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哲学层面上看,教育发展代价问题的本质是一种教育发展的负面价值和辩证否定;根源于教育价值目标的选择过程,教育实践主体的局限性,教育活动成本的实际投入,教育实践手段的不同选择,教育价值目标的转换过程;表现出客观性、普遍性、滞后性、二重性特点;对教育发展有七个方面的影响;其合理性选择的标准有必要性、可行性、有利性、公平性,方法在于理性把握代价的“度”、合理分担代价后果、建立良性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究竟有什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还有必要吗?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教育心存疑问,仿佛强大的经济话语遮蔽了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和需求,而真正原因,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远离社会现实和时代提出的问题,无法为人们提供智慧的指向而导致的。哲学和哲学教育被忽视,不是时 相似文献
4.
特殊教育的价值源于其自身之于特殊儿童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欲求是他们生活的核心构成,欲求方式规定着他们生活的意义.特殊儿童的生活本质主要体现为欲求的意识结构.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要重视引导和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激发并提升他们的内在欲求.其中,关怀是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一个基本原则,体验是特殊教育关怀的基本方法,发现和培育特殊儿童优势潜能是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深化理论研究、提升理论水平是特殊教育理论建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特殊教育研究需要一个对特殊教育本身进行反思的“哲学化”过程。“哲学化”的关键在于:关注价值论应然研究,使特殊教育研究根植于深厚的理论基础;重视概念逻辑方法,使特殊教育达到真正有深度的理论研究,进而对特殊教育做出本质的、逻辑的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作为主管残疾人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代表,我愿先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近些年全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8.
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研讨残疾人教育问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刚才.几位同志围绕残疾人教育的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发表了看法,听后很受启发.回顾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 相似文献
9.
10.
11.
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法理、实践及其公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20世纪晚期美国国会通过的《残疾人教育法案》,结合美国特殊教育实践,尤其是特殊教育实践中发生的具体的法律争议和相关措施,评介美国社会追求残疾学生教育公平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包含残疾学生鉴定、残疾学生教育、残疾学生服务和残疾学生治疗。美国残疾人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有助于启发我们进一步关注残疾人教育,对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也谈“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兼与彭泽平同志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命题自身所蕴含的存在域境保证了这一命题的合理性。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具有多结构性、多层次性和复杂性。教育哲学指导实践是指道实践,是一种运思。教育哲学通过超越实践,从而达到指导实践,实现实践和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特殊教育公平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特殊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揭示了特殊教育的产品属性,提出了政府应当承担特殊教育的责任,保障特殊教育的公平,这是促进特殊教育公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DU Xiao-li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3)
通过对1931年-2000年间发表在《哈佛教育评论》论文的统计分析,显示出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由\"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的重心转移。以1960年为界,其之前的教育研究特别注重以教育哲学为基础的\"学科本位\"的研究,之后的教育研究则越来越体现出\"问题本位\"的研究趋势,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政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6.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目的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将二者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马克思哲学的规律观是坚持合规律性教育观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在新时期突出地表现为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观,坚持教学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教育观,坚持教育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教育观。这既是人类教育思想史的合乎逻辑的一种推演,也是被千百年人类教育实践反复证明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解析教育知识:发生在教育哲学领域的一种新思维——兼评刘庆昌的《教育知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in-feng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9)
以往的教育哲学,是把不应该产生知识的哲学中的"哲学知识"搬移到教育思想领域,并据此统治、规制和异化了人类的教育生活,制约了人类教育认识的深入,带来了种种教育领域的困惑。2008年初出版的《教育知识论》一书,以教育生活为本,以哲学思维反思为手段,重新编制了教育学思想的序列,是发生在教育哲学领域的一种新思维,无疑应该引起教育理论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怀特海认为,人的智力发展由浪漫、精确与综合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的循环而构成了节奏性特点,这种循环不是机械旋转、线性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和阶梯式攀登。根据这种特点,教育理应因序而教。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的深厚理论基础就是其过程哲学,这一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性的存在,而现实事态生成的三个阶段是反应、补充和满足。怀特海所提出的教育节奏思想对于我国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那就是:把握节奏,正确理解教育的循序渐进;关注浪漫,重新确立童年期的意义;重视现实,摒弃以遥远未来为指向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79-83
教育技术本质研究是深化人们对教育技术认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育技术原理研究的核心。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技术哲学、教育学和系统科学等三个学科的视角梳理了教育技术本质研究的主要成果,然后,从三个方面对深化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