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 天水方言的韵母 n本文第一部分对天水方言声母的发音特点已作了描述.根据一般常识,声母的变化要影响到韵母,尤其是韵头.有关声母影响韵母的例子前一部分已列举到,这里不再重复.这部分仍采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出天水话和北京话的韵母差别,共八条,排列顺序续接声母部分.文中除对天水话和北京话作共时的比较外,有几处还与中古音近古音作了历时的比较,以寻求天水话和北京话差别的根源.有些差别反映到古音中也是细微的,因此在对有差别的韵母归纳类型时少不了要用到古音的摄等开合声调概念,个别的还得指出声纽,有繁有简,以能区别为原则.其中摄等根据邵荣芬《切韵研究》一书中的“切韵音节表”对韵母的分类和术语,近古音采用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一书对韵母音值的拟构.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代表近古音的《中原音韵》音系简称为“中原音韵”,又由于该术语多出现在以下诸表格中故其上引号也省去.  相似文献   

2.
天水方言作为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中甘肃方言的一种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声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项基本的任务,而为了在我们天水这个具体的方言区更有成效地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对天水方言同普通话的声、韵、调各语音要素作一些对应的比较研究.本文就天水方言的声调作一初步探讨.从整个汉语言看,天水方言是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中最主要的关陇方言的一分支,它同关中方言有更密切的关系.从地域范围看,天水方言不仅包括天水市属各县区,并包括其北的通渭、静宁、庄浪一带县份,即实际包容了陇山以西,西秦岭以北,整个牛  相似文献   

4.
尖团音是尖音和团音的合称.尖音指古代精清从心邪五母的字中今韵母或介母是[i]、[y]的,尖音字就是精系齐撮字,读[ts-,ts‘-,s-];团音指古代见溪群晓匣五母的字中今韵母或介母是[i]、[y]的,团字就是见系齐撮字,读[t(?)-,t(?)‘i、(?)-].近代语音的一大变化是北方话绝大部分地区尖团音混合而不再分.即在约十八世纪以前,不但齐撮呼的见溪群晓匣已经变了[t(?)-,t(?)‘-,(?)],连精清从心邪也变为[t(?)-,t(?)‘,(?)]了.不过见系齐撮舌根音的舌面化比精系齐撮舌尖音的舌面化要普遍得多,而精系舌尖音在北方的极少数地区还有保留,即这少数地区还有尖团音问题.在这些保留尖团音的方言中情况又有不同,一种是见系保持[k,k‘,x]精系保持[(?),(?)‘,s],如胶东半岛方言;一种是见系齐撮字已经变了[t(?)、t(?)‘,(?)]而精系齐撮字仍然保持[(?),(?)‘,s],如吴方言;还有的尖团音都各自变为一类,如晋东南阳城方言尖音是[t(?)-,t(?)‘-,(?)-],团音是[c-,c-‘,(?)‘-].l  相似文献   

5.
天水方言疑问代词以"啥[sa55]""啊[A214]""咋[tsa35]"为基本形式,形成了"啥系"、"哪系"、"咋系"为主体的复合型疑问结构系统,在实际运用中除了对疑问焦点提出疑问这一基本用法之外,也用于非疑问的场合,具有虚指性、任指性和强调性的特点;同时疑问代词在运用中还常常与方言禁忌词相关联出现。在天水方言里,有些疑问代词历史悠久,是古语词在方言底层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天水方言ts系音中存有一部分舌叶音.论证中不但列举了大量能支持这一观点的语音实例,而且还和语音学家对中古音有关声母的拟音作了对照,这或许会使论辩更富有说服力一些.另外,文中还详细归纳出此方言ts系中哪些字读舌叶音哪些字读舌尖后音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天水方言不仅在声母方面与普通话有较大区别,在韵母方面也有很大区别。由于许多韵母读得不够正确,归韵不准,严重地影响了天水人学普通话,因此,在这里主要谈谈天水方言韵母误读现象及辨正,以帮助大家纠正方言误读,学好普通话韵母。  相似文献   

8.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它往往显示出方言语法的特色.研究"子"尾可以揭示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法差异.在描述、分析、归纳天水方言"子"尾在方言点的语音形式和实际读音,以及"子"尾的构形功能和语法作用,并比较了天水话和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师范学校是培养各级教师的工作母机、所以,推广普通话是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严重的方言分歧在汉语中的存在,却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天水地区而言,它的语言就当普遍话相去甚远.这里,我主要谈谈天水地区方言声母常见的误读现象及辩正,以帮助大家纠正方言、学好普通话声母.  相似文献   

