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片段]教学《笋芽儿》时,为了使学生悟得“从小要敢于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锻炼,快快成长”的道理,我设计如下教学:师: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生:我喜欢笋芽儿,因为她不怕风寒,非常勇敢,非常坚强。师:(微笑着示意他坐下)生:笋芽儿刚开始时娇滴滴的,但后来她勇敢地脱下一件件束缚她长大的衣服,她能不怕困难,经受考验,因此我喜欢她。师:我相信你也会像笋芽儿一样,不怕困难,知难而上。生:(笑嘻嘻)我喜欢笋芽儿,是因为她好吃。师:(脸刷地红了,随即沉下脸)笋芽儿……是好吃,但……这不是本文所要讲的……[自我反思]这节课我尴尬地结束了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课堂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呢?张艳老师的《画杨桃》教学片断可作为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板书课题)师:今天学习《画杨桃》,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现在我们先来画一画杨桃,好吗?生:(欣然)好!师: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分组,以杨桃为中心围坐,各自用心作画,画好后,教师选几幅有代表性的展示)师:你们看过画后发现了什么问题?生1:画的杨桃不一样。生2:有椭圆的、还有…  相似文献   

3.
《笋芽儿》一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我运用电教多种媒体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春之灵     
今天学《笋芽儿》。读了课文后,我谈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为孩子作个示范:“我特别喜欢‘钻’字。从这个字我可以想象到笋芽儿破土而出的样子,还能体会到笋芽儿急切想看看美丽世界的心情。你们能不能像课文一样,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赋予动作、表情?”  相似文献   

5.
师:在今天这个大热天儿里,我们学习一篇能让人体会到凉爽的课文,《第一场雪》。(板书:第一场雪)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生:课文为什么叫第一场雪?生:作者为什么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生:什么叫瑞雪?生:既然冬天的夜晚格外寂静,为什么还要写些声音呢?〔学生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是一次集中反馈,这样设计,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师: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这节课我就和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还要解决同学们…  相似文献   

6.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第二则故事——《“生命桥”》。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生:题目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生:“生命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生:为什么叫“生命桥”?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  相似文献   

7.
从《笋芽儿》的教学看电教的课堂教学效果覃远志,杨绍菊在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笋芽儿》的教学活动中,我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从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四处地方采用了电教手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孙瞑的足智多谋,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寻找最佳方法。教学过程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先来听一段动听的音乐,看谁最聪明,能听出音乐表达的内容。(放录音。)生:我听到了马蹄声。师:听到音乐你仿佛看到厂什么景象?生:我好像看到了赛马。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田忌赛马》。(板书)这将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一个关于赛马的故事。师:围绕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田忌为什么赛马?生。:田忌和谁赛马?生c:他们一共赛了几…  相似文献   

9.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只装满水的水桶沉入水中,再往上提,直提出水面,看看有什么发现。   一、谈话导入,共商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捞铁牛》一课。第一段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话是什么 ?   (学生回答后,齐读:“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呢 ?   生: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   生:他为什么要这样捞 ?   师:好,我们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老师有一个要求,学完这一课,同学们回去后要把这…  相似文献   

10.
2000年 7月 6日,在全省小学课程改革培训班上,庞光辉老师讲授了《影子》一课,请看教例。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没有,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走在阳光下,地面上会有什么呀 ?  生: (齐 )影子。   师:影子都像什么 ?  生甲:影子像小狗。   生乙:影子像小兔。   生丙:影子像小猴。   师: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影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 (齐 )《影子》。   (教师背诵课文,学生看书默读课文后,学生自由阅读,同桌互读。 )  [评: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教学课文时尽可能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1.
师:(走到教室的一扇窗旁)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扇很普通的窗,大家太熟悉了!为什么要在墙上做出窗呢?生:为了让我们看清外面的东西。师:对,因为有了窗,我们才能看到屋外的风光。想一想,我们在座位上和走近窗旁,看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体会后回答)生:在座位上,我看到的是对面的教学楼;走近窗旁,不仅看到了教学楼,还看到楼旁的树、楼下的花园。师:不错,我们把窗开得越大,靠得越近,看到的东西越多!同学们再看,现在的窗是关着的,我把它打开了,感觉怎样?生:(笑)冷。有寒风进来了。生:(笑)肚子饿了。我闻到…  相似文献   

