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估一估、量一量. 老师手中这根高年级同学使用的跳绳大约有多长?这根低年级同学使用的跳绳呢?估后请学生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2.
B[本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六章第三节“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新课引导如图所示的实验,有没有产生感应电流?方向能不能判断呢?指出解决问题:楞次定律.提问:楞次定律的内涵是什么?和学生一起导出:原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磁场,在线圈中有二个磁场.楞次定律就是研究这两个磁场的方向关系.以上环节要明确电流方向与指针偏向的关系以及线圈绕向与线圈中电流磁场方向的关系.二、分组实验,探索研究1.首先查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电流方向、线圈绕向、线圈中…  相似文献   

3.
从老教材到新教材,硫化氧从原来的重点教学内容转变为"非重点"的选学内容,以小字排版,这种转变是否就意味着它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就不大了?在教学时就可以轻描淡写地处理了呢?其实不然,硫化氧仍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性教育的好素材,具有重要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学生从中可以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环境保护以及实验创新设计等很多知识和技能.下面就硫化氧的创新性教学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思路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内容,该节课首先以学生在"冷水和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的概念.通过问题"同样的一杯水,为什么两只手的感觉会不一样呢?"引出温度计的概念.温度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面对新事物首先要认真观察它、认识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呢?在观察之前,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观察要求,使学生开始关注观察活动.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构造.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温度计模型,训练学生读写摄氏温度,重点指导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区别,并出示一组观察温度计的3种方法的幻灯片:平视、仰视、俯视.组织学生讨论哪一种观察方法更科学、更合理.通过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科学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4.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设计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把你喜欢的哪些项目告诉大家。师述:平时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派韦老师带240元钱到体育用品店给…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推销"吗? 你们知道有关推销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故事.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还知道哪些推销商品的知识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小推销员",学习推销商品.(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的视角思考,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创造学的契机,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呢?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怎么办?教学之后,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要不要反思、修改教案,以利再战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我们应从教学全程来研究备课.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分三次完成,即"教学设计"三步曲:课前的预想设计--课中的现场设计--课后的反思设计.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读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就深深地被打动了.丰富饱满的情感,清新委婉的笔触,深邃精到的评述,让你的生命不由得充满诗意的灵动,让你的精神不由得焕发奋进的光焰.连续读了三遍,还是回味无穷.可是这样的一篇两千多字情感细腻、文采斐然、意韵隽永的美文,该如何带学生走进去,并能有所领悟呢?刚刚进入初中一个月,语文基础稍差的学生连读通都成问题,不要说读懂并领悟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课本第11册第100~l02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增强操作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3.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图形的对称美,提高感悟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优美的画面:花丛中展开翅膀的蝴蝶、山水倒映、精美的剪纸、雄伟的天安门,同时伴有动听的小提琴曲《梁祝化蝶》。师:大家看到的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二、体验感悟学习新知1.剪…  相似文献   

11.
葛力力 《职教论坛》2004,(24):43-44
秘书实务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门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调企报告的写作.教师如何在教学生专业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既能学知识、练技能,又能在合作中学做人?笔者在任教中专文秘班的秘书实务课时,依据有关教育理论,作了一个实验.现论述如下,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原电池"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使学生学会分析典型原电池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式 ,能初步根据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正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引言 ]1 .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池。2 .演示 :将铜片、锌片用导线串联上电流计后浸入稀硫酸中。3.通过观察实验和教师的启发 ,使学生明确本…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谈话导入,找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你们的父母工作忙吗?有时间陪你们玩吗?  相似文献   

14.
一、故事导入--引入"转化"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 (先让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简单说一说.再让全体学生观看关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的视频)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配合<语文>二年级教材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童话故事吗?你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解比例”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鼓励学生用不同种方法解比例,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3和8∶5(2)0.2∶2.5和4∶50学生在草练本上做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判断过程,集体订正。2.思考1∶2和4∶x,当x=?时,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汇…  相似文献   

18.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当你们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会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将不会的知识转化成熟悉的知识.(板书:转化)你们在学习数学时用过转化的方法吗?……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喜爱、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问题”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学生产生解决的心向,并促使学生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认知性学习,自主地建构知识、发展智慧与能力.新课程理念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双方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所进行的设疑、质疑、释疑等活动的过程.E·R·汉密尔顿也提出“教与学的全部过程贯穿着提问的艺术”,而提问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有效问题的预设.可见,问题设计已成为每一名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容回避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设计有效的“问点”呢?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1围绕教学内容的“焦点”处设计问题教学内容的“焦点”常常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