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彝族酒文化是彝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形式,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形态。本文主要从彝族酒的历史、酒的类别、特色酒具和酒的运用及功能入手谈彝族酒文化。  相似文献   

2.
以《说文解字》酉部字为研究对象,将该部所收字按意义分为酒之名、酒之源、酒之造、酒之味、酒之色、酒之功、酒之礼、酒之饮、酒之食、酒之器十大类,试图通过对文字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酒文化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彝族酒文化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歌、酒舞为表现形式,反映出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形态。毕节彝族家酿的酒的种类各异,酒具造型古朴典雅。彝族的宗教信仰、人生礼仪、历史心性通过酒在社会生活的仪式中得以体现,酒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支。我国历来也有"无酒不成宴"的说法,酒文化在社会上的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与酒有关的诗词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酒诗中的酒文化。研究表明中国酒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标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酒被纳入礼的范畴制定形成酒礼.《三礼》中详细记载了周代的饮酒礼仪:《周礼》明职官,《仪礼》定礼节,《礼记》重人伦,这对了解周代乃至先秦的酒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可言志,酒可畅情,古文人好把酒赋诗,畅抒胸臆,留下了许多经典诗篇。中国古代发达的酒文化、文人以酒会友的社交行为、诗人以酒达情的习惯是诗酒文化的主要成因,豪迈、愁苦、浪漫、悲怨的文人情怀,皆在诗酒文化中展现出来,使诗酒文化成为了解古人生活、精神世界和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素材之一。  相似文献   

7.
喵呜 《当代学生》2015,(Z1):102-103
中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水平的提高,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逐渐有了剩余。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偶然发现:发酵的谷物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于是,先人开始探索酿酒的方法。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人民已掌握了酿酒技术。当时,陶鬶、陶罍、陶壶等成为普遍使用的酒器。酒精有麻醉致幻的作用,是古人眼中的最佳“通神工具”。所谓“礼以酒成”,祭祀、社交时常常要以酒助礼。因此,酒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礼器之一。时光流逝,酒的起源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只  相似文献   

8.
酒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的产生与发展满足了人类追求带有感官刺激性的特殊消费需求。因而酒文化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当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性文化。酒文化内涵的运行机制是以酒德作为酒文化的灵魂,塑造并规范酒品的形象。酒文化外延的界定取决于研究目标的广度,而中国酒文化应与国外其它酒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酒的历史漫长,随之形成的酒文化也就源远流长。酒就象血液一样,在每个民族文化里流淌。然而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方酒文化亦显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上看,中国酒文化带有一种酒仙气质,而西方酒文化则富于一种酒神精神。中国酒文化是一种酒仙似的超脱,追求的是一种酒中忘欲的境界,而西方酒文化则是一种酒神似的狂醉,追求的是一种借酒纵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酒俗文化是酒文化的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梦粱录》作为研究南宋临安文化生活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记载了南宋临安人们生活中酒的信息及酒俗酒风,对于南宋时期临安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梦粱录》中的酒食、节庆娱乐、诗酒文化和酒肆等四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梦粱录》中的南宋临安酒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酒谣是民众口头创作的新民谣。酒谣的盛行与中国发达的饮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酒谣不但蕴含丰富的历史活力,而且具有变换无穷、推陈出新的魔力。酒谣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的警世功能,该功能具有内省式的生活化和干预效果的自觉性特点,是知识与价值的统一,也是社会文化形态内驱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谷物酒的起源,可能起因于谷物的保管不善而发芽变质,存放一段时间后自然酒化,这便是谷芽酒,新的滋味启发了人们新的欲望,于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酿酒活动便开始了。酒酿成后,水就有了玄酒之名,古代祭仪上出现玄酒,表现了对无酒时代以水作饮料的一种追忆。酒可提神助兴,纵饮亦能使家亡国破,殷纣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导致臣民怨恨,商代也因酒而灭亡。古人饮酒有一套规范的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酒礼。饮酒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进饮的规范,这是指导饮酒活动的规矩。  相似文献   

13.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中西方的酒文化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在酒史、酒器、酒礼及酒德等文化方面的不同,有助于人们从更深层次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汉代酒杂识     
中国本土确有野生葡萄,但在葡萄酒传入之前未有以野生葡萄酿酒事,汉代内地葡萄酒有两个来源,从西域长途贩运或是来自中原经商的西域人在内地酿制。马酒是一种基本局限在宫廷中的奢侈食品;"苦酒"并非劣质酒;"旨酒"是对美酒的通称,而非专指某种酒;"恬酒"与"醴"是一种酒,酒味甜,酒有米滓,与今天的醪糟相类;"桂浆"就是桂酒,"椒酒"则是当时常见的酒类,都非普通饮料;"酴"酒之得名大约也与以小麦为酒母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汉代酒杂识     
中国本土确有野生葡萄,但在葡萄酒传入之前未有以野生葡萄酿酒事,汉代内地葡萄酒有两个来源,从西域长途贩运或是来自中原经商的西域人在内地酿制。马酒是一种基本局限在宫廷中的奢侈食品;"苦酒"并非劣质酒;"旨酒"是对美酒的通称,而非专指某种酒;"恬酒"与"醴"是一种酒,酒味甜,酒有米滓,与今天的醪糟相类;"桂浆"就是桂酒,"椒酒"则是当时常见的酒类,都非普通饮料;"酴"酒之得名大约也与以小麦为酒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战国秦汉时期制酒的人和追求"酤""利"卖酒的人都可以称作"酒人"。社会称谓中通常使用的"酒人"指代以酒业为经营内容的人士。"酒人"称谓的出现,体现了当时酒在日常饮食生活、社会交往形式中的地位,以及酒的生产工艺的专业化程度。认识战国秦汉时期的"酒人"身份,亦可了解"酒"作用于社会关系的意义,从而深化对战国秦汉历史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酒器种类繁多,仅以先秦酒器为例,所出土就有20余种。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酒器的造型和功能,可以直观地学习先秦的饮酒礼仪。文章参照《殷商青铜器通论》等书,结合先秦典籍中的文献记载,对先秦酒器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戎州"重碧酒"、"荔枝绿"、"绿荔枝"都是经过多重酿造的发酵黄酒,而不是用荔枝酿成的果酒。清代的叙州府公馆坝既产优质曲酒,又是"绿荔枝"酒典故的产生地。处于水陆交通重要节点上的清代公馆坝糟坊头酿酒作坊用明代古窖,使用独特酿造工艺酿制的杂粮酒享誉岷江、长江沿线,而这种杂粮酒就是康熙时受到江宁织造曹寅高度赞誉的皇家贡酒"荔枝酒"。这个结论不仅可以从文献中得到证明,而且还得到考古和现代微生物技术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在他的诗集中频繁出现,其酒诗不仅表现了自身的各种情绪,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究其酒诗创作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传统诗酒风范的影响;二是由于其自身对酒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饮酒便成为唐代特殊的文化现象,酒文化格外繁盛。在酒文化的氛围里,诗人们在他们的诗作中着力表现唐代的酒文化,着力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刻性。酒文化促进文学的发展,诗歌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诗人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