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形式,选举深刻地改变了乡村治理的状况。本文试从理性选择制度学派的观点来解释其实施过程中行动主体即选民、候选者、选举领导小组三方在理性指导下的行为选择及其在特定的农村社会结构中,家族观念、人情等对选举参与者行为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在广大乡村进行所谓的"类"地方自治改革的理由并不充分.对此,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则以自治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整体政府理论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在张力,弱化了该理论适用于我国乡村治理变革的可能性,从而质疑了"类"地方自治在我国乡村治理改革中的可行性;一则以制度实施为视角,分析了乡村治理问题与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关系,否定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制度本身之间的因果关联性,论证了村民自治的异化才是乡村治理低绩效的真实原因,从而动摇了"类"地方自治在我国乡村治理改革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王亚华  陶椰  康静宁 《资源科学》2019,41(10):1769-1779
农村灌溉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事物,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乡村公共治理危机和农田灌溉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亟需对中国农村灌溉治理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从效率、公平、参与3个维度对当前农村灌溉治理水平进行评价,并在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下,运用21个省区的大样本数据探索灌溉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灌溉治理效率水平与公平水平较好,而参与水平欠佳;农村灌溉治理水平受到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家庭条件、村民自治、社会资本、灌溉技术等多方面影响;用水户协会没有显著改善灌溉治理水平;相比政府主导的情形,以民主选举实现村民委员会换届的村庄往往具有更高的灌溉治理效率和参与水平。本文从农民参与、用水户协会、村民自治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村庄灌溉治理走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当前乡村治理水平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平衡不对称问题突出,市中区进一步巩固农村党建改革成果,在优化组织体系中强化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在突出服务功能时强化党组织引领、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方面强化"德治法治自治三轮驱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是农村党组织引领力、号召力、统筹力还不够强大,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本文通过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路径,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对存在的困难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对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与乡村治理——以广东省惠州市P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治理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社会资本是一个解释性很广的概念,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构,进而反映出社会治理的总体状况。从社会资本内在的信任、网络与规范三个维度对乡村治理状况进行量化分析,从创建积极社会资本的角度探索实现有效乡村治理的对策和建议,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乡村治理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耦合下的村规民约不仅是一种民间自治规范,而且蕴含着乡村秩序治理、行为规范和立法补充功能,分析了村规民约存在与国家法治的冲突、制定程序与内容失范、执行与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困境,提出应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弥合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严格村规民约的执行机制,进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7.
刘露宇  李炫欣 《学会》2022,(9):13-17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的基础单位,已经成为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阐述了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现实需要及其基本方式,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村社会组织高效运作及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若干障碍,提出了农村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的机制创新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汪磊 《科教文汇》2009,(13):191-192
自古以来乡村在国家政治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西周的乡遂管理制度到乡里制度,从人民公社制度到村民自治制度。每一种乡村管理制度都对乡村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天,乡村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已经取消了农业税,结柬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同时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这些政策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乡村社会关系。在新时期处理好乡村社会关系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学者,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概述了乡村社会关系历史演变的脉络,总结了各时期乡村社会秩序供给机制的利弊,同时对建设新型乡村社会关系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殷商以来,围绕着手工业交易集散地为中心逐渐形成的城市以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异质性而迥异于农村,由之形成了对峙状态中的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封建历史时期,乡间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立志进身于代表物质繁荣与权力体系的城市之中,而一旦功成名就,成为食国家俸禄之辈时却又不时以诗名志,开始向往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由。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稳定的封建农业社会结构的坍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冲击,城乡冲突成为文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乡与城似乎成为一种精神象征的载体,两种文化规范的冲突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可逃避的主题。”[1]…  相似文献   

