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著作,王熙凤是其q-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她身世显赫,外表出众,威风堂堂。与众姐妹不同之处在于,她文化修养不高。而凤姐究竟识字与否,在曹雪芹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中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事实上,凤姐识得一些字,只是不擅长诗文,因此,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认为凤姐不识字是对前八十回的过于绝对的否定。  相似文献   

2.
论探春     
在<红楼梦>贾府四姐妹中,三姑娘探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人物.她的地位,在"金陵十二钗"中仅次于黛玉、宝钗、凤姐,而居于第四位.探春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正派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寇树礼 《考试周刊》2011,(79):19-19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王熙凤绝对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惹人喜爱,也遭人痛骂,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言:"《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熙凤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贾政长子贾珠的遗孀李纨,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第十一位,是大观园中一班少女少男的领袖。她从第三回出场,一直贯穿到终卷,粗略统计,全书一百二十回,她出场至少在四十回以上。曹雪芹在李纨身上所花的笔墨,在金陵十二钗中,仅次于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凤姐,不但远远多于过早天逝的可卿、年未及笄  相似文献   

5.
近代红学家大都把凤姐看作十足的反面人物,虚伪、狠毒、两面三刀、罪恶累累、事不关己、铁石心肠是她的主导特征.然而设身处地的想,王熙凤也不过是曹雪芹笔下悲情女、薄命司、怪可怜见的一个人物罢了,她的一生充斥着莫大的悲哀.论文以王熙凤的眼泪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眼泪的分析解读,以此来探究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高超笔法.  相似文献   

6.
有句话说得妙: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风姐。恨,骂,想简单的三个字,深切的勾勒出人们对她的复杂情感。王熙凤,红学界中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正邪兼备,善恶共存,贤愚同在,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综合的矛盾性塑就了她光彩夺目的不朽艺术形象。对于这个人物,作者是相当的欣赏与肯定,开篇就借助冷子兴之口对其大加赞赏:模样极标致,心机极细密,言谈极爽利,  相似文献   

7.
正一、轻描淡写轻描淡写主要用于写人物的表情,它往往能表现人物的形象。《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螃蟹宴时对平儿的描写寥寥几笔,把平儿带酒微醺的神态描摹得十分传神。假使将湘云或凤姐任何一个人的醉态放到平儿的身上,那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因为她终究只是大丫头和"屋里人"的身份,纵然她能饮酒,也不容许她放肆。所以这"眼圈儿都红了"一句,实在是颊上三毫,传神妙笔,胜过万言千语。  相似文献   

8.
在曹雪芹的笔下,与宝玉同台演出并在文中起着支柱和统领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凤姐。凤姐与宝玉,一个赞其才,一个赏其情;一个是闺阁中的领袖,一个是闺阁中的良友,他们呼吸相通、命运与共,都是具有空灵之性的人物。他们的灵性在现实的具体表现为:情与才。曹雪芹在文中有意地处处显露二人的特殊关系,目的就是通过这两个核心人物来体现他的创作意图。在《红楼梦》中,他对以凤姐为代表的众女儿的才华予以歌颂,对情痴宝玉推崇、爱护女儿的做法更予以颂扬。但处于末世的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悲剧。  相似文献   

9.
在曹雪芹的笔下,与宝玉同台演出并在文中起着支柱和统领作用的人物其实是凤姐.凤姐与宝玉,一个赞其才,一个赏其情;一个是闺阁中的领袖,一个是闺阁中的良友,他们呼吸相通、命运与共,都是具有"空灵"之性的人物.他们的"灵"性在现实的具体表现为:情与才.曹雪芹在文中有意地处处显露二人的特殊关系,目的就是通过这两个核心人物来体现他的创作意图.在<红楼梦>中,他对以凤姐为代表的众女儿的才华予以歌颂,对"情痴"宝玉推崇、爱护女儿的做法更予以颂扬.但处于末世的他们,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悲剧.  相似文献   

