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代变家为国的频繁发生,引起了宋初帝王对如何让家国稳定长久的传承下去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为此进行了重大的战略改革。本文通过宋初在振兴文化文学方面的诸多措施,试图勾勒出一个不同于历代的宋代文教走向轨迹,并且说明它形成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2.
邵俊峰  李丽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2):12-15,42
孔子仁学的思想理路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在孝与忠的关系上。孝与忠在情感层面的兼容,构成其"家国同构"的社会理想;在践行层面的对立,又构成其"家国错位"的理论偏至,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家庭化了,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化了。仁学具有的情感性与践行性矛盾统一的本质特性,决定其思想理路必从"家国同构"走向"家国错位"。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词中咏得最多的意象是梅花、菊花,这最能体现她的士大夫情怀。李清照的爱情词,表面上看写离愁别恨,其实寓意颇深也,兼具表达亡国之恨。以俗语入词,主要是为了唤起家国的悲情浓意。悲剧的诗情容易激起人们的思考与敬意,悲剧的诗情更容易持久,能获得悲同身受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各学科教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注重人文因素的挖掘。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典型的人文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家国情怀的渗透,以为教学提供更多助力。文章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为例,探讨通过渗透家国情怀助力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朱燕芬 《中小学校长》2022,(11):68-71+6
培育蕴含家国情怀的“好家风”,是弘扬“家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开展“有根行动”,建立了“一个核心、三个专题、一套评价”的主题框架,以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的寻根、扎根、厚根系列活动为载体,融汇资源、环境、课程等于一体,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弘扬了优良家风,也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55):144-145
历史包含了过去事件及发展过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交叉性,在历史学科中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对实施历史体验式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以"家国情怀"这一主题为例,来探讨跨学科研究下的历史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应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应有之意。文章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的教学为例,探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家国情怀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的重要素养之一,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家国情怀的内涵,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为例,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家国情怀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A5):141-142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重要方式。能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对国家的认同,引导学生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道德榜样。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持续强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犹如一粒生机勃勃的种子,植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0.
王宏 《学苑教育》2020,(1):23-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应体现在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和亿万人生活的不断改善。每个家庭都好,国家才能好。这种家国一体的信念和情怀就是"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信心,本文就是从"家国情怀"教育着手,探索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高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如何在主题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家国情怀教育与主题教学"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乡土素材能够创设鲜活的情境服务教学。文章提出乡土情境创设的原则及一般流程,结合“水‘润’江苏”这一教学案例,分析乡土情境创设的具体过程和可行性,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师利用乡土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核心素养因作为学生品德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引起教师广泛而深刻的重视。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中很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作为教学重点被渗透到了课堂内容中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科知识容学习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引起重视,所以,教师应科学地将二者相结合,使立德树人观念贯穿到历史教学的始终,让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历史史实进行辩证的看待,学会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分析历史遗留问题。由此看来,历史教师的教学重担任重而道远。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家国情怀,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刘静 《江苏教育》2022,(53):33-36
假期里,书法教学转为线上形式,用交互再现课堂,实现“双减”在假期书法线上教学中的全面落实。基于徐州市民主路小学的教学现状,结合书法教学需求,融合“家国情怀”的课程化育人,将书法教学延展到生活、延展到假期,时刻做到以汉字育人,以书法润德。  相似文献   

15.
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不可视的特点。表现性评价则可以通过任务与评价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得可视。以表现性评价来培养家国情怀,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表现性目标、设计表现性任务的能力,以及和学生一起制定实施表现性评价准则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改进与提升,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在最新颁行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其中"家国情怀"素养是学习和探究历史过程中必要达成和实现的人文社科追求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历史现象极为复杂,在理解历史现象时通过多重视角剖析,有利于理解历史事件间的联系,进而透过历史现象理解本质。通过跨学科历史学习,创设新颖、真实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多重角度逐层剖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学习中的困惑,获得知识的理解、情感的认同,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本文以“盛唐气象”一课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历史学习,运用多重视角理解“盛唐气象”,唤起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共鸣,激发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宝贵的精神积淀和文化财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怀,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现今的教学体系当中,语文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最主要的载体。其中,“家国情怀”作为民族情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中有很明显的体现。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价值,并对语文教学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历史的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和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五大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有着直接的联系。文章以该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浅析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探究"以校为本"的农村初中家校合作模式,要正确认识家校合作必须"以校为本",建设"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机构,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构建畅通的家校合作渠道,实现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家校合作的过渡。通过这种探讨,最终使家校形成一种信念,形成一个有着共同目的的家校教育,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教育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