10.
邓美 《学会》2010,(1):3-8
"乡村治理"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学者们不但从学理的角度分析了乡村治理的应然状态,也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了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当前既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和公共空间的缺失是导致乡村治理中诸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通过对NGO农村发展项目介入乡村社会的行动逻辑和实践理念的分析,结合YNGO在G村、L村两个项目点的实地考察,认为NGO农村发展项目的介入是解决当前乡村治理中诸问题的一种新的路径,是实现"乡村善治"的一股有效的外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
海晓君 《学会》2011,(7):15-18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村民政治参与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村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社会民主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鉴于此,本文从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生态入手,将村民的政治参与置于村民自治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村民政治参与与村民自治模式,进而使乡村治理走向有序和善治。  相似文献   

12.
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振兴,也包括文化及心理层面的振兴,离不开系统的社会心理建设,需要心理学界的参与和智力支持。文章阐明了乡村振兴对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生性需求,分析了农村人口社会心理现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1)将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中;(2)开展符合乡村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3)把乡村社会心理服务有机嵌入乡村社会治理;(4)加强农村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相关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作为一个民主政治实践的历史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依靠自我完善和外在作用推动而发生和发展的。村民自治的发展既保证了对各种资源的运用和治理机制共同治理及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又充分体现了对村民自治创造力源泉的尊重。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建立对国家的认同,实现国家治理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殷商以来,围绕着手工业交易集散地为中心逐渐形成的城市以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异质性而迥异于农村,由之形成了对峙状态中的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封建历史时期,乡间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立志进身于代表物质繁荣与权力体系的城市之中,而一旦功成名就,成为食国家俸禄之辈时却又不时以诗名志,开始向往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由。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稳定的封建农业社会结构的坍塌,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冲击,城乡冲突成为文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五大方面,纵向看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横向上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体现了系统自然观的全面性、联系性和时代性。该文在阐明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从文本上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多样性农村的指导意义。其次,从近现代外界力量对中国农村的干预角度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特征。最后,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个目标中分析其体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发展必须寻求更好的社会管理方式。文章从政府和自治在国内社区管理模式中所参与的程度不同把我国的社区管理模式分成了四种主要的模式,并以不同的城市作为阐述的样本,这几种管理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政府推动和社区自治相结合管理模式、完全自治型。  相似文献   

17.
邓瑛 《科技创业月刊》2022,(11):104-106
为了解决农村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运用。数字技术有利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在发展智慧农业、构建现代化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数字技术有利于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在提升农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和村民自治能力提高、平安乡村建设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参与问题成为乡村环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自主治理理论的内在价值契合乡村环境治理的需要,构建以农民和村庄为主体元素,结合乡村振兴队视角的理论框架,分析现阶段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发现当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人才悬浮、利益悬浮、自上到下的治理目标差异化、自主治理意识悬浮等问题,分别剖析村庄治理、农民参与和乡村振兴队的实践逻辑后,提出基于农民自治模式下,多管齐下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刻不容缓,而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农民的力量。村民自治是农村群众管理公共事物的制度创新,是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有助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控制农村污染情况,改善新农村生态环境。文章阐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村民环境自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提出了充分发挥村民环境自治的措施建议,包括从立法上赋予村民自治组织环境管理权力,培育村民环保意识,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制定并完善农村环保自治村规民约等。  相似文献   

20.
吕潇 《未来与发展》2012,(12):19-22
本文在社会自治组织和"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基础上,结合科技社团的不同分类与职能特点,提出了"枢纽型"科技NGO的概念。这一概念强调和突出了这一特定类别的非政府组织(NGO)的职能及作用,尤其是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作为"治理网络关键结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联系作用,明确了"枢纽型"科技NGO不同于一般学术型科技自治组织,要作为桥梁和纽带在政府、企业、科技工作者和普通公众间发挥联系作用。此外,在科技NGO职能不断从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两大基础职能向外部扩展的发展趋势下,提出了学术交流职能核心地位的回归。回归方式是将学术交流职能的发挥看作是一种"学术服务产品"的供给过程,并且针对特定"顾客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术产品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