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塾师经济待遇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探讨了塾师整体经济待遇的各类,并撇开地域因素探究了其个体经济待遇存在和具体差别及其原因,认为私塾的级别、类别不同、塾师自身素质的不同,塾师的经济待遇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兼具行政管理与教学活动实施双重属性,面临着较重的心理压力与思想困惑。从"忠""仁""信""反求诸己""慎独"和"中庸"等儒家文化思想精髓中觅取调适心理的灵感和智慧,可成为其自身减压提效,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私塾塾师的耕读生活从此被打断,他们顿时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不知所措.为了应对生活的困窘,大多数塾师被迫另谋生路,或进学堂做教员,或因势利导去经商,或远涉重洋去留学.尽管废科举给私塾造成一定冲击,但私塾仍是广大乡村中教育的主要形式,塾师也赖私塾得以继续生存,甚至还吸引不少新学堂毕业生加入其中.私塾在废科举后仍然得以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近代新教育的先天不足、私塾教育的乡土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韧性都为私塾存在提供了适合的土壤.回眸中国教育的历史传统,便可发现传统私塾教育还是有一些有价值的内容需要重新发扬光大.科举制度废除后,私塾和塾师在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猛烈冲击下,仍然继续自身的历史表演,并以其极强的乡土性和适应性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也凸显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邱丹叶 《文教资料》2014,(4):146-148
近年来,"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较之"80后"大学生,"90后"们在人际关系中形成了新特点,产生了新问题。而"90后"艺术类大学生更具鲜明的个性特点,作者以所在的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为例.针对"90后"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人际关系进行现状调查及特点分析,并力图探寻合适的心理调适路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其就业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入手,借助SWOT分析法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等进行全面剖析,并通过构建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贫困生自身的"五位一体"的就业框架体系对其进行调适和应对,从而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宜冰 《考试周刊》2010,(26):223-224
职高生由于其自身文化基础的薄弱和过去失败的经历,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学习的平台,用"知识的本身吸引学生"就成了激发他们重塑自我、体验成功之快乐的关键举措。本文作者采用"小教员"做法,创造了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生生互动"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洵 《考试周刊》2012,(29):33-34
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相应改变,其活动范围远远大于闺阁的家内领地,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是巡游的女塾师的出现。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这种社会性别关系的转变,与传统思想对女性的要求和人们对封建时期女性形象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传统的"五四"妇女史观有其局限性。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既与明末江南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又与当时社会等级松动相关,重新审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有助于相对客观地评价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企业既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是环境质量的损害者,所以企业必须负担必要的环境责任。环境责任既有将其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更应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方式。本文从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自我调适、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获得持续经营能力的战略选择、获得持续盈利能力、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战略举措、是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选择等方面论述,供企业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鞭曾是塾师们的“尚方宝剑”,它的“光荣历史”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怀念不已。  相似文献   

10.
依据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出现的主要矛盾,提出从教师自身层面设计"点、线、面"式进阶培养的方法,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供一个切实的举措,达到学校和教师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了1"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现代汉语"了1"的本体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其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了1"的隐现常常使留学生们困惑。本文立足于研究者对"了1"本体的研究,运用前人总结的"了1"隐现规律,结合作者自身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对"了1"隐现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参考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尤其是清末民初的私塾改良是中国初等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反映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改良主要从管理体制、课程、教学内容、塾师、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展开,而其核心在于塾师的改良。本文对塾师在历史长河中的辛苦劳动及其积极的历史作用给予肯定,对塾师在私塾的近(现)代化改良中消极性的历史嬗变进行了分析,以此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教育史的改良历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课程领导"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这两个概念进行解读和比较,并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误区进行分析,厘清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个关键词:忠实执行、适度调适和鼓励创生。国家课程校本化首先要基于课标,以"忠实执行"为基础;而后以"适度调适"为基本方式;最终以"鼓励创生"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部高等成人教育自我调适的必要性及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战略重点西移,给西部高等成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对其进行自我调适,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而且也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因此,探讨其自我调适的思路,既可使其自身解困,又对处理好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之良性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清代塾师的教学模式相对固定与单调,蒙师每天的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背书、写仿、讲书、学对、习幼仪等活动上;举业师的教学活动则集中在教学生如何破承、起讲,学做八股文与批改作文上。但是,塾师们具体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坚韧态度与创造精神,值得今日语文教育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的"们"是表示人的类别意义的后缀,不是表示复数意义的后缀,虽然类别意义和复数意义都跟名(代)词的"数"范畴有关,但它们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一看法可以得到汉语史上诸多语料的支持:"们"的前身是表示类属意义的实词,虽然它后来虚化成了词缀,但这种原始意义仍然保留了下来,这是现代汉语里"们"只能放在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之后的原因;在语法意义上,由于"们"表示人的类别,如果它前面出现表示确定数目的数量词,就会与其表示的语法意义形成冲突,这是"指人名词+们"前面不能出现定数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因科举的需要,私塾教育十分兴盏。塾师作为明清小说中的特殊群体,还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为例,通过对塾师形象及其生存处境的分析,探究从事塾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底层文人的悲剧性命运及其与科举制度的关系,以期成为明清时期塾师、教育乃至社会研究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8.
大学精神的迷失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最大的困境,也是当前需要急迫解决的难题。中国大学精神的迷失即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也与我国现实国情密不可分。重塑"自由独立、人文关怀、科学、批判"的中国大学精神需要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多重的心理调适和长期的艰巨工作。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轻工业学院特色办学为例,探讨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介绍了学校依据自身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坚守行业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系列举措;提出"质量+特色"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前571—480)、毕达哥拉斯(前580—500),这两位东西方的哲学巨人,他们尽管生活在不同地域,却几乎在同一个时期,提出了"一"是世界的本源(本体)这个思想。他们同期或稍后的大多数哲学家们乃至他们的追随者们,受到或未受到他们影响的部分哲学家们,其共同之处,也都是一致地将"一"视为万物的本源。在伊斯兰哲学家那里,真主(安拉)就是终极的"一"(1)。试图从伊斯兰的原典文本中找出如此众多的哲学家一致认"一"为本,这一普世价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