负”的同时 ,教师相反应“增负” ,具体体现在 :1 .学生作业减负 ,教师“作业”增负。学生的作业减少 ,教师就更应该多做“作业”,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明确究竟应给学生教些什么 ,让他们做些什么。作业减负 ,也不是不给学生布置作业 ,关键是少而精 ,因此教师应加强业务自修 ,多…  相似文献   

20.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通过感觉、知觉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实现的。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认识周围事物的知觉过程。实践证明,学生观察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决定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否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造就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1.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向学生展示挂图、模型和标本,这时教师的语言不是直接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启发和指导学生观察的手段。例如,我们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一边向学生展示竹节虫和枯叶蝶的标本,一边提出问题:“这是竹节虫和枯叶蝶的标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竹节虫和枯叶蝶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后回答。然后又进一步提出问题:“竹节虫和枯叶蝶的形状与环境有何关系?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学生又一次观察、思考回答。如此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是教师启发和指导学生观察的常用手段。 2.上好实验课,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