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象是化学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对可逆反应而言,化学平衡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其中的有关量(如反应速率、转化率、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百分组成、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质量分数等)随外界条件(时间、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而且图象试题既可以测试学生看图的数学水平,又可以测试学生把图用于化学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因而该题型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解答化学平衡图象题通常利用“六看法”破图·一看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单位及长度单位;二看曲线的起点、拐点、最高点、最低点、交叉点和终点的坐标,…  相似文献   

2.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保持某一个平衡状态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例如,使转化率不高的化学平衡破坏,而建立新的转化率高的化学平衡,从而提高产量。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会",本文的一些经验也许会给你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内容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能否利用图象直观表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问题,直接影响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及深化,因此在学习中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一、常见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象及分析以反应mA(g) nB(g)qC(g) pD(g);ΔH为例1.v-t图(速率-时间)图,如图1~图14所示2.α-t图(转化率-时间图)如图15-图20所示.3.v-T(速率-温度)图,如图21~图22所示4.图象的分析方法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图象,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等效平衡"是指某一可逆反应沿不同的途径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都相同的两种或多种平衡状态,这是近几年来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所占分值一般在6-15分之间。准确地把握"等效平衡"状态,可以加深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阶试题诊断高中生"化学平衡"知识学习成果,探查了学生的迷思概念与储备不足的知识.研究发现学生过高评估自身化学平衡认知水平,知识不足主要在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迷思概念主要体现在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浓度与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内涵的认识,对化学平衡体系中气体属性(是否惰性)、气体物质的量、气体浓度、气体压强等因素的认知的割裂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6.
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就是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反应的限度。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平衡常数K的计算是化学反应原理试题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又常以Kp的形式考查,Kp即以平衡混合物中各气体的分压代替各组分的浓度进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该计算的依据是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1]:在等温等容下,各气态物质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p分压=p总压×该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而此时容器的体积是恒定的,因此平衡体系中各气态物质的分压之比也等于它们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便可以用平衡体系中各气态物质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8.
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是中学化学中基础图象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考生能熟练地解答化学图象问题,也是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解答化学平衡图象问题要注意几点:  相似文献   

9.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是历年高考常见题型,正确掌握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规律,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本文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出发,结合常见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一、规律法规律法是指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推导出的有关规律性知识,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溶  相似文献   

10.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是教与学的难点,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本文就化学平衡的典型题型的解法进行剖析。一、确定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化学平衡的标志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即“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定”)。但对“等”、“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对mA(气) nB(气)(?)pC(气)反应而言,表达“等”的说法有:(1)单位时间内消耗A的浓度与生成A的浓度相等;(2)消耗A的速率与生成B的速率之比为m:n;(3)生成B的速率与生成C的速率之比为n:p等。表示“定”的说法有:A、B、C的含量不随时间而  相似文献   

11.
‘等效平衡”是指某一可逆反应沿不同的途径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都相同的两种或多种平衡状态,这是近几年来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所占分值一般在6-15分之间。准确地把握“等效平衡”状态,可以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及“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1993年高考化学第34题与1988年高考化学第二(8题),都是要求考生在一定条件下,根据所给平衡混和物的含量或浓度,判断反应起始时各种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要想顺利解答这种类型的题,须对化学平衡理论有较深刻的理解。首先要明确,化学平衡状态变是指某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也就是正反应速度等于逆反应速度时,整个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压强)或各组成成份的百分含量。而化学平衡的移  相似文献   

13.
1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理解与拓展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v正=v逆;(2)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不变. 理解v正、v逆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物质而言的,v正即某物质在反应中的消耗速率,v逆则为该物质在反应中的生成速率,因此"v正=v逆"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图像题是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题型,是勒沙特列原理等化学平衡知识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直观反映.同时,它又是化学平衡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惑点、失分点.怎样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呢?一、图像题的类型1.速率-时间图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5.
1等效平衡概念及其类型 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息息相关,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以不同投料方式(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从中间状态开始)进行反应,只要达到平衡时相同组分在各混合物中的百分数(体积、物质的量或质量分数)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即互称为等效平衡.切记组分的百分数相同,包括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相同,而不仅是指浓度相同,因为同一组分百分数相同时其浓度不一定相等.常见的等效平衡一般分为3类,如表:  相似文献   

16.
1要透彻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化学平衡的概念上看有两点:一是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二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这是针对反应体系中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的;若同一反应中某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另一物质的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系数比,也可证明该反应中某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重要的化学基本原理,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平衡原理也是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基础.化学平衡既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高考的考点.怎样从纷纭变化的考题中探寻平衡的本质呢?本文试图从变中寻不变的新视角,破解化学平衡的谜团.  相似文献   

18.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人教版化学选修④<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既是前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延续,也为下一节"化学平衡"内容作铺垫,在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为例,通过"证据推理--建构模型--模型应用"等教学流程,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数图模型,揭示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同时教会学生收集证据、建构模型、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高二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中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在425℃时,在1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H2+I2!2HI达到平衡,分别说明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涵义,由图中的事实可以说明化学平衡具有哪些特征。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图(1)中反应物为H2和I2,生成物为HI。开始时H2和I2的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减小,最后达到平衡时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开始HI的浓度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越来越大直至达到平衡,浓度不再变化。图(2)说明反应物为HI,生成物为H2和I2。开始时HI的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其浓度逐渐减小,最后达平衡时浓度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