10.
凤姐这几句笑语是《红楼梦》中最令人快心畅意的话。真正看书看得发急的读者心里都在想:"宝黛这一对璧人,应该有个人出来撮合一下的。"但你看遍书中人物,就会觉得似乎谁说这话都"不宜",但凤辣子就"宜",场景适合她脱口就说出来了。这样爽朗直透三札的话,只有凤姐敢,也只有凤姐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我们正想听她接下来会说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正>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写得最精彩的人物之一。对于王熙凤,读者的感觉可以说是五味杂陈。用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的话说就是:“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凤姐应该说是最牵动读者神经的人物之一。凤姐美、辣、泼、毒、贪、才,几乎样样占尽,其复杂的程度古往今来的小说中似不多见。《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也算是血肉丰满的人物之一,但与凤姐相比,还是显得单薄扁平得多。所以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要为其专门写一部著作《论凤姐》,大有创立“凤学”之势。  相似文献   

12.
历史叙述是构建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历史人物是人们借以建构意识形态的最有价值的材料。作为历史人物的王昭君,她的故事也可作如是观。她的形象不断出现在剧作家笔下,但她的文学形象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却是不尽相同的,而且还经历了一个明晰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投射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秩序中的地位和精神构成的变化,透露着创作主体个人及其所代表的群体对现实和未来的诉求与想象。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许多主要人物都在节选自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中陆续出现。作者把他们推到“舞台”上出场亮相,使读者初步了解他们的性格。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表情、言谈、肖像、心理等性格化的细节描写来完成的。小说通过贾府上下迎接这位从苏州来的小客人——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的描写,让众多人物登场。从贾母第一个出台到宝玉最后一个亮相,人物登场先后适宜,描写译略得当而且出场方式多样。贾母是“迎”着出来的;邢、王二夫人和李纨是伴随而出;迎春姊妹是被请后“簇拥”而出。凤姐和宝玉两人出场的共同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不同的是:凤姐是笑话声,宝玉是脚步声。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红楼梦》从第六回才开始展开故事情节,前五回可以说是全书的序幕或缩影。作者写前五回的目的,是将自己的创作意图、作品的主题主线、主要人物的性格特证与归宿等,作若明若暗,或详或略的提示,使读者一开始就能鸟瞰全书,不致读来漫无头绪。其中第三回的用意,则是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一片迎客声中让一个个人物登场亮相,而这一大批人物中,最突出、最惹人注目的是凤姐和宝玉这两个人物。  相似文献   

15.
学生课前已经预习《红楼梦》63-66回。师:尤三姐是《红楼梦》人物画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最初出现在13回贾府办秦可卿丧事的时候,但作者只顺便提了一句“,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姐妹也都来了”。直到63回尤三姐才正式出场,可是她一出场就是连续的4回,直到66回为止。读了这几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在其巨著《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刘姥姥和凤姐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最为独特的功能,它为红楼经典人物话语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该文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呼语和态度系统对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与凤姐之间的对话话语进行系统的人际意义分析,以探讨其如何与凤姐构建适宜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的。研究发现: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贾府)因与凤姐关系的疏远扮演的求取者角色获得二十两银子,二进时因与凤姐构建的适宜关系满载而归,三进时为报答凤姐构建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七月,张洁以其娴熟的文笔和清新的立意,发表了她的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小说猝然轰动了文坛。紧接着张洁又陆续发表了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她以细腻、深沉的笔触为读者打开了人物心灵世界的一个侧面。 张洁不愧是很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在人物塑造上,她总是那么着力塑造那类真挚、善良、富有内在感情的人物,以致拦观其作品往往被她笔下的人物感动得潸然泪下。她笔下  相似文献   

18.
王琳 《考试周刊》2013,(72):14-15
作为《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三大意脉之一,"凤姐"王熙凤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的眼球。王熙凤谋害尤二姐一事,从多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揭露了"凤姐"的多重性格,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王熙凤这个人物,也为她今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重重的伏笔。本文从尤二姐之死出发,解读"凤姐"王熙凤的聪明圆滑、自私贪财、处事周全、阴险毒辣等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凤姐的悲剧是双重性的悲剧。她的悲剧是她作为封建家庭的维护者蛀蚀了其所依存的大厦,加速封建家庭崩溃的悲剧,也是她作为封建时代受封建礼教戕害的妇女的悲剧。第一种悲剧中的凤姐罪有应得,第二种悲剧中的凤姐则令人叹惜、同情。  相似文献   

20.
贾孟影 《八小时以外》2010,(10):108-108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说到,凤姐过生日,贾琏偷跑去和鲍二家的女人厮混,二人商量着害了凤姐,把平儿扶正,不巧被因身体不适回房休息的凤姐撞破,一怒之下,打了无辜的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