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曾把短篇小说生动地比作宏伟建筑的“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愈加切实。”它对广阔的生活,起着“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特殊作用。因此,鲁迅对自己的短篇小说提出了“表现的深切和形式的特别”的严格要求,使他的短篇小说达到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主要写了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题材。在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中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两类知识分子中的五种人物。鲁迅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中对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概括、新的小说模式、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集中体现了“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代表作《道士塔》,打破了中国散文传统的结构布局和叙述轨迹,以貌似独立成节而又存在情感逻辑关联的单元故事结构全篇,开创了散文形式上的新格局。同时,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和虚构想象等技法的灵活运用,使作品蕴含着咀嚼不尽的艺术魅力,并以"格式的特别"深刻表现了他对文物被肆意"破坏"和"出卖"的强烈愤慨之情。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代表作<道士塔>,打破了中国散文传统的结构布局和叙述轨迹,以貌似独立成节而又存在情感逻辑关联的单元故事结构全篇,开创了散文形式上的新格局.同时,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和虚构想象等技法的灵活运用,使作品蕴含着咀嚼不尽的艺术魅力,并以"格式的特别"深刻表现了他对文物被肆意"破坏"和"出卖"的强烈愤慨之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悲剧型小说中,鲁迅的作品是最有深度、最有力度的。所谓悲剧,在鲁迅看来,并非指那种非社会性的个人的不幸际遇。他认为创作悲剧型小说必须着眼于社会性,并表现出悲剧的历史必然性。在评论五四时期某些悲剧型小说时,鲁迅不满那些“咀嚼着身边的小小的悲欢”的作品。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其一,视野狭窄,“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没有深刻的社会性;其二,“过于巧合,在一刹时中,在一个人上,会聚集了一切难堪的不幸”,失去了必然性。什么是悲剧,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指出:“鲁迅的小说,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它是中国现代的。”不仅小说,鲁迅的杂文、散文乃至诗歌都以新颖独创的民族形式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仅此一端,就足以使鲁迅跻入杰出的民族作家之林,他对世界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7.
对比艺术是文学家手中一根变化多端、魅力无穷的魔杖。在各种对比手法中,哀与乐、冷与热的比照,常能收到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一代巨匠鲁迅,他的《孔乙己》、《药》等不朽名作,具有极强的思想穿透力与艺术感染力。细察鲁迅小说,有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即是娴熟巧妙地运用哀乐相形、冷热互衬的对比手法。 《故乡》一文,通过“我”回故乡时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描写了故乡的变迁。小说中着力描绘了那幅神异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的解读不应局限于单篇文本,而应该扩展为主题性群文阅读。与以往过于偏重小说“分裂”思想的解读相比,还应该专注于构建思想与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全面理解以《孔乙己》为代表的鲁迅小说是以何种形式表达“分裂”的感受的。  相似文献   

9.
色彩,是一个熟悉而富有魅力的名词。自然界的色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美感的泉源。正如歌德所说:“人们一般地都很喜欢颜色,眼睛感到有看颜色的要求,正和它感到有看光明的要求一样。”尽管颜色本身是无生命的东西,然而当它与有认识有情感的人发生关系时,它就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人物取名或贴合职业、地位、境遇、或反映民俗风情、地域特色,或寄寓褒贬、体现爱憎,真正堪称一绝,值得好好揣摩。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人物取名或贴合职业、地位、境遇、或反映民俗风情、地域特色,或寄寓褒贬、体现爱憎,真正堪称一绝,值得好好揣摩。  相似文献   

12.
杨林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55-256
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在写作技巧上风格独特,具有大师风范。本文仅以初中语文教材选用的《社戏》、《故乡》和《孔乙己》三篇小说为例,进行一个比较阅读,我们就能充分感受到鲁迅作品的表现特色与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一个熟悉而富有魅力的名词。自然界的色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美感的泉源。正如歌德所说:“人们一般地都很喜欢颜色,眼睛感到有看颜色的要求,正和它感到有看光明的要求一样。”尽管颜色本身是无生命的东西。然而当它与有认识有情感的人发生关系时.它就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符号:反过来它又反映着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因此,当人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时,色彩在人们内心世界会产生各种感情,并且赋予色彩以时代精神,使其像语言一样具有意指功能.表达丰富的意蕴、情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散文、小说、影视的崛起,诗歌已经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诗歌要继续发展,必须与其它艺术联姻,以心灵化综合的方式广容兼收,只有如此才能发展自己而又不失却自己。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与鲁迅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但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他们的小说创作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人称鲁迅为“中国的契诃夫”。 他们小说之相似,首先,在题材上都表现出对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共鸣。 读契诃夫的小说你会马上发觉小说中所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都是几乎“无事”的悲剧,他曾有篇小说的名字就叫《没意思的故事》。而且在他小说里发生的事都是那个时代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街上天天发生的,里面的人物可能就是你的亲戚、你的朋友,或者就是你自己。如《哀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艺术手法极为丰富。而在极为丰富的艺术手法中,当推“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画眼睛”艺术。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除了通过眼睛显示人物心灵和性格以外,还有着更加深邃的蕴涵。要娴熟而灵活地运用“画眼睛”艺术,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画疤痕”是鲁迅小说重要的艺术细节。鲁迅小说中的疤痕描写,可以透视封建制度对不幸人们生命的蔑视,透视封建思想对下层人民心灵的戕害,透视悲剧主人公灵魂的挣扎,疤痕透视病态社会“巨大疤痕”。鲁迅在多篇小说运用了“画疤痕”的艺术细节,体现了他一贯的“写灵魂”、“写病态”、“写不幸”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魔术的“魔力”在于道具。人们之所以会被魔术师的表演迷住,都是因为魔术师的箱子、帽子、衣服等道具暗中发挥了作用。纵观文学名著,我们会发现很多道具有很强的“专利”,睹物就可知人,知人就不禁思物,即所谓物人相融,人物合一。  相似文献   

19.
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无不叹服鲁迅刻划人物的技巧。他用那支又生动、又幽默、又泼辣的艺术巨匠的笔,塑造了狂人、孔乙已、闰土、阿Q、祥林嫂等不朽的典型人物形象,画出了“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这些人物一经问世,便象果戈里夺俄国人善于给别人起名号一样,“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鲁迅小说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具有  相似文献   

20.
蔡奋琪 《甘肃教育》2009,(17):61-61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的主要人物,使读者终身难忘,然而,读者却容易忽略那些简笔勾勒、在作品中居于次要地位的“配角”。其实,鲁迅对待配角的态度和塑造配角的手法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宝贵经验。当然,配角在作品中是处于次要地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对配角不重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人海涅说:“在一切大作家的作品里根本无所谓配角,每一个人物在他的地位上都是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