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乐远 《考试周刊》2012,(49):68-69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诸庆  钱燕萍 《文教资料》2011,(24):176-17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品德课程具有"从生活出发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的特性,品德教育应该立足课堂引领,延伸课外践行,将课堂内外的生活沟通起来,实现小学品德教育教学真正意义上回归生活实践。品德课程作业的设计与践行是"引领学生回归生活,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历史与社会》课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就必须让课堂教学重新回归生活,要让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可见,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因此,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把握“生活化”的教学思想,注重生活实践与数学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生活探究中寻找数学规律,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生活)的教学要让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人、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新的生活。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时效性、有针对性。1将学生的生活实践引进课堂教学中教材主要不是作为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可利用的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钟亚 《考试周刊》2012,(48):128-128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的特点,提倡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理解从生活中产生的道德观念,实践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特别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和体现"生活性"的特点,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本文利用几个教学案例分析了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如何突出课程"生活性"特点,提高农村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来学习、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的限制,努力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连接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它们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教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打破学生学习课堂40分钟的局限,把周围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生学习的课堂,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进行数学生活实践题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小学生生活经验对生活实践题教学做了如下的探索。一、课前积累生活资源,使生活实践题的内容生活化现有的生活实践题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内容与学生实  相似文献   

12.
哲学课堂,奏响“生活化”的乐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灵 《考试周刊》2011,(91):156-157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也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活动"和"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树立"基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贯彻"通过生活"的教学策略和实现"为了生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兴趣,体验生活,提升认识,回归生活,运用知识,使哲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赋予哲学课堂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味。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如何实现?小学里如何把它实现出来?假使诸位以为是行得通的,最好是每一个人拟好一个方案来交给我,那一部分可以实现,我们就拿那个地方当一个社会实现出来。"并且例举了一个"吃水问题的教学做"来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是相联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与生活     
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数学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学会用数学去思维,去解决问题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5.
《买东西看什么》这一课的教学活动表明:教学目标源自学生生活;情感激发源自丰富的学生活动;价值体验源自社会生活;指导生活实践源自活动延伸。小学品德课就应该引领孩子在课堂中亲近生活,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回归生活,让他们在感受与领悟中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16.
郭志强 《生活教育》2012,(19):31-3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把脱离生活的学校教育称为"鸟笼子式的教育",他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把鸟儿放到天空中去。校本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我国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我校地处京郊重要蔬菜种植基地,这里的"绿色蔬菜"远销到国内外,学校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菜农家庭。而学校所开设的现有课程却无法满足本,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里指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础。《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过美好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的肥沃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生活实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源泉。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在教育教学中,作为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广大教师,只有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的生活发展轨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探寻,才能促使学生生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也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来源。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挖掘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