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0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不同性别、年级的高中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自尊水平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部分因子有显著的相关。结论:高中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一学生的应对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解亚宁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Perris编制岳冬梅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的中文版,对三所普通中学、市级重点中学和职业中学的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1)高一学生仅有积极应对方式在不同类型学校有明显差别。2)无论在学校类型、是否独生子女、还是性别方面,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一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都存在较多的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多数高中生的应对有明显的关系。4)独生子女更加在意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父母教养方式、前瞻性应对方式对其利他行为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前瞻性应对方式与利他行为自陈问卷对广东省272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前瞻性应对方式和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母亲关爱和前瞻性应对方式作为抑制变量会增强父亲控制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效应;父亲关爱通过前瞻性应对方式完全中介作用于利他行为,中介效应为79.42%,母亲关爱通过前瞻性应对方式部分中介作用于利他行为,中介效应为31.38%.由此可见,父母教养方式会通过前瞻性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大学生志愿者的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照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既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本地化达成路径的重要一环。成就动机对个体成长具有内在驱动性,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发展不仅影响其自我成长与价值实现,更会对留守儿童作为未来主体建设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留守儿童,除父母之外,与其长期生活起到替代性监护的亲属教养方式对其成就动机形成也会产生作用力。该研究将主要照顾人划分为父亲、母亲和其他亲属三类,将成就动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探讨主要照顾人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通过大规模调查与数据量化发现:母亲和其他亲属的教养方式在儿童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亲属的教养方式因其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要照顾人在教养方式的依赖训练、独立训练、成就训练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照顾人的三种训练方式与留守儿童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要照顾人依赖训练与留守儿童个我取向成就动机动机呈显著负相关,主要照顾人独立训练与留守儿童个我取向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其他亲属的成就训练与留守儿童个我取向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据此,对形成这一结果的内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  相似文献   

5.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三所广西柳州农村初中学生共448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EMBU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因子上与非留守学生差异显著;留守学生在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表明柳州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焦虑水平较高,且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354名高中2年级学生发现不同学校、不同性别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存在正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存在负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惩罚严厉与高中生学习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父母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父亲的拒绝否认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而母亲的偏爱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卑感量表(FIS)对昆明市某中学30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自卑感在性别、家庭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自卑感量表中自信维度受父亲文化程度影响;自卑感水平在家庭教养方式上主效应显著,与年级不存在交互作用;相关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感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张小东  龙军 《教育导刊》2008,(1):25-27,31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写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以留守初中学生为被试,进行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学生与非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退避、幻想三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对留守初中学生在应对压力时采用问题解决和发泄两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11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在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变量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退避等因子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男留守儿童的精神质、解决问题、自责等因子远远高于女留守儿童,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父母外出时间上,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特质有显著变化。在教育中,教育者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并根据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因素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写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以留守初中学生为被试,进行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学生与非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退避、幻想三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对留守初中学生在应对压力时采用问题解决和发泄两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的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649名高中生面对挫折和烦恼时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发泄、幻想和忍耐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学校类型高中生在问题解决、退避和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3)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高中生的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处于不同家庭气氛的高中生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高中生在问题解决和幻想应对上存在极显著差异;(4)高中生学业成绩与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571名高中生在应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心理防御机制整体趋向成熟,在部分项目上存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2)高中生应对方式整体趋向成熟,在问题解决上存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与黄希庭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目前高中生的应对方式不乐观;(3)除压抑与求助外,成熟防御机制与问题解决和求助均成正相关,且幽默与问题解决存在显著正相关;除幽默与发泄和忍耐外,成熟防御机制与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均成负相关,且压抑与退避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因此,在对高中生压力应对的指导中要特别注意性别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从心理防御方式入手调节个体的情绪,启发个体的合理应对行为,尤其要重视对积极情绪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应对方式形成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肯定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对方式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网络成瘾量表对226名高中生测量。结果发现父母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在性别上有显著的差异;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惩罚严厉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母亲过分干涉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心理健康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修订后的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社交自我知觉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方便取样得到418名农村留守小学生、179名非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社交自我知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社交焦虑、社交自我知觉不存在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交自我知觉从五年级开始显著提高。六年级的高社交焦虑组的人数多于四五年级。(2)留守儿童的支持温暖主要来自母亲,惩罚拒绝来自父亲。父辈和祖辈教养介于父母之间。(3)看护人的支持温暖与过分干涉通过社交自我知觉对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起部分中介作用。支持温暖与社交自我知觉反向预测社交焦虑,惩罚拒绝、过分干涉正向预测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2名高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表现良好,各个因子水平不均衡。学习焦虑水平最高。(2)高中生评定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性别特点,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相关。(3)气质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某些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中介作用。(4)有利于各种气质特点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优势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的不过分干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学生人际压力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关系,以某中学913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其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EMBU)和人际压力应对方式(ISCQ)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人际压力应对方式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和人际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的人际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在中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法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与简易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父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消极应对有显著的影响。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简易应对方式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通过比较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下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差异,确定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相关较为密切的父母教养方式应激源,论证父母教养方式和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直接因素,为学校实施干预提供事实资料,为父母们在家庭教育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