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马潇潇)福州市教育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遵守中学日常作息规定,对学生每天在校活动实行总量控制。初中、高中每天在校活动时间分别不超过7小时、8小时。寄宿生晚自习时间,初中不得超过2个课时,普通高中不得超过3个课时。学校不得组织走读生集体到校晚自习。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部门近日明确要求,初中小学周六周日一律不得安排上课。 潍坊市教育局日前下发《关于认真落实学校办学行为有关规定的通知》,对严格落实每周上课时间做出明确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宝节假日不上课。不得以调课、补课、举办兴趣班等理由在周六、周日时间上课或补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相似文献   

3.
王信伟 《现代语文》2008,(8):147-147
2007年12月26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规范明确:“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新余市将在中小学生中实行一系列“减负”新规,同时增加学生的体育等活动时间。此次出台的“减负”规定包括,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超过8小时。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学校不得组织小学、初中学生参加学校的早自修,不得组织走读的小学、初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晚自修。为防止发生学生校内“减负”校外反弹的现象,新余市还对学生的作业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律不布置课外作业,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课外作业量分别控制在30分钟、6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学论坛》2007,(4A):80-80
江苏省最近颁布了全国第一个规范性的学校管理文件——《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不得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搞有偿家教;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1.5小时、2小时;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  相似文献   

6.
武文军 《辅导员》2009,(22):63-63
河南省[2009]132号文件明确规定,初中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超过7小时,不准安排早晚自习,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更不允许节假日补课。办学行为规范后,学生的课外时间多了,如果学生课外时间不能积极利用,教师的校外驾控失效,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三月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五严规定: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严禁中小学校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  相似文献   

8.
《湖南教育》2007,(3):5
不得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搞有偿家教;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的在校活动总量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1.5小时、2小时;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江苏省日前颁布了《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规范性的学校管理文件。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教育》2008,(1):62-62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结合本区实际发出“减负令”,提出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走读生不得安排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革的又一劲风湖北省教育厅(鄂基教〔2006〕5号)规定义务教育学校的作息时间为:走读生到校、离校时间:夏(秋季)小学到校不得早于7时50分,放学不得迟于16时50分;中学不得早于7时40分,放学中学不得迟于17时20分;冬(春)季小学不得早于8时20分,小学不得迟于16时30分;中学不得早于7月50分,中学不得迟于17时。寄宿制学生作息时间:寄宿制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小学不得早于7时,中学不得早于6时50分。晚上就寝时间应不迟于21时。寄宿制学校可适当安排学生早、晚自习,早自习时间不超过1课时,晚自习时间不超过2小时。加强晚自习的管理和指导,不得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教育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江苏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中小学认真落实“五严”规定和四条工作原则。其中“五严”的第二条指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控制在每天2课时,严禁利用晚自修时间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  相似文献   

12.
蔡蕴琦 《成才之路》2009,(33):I0011-I0011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今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首次以公文形式强制中小学校统一学生在校时间,这一规定引起各方争议。臼前,在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名校校长热议这个减负焦点话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江苏中小学校不光按规定执行,还须将课程表贴到教育网上,接受家长监督。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研究》2009,(11):44-44
日前,四川省教育厅出台文件对办学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其中关于减负、补课、奥赛和招生等条款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四川省规定,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剐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不得组织走读生上晚自习。学校不得以任何名目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禁教师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缺补差。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得举行任何形式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和测试,不得以学生竞赛、考试成绩及特长评级作为录取依据。学校不得提前招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三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四川还特别强调,各种学科竞赛以及奥赛成绩不得与中小学校招生挂钩。未经同意,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学科竞赛、考级活动。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实验班、特长班等任何名目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严禁以学生获奖、竞赛和考试成绩作为编班依据。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  相似文献   

14.
如今,粤北山区乡镇初级中学、小学普遍实行四段制,即学生学习、教师工作一天分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四段.四段制的情形是这样的:早上5点多钟或6点,师生起床早操,走读生则要在此时间之前赶到学校.接着是早读时间,继而上第一节课,到8点多钟下课吃早饭.9点多钟到12点左右上3节课,下午上2节课,晚上6点多钟到9点半左右连续上3节自修课.走读生在一天8趟的往返中,早晚两趟是披星戴月的.这样的时间安排,在山区乡镇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学生绝大部分是走读,远的要跑十多里,每天在校时间有七,八小时,中午不能回家。我们公社三所社办中学,都没有解决走读生的中餐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教育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江苏省教育厅于2009年6月12日召开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要求全省各中小学认真落实“五严”规定和四条工作原则。其中“五严”的第二条指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控制在每天2课时,严禁利用晚自修时间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宁波市教育局决定从2013学年起,在自律机制、招生分班、课程计划、作息时间、作业考试、教材教辅和社会评价等7个方面提出12条减负规定。宁波市教育局对作息时间、作业考试提出规范性要求:小学、初中学生每天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不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学校的晚自修,住  相似文献   

18.
均衡发展考验政府魄力和耐力镜头一:14岁的青海省乐都县芦花乡初中走读生陈强帮,家住芦花乡城背后村,距离学校12里山路,矮小干瘦,看上去只像一个小学生。陈强帮告诉记者,自己每天4点半起床,5点钟与同村8个同校学生聚集出发,走2个小时山路到校,  相似文献   

19.
关注·视窗     
福建:农村小学原则上不再撤并 近日,福建省下发了《关于妥善解决农村小学生远距离上学问题的意见》,要求各地慎重稳妥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有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原则上不再撤并,并办好必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使农村走读生单程步行上学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最远不超过30分钟。福建提出,要切实规范学校布局调整程序,审慎从严控制学校撤并,现有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原则上不再撤并。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并压缩课时,中小学走读生早读课和晚自习全部取消。记者日前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此举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小学生上学时间较早、放学时间较迟、课业负担严重的问题。他们同时规定,部分实行一天二到校的农村中小学逐步改为一天两到校;走读生到校时间每天早晨不得早于7点30分,其中小学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