10.
朝阳处于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的过渡地带,与临近的其他东北官话区比较,方言更加接近普通话。词汇同普通话相比,具有形同义别和义同形别的特点。仔细研究朝阳方言词汇特点,对于进一步明确北京话的渊源,以及北京城区话不是与华北方言更接近,而是与东北方言更接近这一语言事实,给予理论上的解释与支持,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乐亭人民的日常用语被人们称为"老呔儿话"。该方言是唐山方言的一个分支,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都有独特特点。乐亭方言语调婉转,像唱歌儿一样,普通话中好多标准音在乐亭话中是读不准的,儿化音是常见的,词汇幽默诙谐,动词后缀很多,乃至特有的组合结构。  相似文献   

12.
云南话与普通话比较,在语法方面,大体上是相同的,但也存在不少差异。我们以昆明话为代表,把云南方言的特点略述如下。(云南方言可分为滇中、滇东北、滇南、滇西等四片,各片有共同的语法规律。有些昆明话中没有的特殊的语法现象,我们将在文中说明。)  相似文献   

13.
"兀的""阿的"元曲天水方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研究者认为"阿的"即‘‘兀的",在元曲和天方言中有大量例句,证实"阿的"并非"兀的".从语音关系上考察"兀的"之"兀"即是上古指代词"伊"的语音变体.  相似文献   

14.
天水方言中的助词"下[xa51]"使用非常广泛,且语法功能较多,既可以做体貌助词,也可以做语气助词,做体貌助词时可以表示现实体,经历体,持续体,起始体等,做语气助词时用于单音节形容词之后以及疑问句中,用来表达特殊的语法意义,同时文章还对做趋向补语的"下[xa51]"和做体貌助词的"下[xa51]"之间的界定做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杜甫在其不朽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句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里的“恶卧”之“恶”应读何音?“恶卧”一词又出自何处?作何解释?无论是杜诗专集,还是唐诗选本,或是大中专、高中语文课本,都不甚统一.有注为“è”,即“恶习“恶”的,有注为“Wù”,即“憎恶”之“恶”的.有释“恶卧”一词的“睡相不好”(林家英、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有释为“秋季之夜,被子很冷,小孩儿不高兴睡在里面”(傅庚生《杜诗析疑》).其实,“恶卧”之“恶”的正确读音应为“è”,即“恶习”之“恶”.“恶卧”一词作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相似文献   

16.
庆阳方言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的一个小片,具有较为突出的地域特色。探讨庆阳方言的词汇和词义特点,对于揭示现代汉语的某些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天水方言对天水籍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英语时所产生的影响(负迁移),文中对天水方言中的一些显著性特点(与普通话相比较而得)进行了一定的梳理,详细地阐述了这些特点对天水籍语言习得者在英语语音学习方面的影响,且针对这些问题中的某些显著性影响提出有效的纠正建议.由于两种语言隶属于不同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所以文中采取声母对辅音,韵母对元音的对应比较方法给予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秦人族出东夷,经夏末商初、商末和周公东征后三次西迁,终于由东方民族而定居于陇右天水一带.在商末至西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秦人完成了由边陲小族到重新兴起、崛起建国的历史进程.秦人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中原-天水-关中的运动轨迹,其文化也有一个华夏化-戎化-回归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秦人的早期文化产生和形成于天水地区,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这一"源于东而兴于西"的秦人早期文化就是天水秦文化,它具有强烈的兼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和进取精神,也有典型的尚武精神和质朴无华的风格;它以华戎交汇、农牧并举为特征.天水秦文化既是秦人东向、一统天下的秦文化的活水源头和文化优势所在,也是天水地域文化形成的标志.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人们都对秦人在天水地区的早期发展及其文化持漠视态度,称秦人为"戎狄",将其文化与野蛮落后等同,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偏见.因此,有必要提出"天水秦文化"这一学术概念,以期推动对秦人早期历史及其真实文化面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池州市长期以来有江淮官话、赣语、宣州吴语和微语等多种方言交错共存,互相影响,因而各地方言差异明显.但长期的共存必定带来相互的融合,因此池州方言在整体上必然会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对池州方言词汇的一些共同的、显著的特点加以描述并探讨一下其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济宁方言语法特点撮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具有下面一些特点:它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词缀,特别是后缀;有比较丰富的程度副词和表示程度差别的形容词三级形式;有些量词可采取三次重叠形式;“跟”、“在”、“从”、“连”等介词存在着语音或用法上的变异现象;指物和指人宾语在“动词+唠(在/到)+所处”结构中分处于不同的位置;表示差比可用“不跟”、“不胜”等词语,也可采取“形容词+起”的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