12.
(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内容,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大家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呢?生:我想像上节课一样看书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生:我看到我们桌上有学具,我们想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看看能不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每组课桌上都有一组推导圆锥体积的学具)师:刚才这两名同学选择的学习方法都可以,那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生:老师,我想把前面两名同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既看书还操作,可以吗?师:当然可以啦,你很聪明,想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师:谁能告诉大家按照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哪几类? 生: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师:那大家喜欢哪种小说呢? 齐声:小小说! 师: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小小说通俗易懂。 生:小小说短,阅读不需要太长时间。 生:因为小小说内涵很丰富。 师:很高兴同学们都喜欢小小说,因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三篇小小说。上学期,我们曾赏析过两篇小小说,还记得题目吗? 齐声:《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 师:谁能向大家说说赏析小小说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要理解小小说的主题。 生:要品味语言。 生:我认为主要还…  相似文献   

14.
刘洪霞 《考试周刊》2009,(14):70-71
【案例】(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广玉兰》)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广玉兰》这一课。(板书课题.师生齐读) 师:看到课题,你们肯定有问题要问啦! (学生纷纷举手)生1:我国的名花多得很,作者为什么要写广玉兰呢? 生2:广玉兰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5.
《蛇与庄稼》是一篇说理性课文,篇幅较短,但事例典型,说服力强,同时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教学本文,意在教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一、以生活实际,引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新授课前,我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设置情境,以蛇与庄稼有什么关系引出问题,促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并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如下:师:同学们,你们在田地里都看到过蛇吗?(板书:蛇)田地里长庄稼,蛇与庄稼为什么联系在一起?(板书:庄稼)生:地里蛇很多。生:我看到过小…  相似文献   

16.
<正>板块一:回顾共读时光,温习诵读方法(课前播放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和大人、小伙伴共读童谣儿歌的视频。)师:我发现你们刚才一直盯着大屏幕笑呵呵的,看到你自己了吗?看到你们在干什么呀?生:我们在跟着老师念童谣和儿歌。生:我在和妈妈一起读《剪窗花》。师:短片记录了你们上个学期和大人、小伙伴一起读童谣儿歌的美好时光。我们在课本中读了很多童谣儿歌,这三首还记得吗?(出示标题《剪窗花》《谁会飞》《春节童谣》)  相似文献   

17.
教室里弥漫着《可爱的羊群》的音乐,学生们听着歌曲走进教室。一、导入1.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首《可爱的羊群》,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可爱的羊群在大草原上吃草。师:那么请你找一找在这首歌曲旋律中  相似文献   

18.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生:喜欢。师:为什么?生:因为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师:对,它会变,我也会变,你们想知道我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我是什么》。(板书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秋天的雨》。(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检查生字词。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生字,重点的字词则让“小老师”领读。)(请一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在绵绵的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生1:我看到了小青蛙、小松鼠。生2:我看到了小喜鹊。生3:我还看到了银杏树、枫树、柳树。生4:我还看到柿子、橘子。…………师:你们有的看到了小动物,有的看到了很多的水果,还有的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你们是从哪儿读懂银杏树、枫树有着这样漂亮…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其中讲到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放段录像,请同学们观察。(师放录像)师:录像中,老师在干什么?生:用放大镜看书。师:放大镜就是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字跟原来的字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字大了。师:请大家接着看,照相馆中的摄影师在给老师照相。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是毛玻璃,通常把它叫光屏。同学们家中照相机的光屏是胶卷。请注意,你在光屏上看到了什么?生:您的像。师:像阳人比较,有什么变化吗?生:比人小,而且倒着。师:观察得很仔细。其实,你通过凸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