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聋校中学作文教学是聋校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针对以手语为第一语言,汉语语言为第二语言,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不能有机结合的聋生来说,进行作文训练是发展聋生汉语语言、训练聋生语言和写作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对聋生进行双语教育的最直接的体现,特别是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聋校中学生来说,汉语语言是与正常人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正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是聋生交际、参与以健听人为主的社会活动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语言要素。依照汉语书面语的规范准则,聋生句子表达不通顺是一个较为普遍、突出的问题,也是聋生汉语运用的障碍。把握手语教学特点,是促进聋生汉语通顺表达的有效途径。一、聋生汉语句子表达不通顺的原因分析句子的运用涉及词汇和语法两方面。聋生在掌握汉语词汇和语法规则方面与健听人的差异是影响聋生汉语句子通顺表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手读,就是用手语阅读。手语是聋人交际的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聋生主要依靠手语交流和学习。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手语阅读,不仅直观形象、易懂,而且能快捷地传递信息、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形成知识技能。因此,手读是一种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基于生本理念的、适合聋生学语习文的阅读方式和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4.
闰延河在《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文法手语在聋校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一些汉语词汇在编码为文法手语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流失、文法手语不完全符合聋生思维规律和交流习惯、聋生理解和掌握文法手语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文法手语词目数量有限且只有极少部分与现代汉语词汇对应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自然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汉语书面语是聋人需要学习掌握的社会主流语言。在聋校语文课堂上,自然手语和汉语书面语经常会互相碰撞、互相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若从聋生语文学习特点出发,处理好自然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的教学关系,就能让聋生的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充分发挥自然手语在聋生学习汉语书面语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当聋孩子不能开口说话、无法用声音表情达意时,他会举起双手,用灵活的手指比划出他的所思所想;当聋孩子要学习对他来说十分抽象的方块字汉字、理解汉语书面语句子时,手语就是其达到汉语彼岸的最佳桥梁;而在教师用形象的手语告诉聋孩子这些方块字所表达的意思、用确定的手势语与这些方块字组成的词语、短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聋生就正式开始他们的汉语书面语学习之旅了。  相似文献   

7.
在聋校课堂上教师使用文法手语教学出现信息交流不顺畅、答非所问、传播信息错漏、传播信息效果异化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一些现代汉语词汇在编码为文法手语的过程中出现部分信息流失;文法手语不完全符合聋生的思维规律和交流习惯;聋生要理解、掌握文法手语,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文法手语词目数量有限,常用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对应的文法手语;手语具有信息传播物理空间局限性;聋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手语是聋人沟通与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依据《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2016年版)》编写的沟通与交往教材承载了培养聋生手语沟通能力的重要任务,教材精心穿插手语内容,系统安排手语沟通要点,梯度设计手语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依托教材内容,着力引导聋生学习规范手语的打法,掌握手语沟通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发展聋生手语与汉语之间的转换能力,为聋生今后自由选择沟通方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臻 《考试周刊》2007,(29):131
手语是聋人交际的主要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聋校教育教学中,手语作为对耳聋学生进行教学的手段,也是聋人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但手语的不规范确实给聋人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困扰。笔者认为,推进中国手语规范化要从聋校开始。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聋童汉语能力较低,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聋童的听觉障碍、手语、思维缺陷造成的.其实,聋童汉语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不当,如聋校语言教育缺乏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对聋童汉语学习规律及聋校语文教材编写研究不够,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为提高聋童汉语水平,我国聋人教育应尽快建立现代聋教育哲学观,科学认识聋校语言教学的特性.运用外语教学理论改进语文教学.建立手语课程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师手语水平,逐步实现聋校课堂教学的沟通无障碍.  相似文献   

11.
聋校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聋生语言能力,使聋生有效地与人交流,必须要做到:养成聋生说话习惯,训练聋生思维方式,培养聋生书面语能力,激发聋生阅读兴趣,引导聋生规范手语。  相似文献   

12.
发音、听话—看话、拼音等与语音有关的项目在聋校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 ,经过这些语音教学 ,聋生实际获得了怎样的口语能力却是令人怀疑的。聋生通过学习能够以口语与人交际的极为少见。不过 ,聋校的语音教学对于书面语言和手语的运用还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聋校语音教学的目的调整为促进书面语言和手语的运用 ,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沟通与交往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也是聋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沟通与交往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聋人之间的交流要使用自己的母语——手语,聋人与主流社会人们间的交流则要用汉语书面语。聋生因听觉受损伤,学用书面语的效果很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汉语语法研究的成果,对聋生习得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的偏误进行了描写与分析,发现聋生在汉语形容词程度范畴使用上存在范畴缺失和误用两大误区,偏误的成因主要发生在形态句法层面。聋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应该获得统一的解释,应该注重从实际语言现象中寻找规律,这就需要理论语言学家的参与。目前聋生汉语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积累语言事实建立相关语料库、提高聋校教师语言学素养和系统地对自然手语和汉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自然手语与规约手语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前中国大多数聋校是以手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本文从手语的基本特点入手 ,把手语分为自然手语和规约手语并具体分析了两者的特点 ,进而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自然手语和规约手语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聋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以建立聋人手语语料厍。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笔者认为,手语与语感的有效对接,能综合培养聋生的口语、手语和书面语能力,必将为聋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融入社会架设一道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四年级)》在整体框架结构上延续了第一学段的单元和课文组织形式,引导聋生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会与人交往,潜移默化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聋生健全人格,并系统编排交际功能和语言点,引导聋生进一步掌握口语、手语、书面语等沟通方式。教师使用教材时,应重视手语教学,充分整合学科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关注聋生个体差异,引导聋生用多样化的方式与人交往,促进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沟通与交往是国家颁布的聋校新设课程,是聋生在社交活动中学习使用汉语和手语进行信息交换和符号转换,并能进行跨文化交往的社会言语交际类的实操性课程。教师要认识聋人社交中的“玻璃罩”“鸿沟”的特征,从“沟通”“交往”两个关键词入手深度认识课程性质,培养学生积极沟通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素养,处理好话题与主题、虚拟与真实、汉语与手语、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以及集体教学与分类指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双语聋教育使聋童获得真正平等的教育机会.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得到及时发展,将促进聋童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尤指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双语聋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意义上确立手语的语言学地位,解决聋人师资问题及提高家长手语培训水平.在借鉴挪威、丹麦等国家双语聋教育经验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现实条件,探索我国本土化双语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20.
聋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聋生的语言学习应得到社会的重视。笔者根据几十年从事聋人教育的经验,从学好汉语拼音、练习口语、掌握手语、勤用辞书和提高写作能力等几个方面谈如何教育聋生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