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借助文化生态学理论对民间文艺进行深层透视,不仅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活态文艺增添新的理性认知,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民间文艺与生态环境之间彼此生发、制约、协调与共生的复杂关系。研究民间文艺生态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着力点和发展趋势。邕剧的传承与变迁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生态,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邕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台语言以戏棚官话为主,邕州官话为辅,此外,根据剧情需要,还可能使用到"番话"、"京话"和"山西话"等特殊舞台语言。当前邕剧处于濒危状态,这些舞台语言面临失传危险。挖掘、抢救、记录、整理这些独特的舞台语言,成为当务之急。根据邕剧"番话"传承人的录音进行记录、分析、比较,为保存、研究和传习邕剧舞台语言艺术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戏曲研究角度出发,发现当前学术界存在邕剧传统剧目源流、数量不同等争议问题,在拜读邕剧出版类专著《邕剧传统剧目》后笔者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思考。本文以一位"后来"研究者眼光将作者与不同学者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此书内容相较于邕剧其他理论成果观察更为系统全面,内容也更为细致。通过对《邕剧传统剧目》进行分析,笔者以精读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归纳该著的瑕瑜之处。  相似文献   

4.
蒙庚阳 《生物学教学》2007,32(10):25-27
本文讨论了壮族传统文化中的"那"文化、壮族医学、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以及这些文化里蕴涵的部分高中生物学基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壮族传统文化作为实例和背景,结合壮族地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具体表现在语言、山歌、民俗文化等方面.壮族人民在语言计数和度量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包括基数词、序数词的表示,度量衡单位、货币单位及天然单位等量词的表示.山歌是壮族人民用以表达情感的传统歌谣,壮族的山歌中渗入数学元素,使得山歌韵味无穷,情趣盎然.壮锦和绣球是广西壮族刺绣传统工艺品的典型代表,其图案的结构主要由几何线条或几何图形构成,制作工艺也运用了数学思想及方法.研究壮族的传统数学文化对壮族文明史及壮族地区数学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壮族创制本族字的化心理、壮汉化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和壮族古壮字的化价值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壮族古壮丰富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巴马—盘阳河流域是壮族歌咏文化盛行的区域,壮族歌咏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较早地在该地域形成,并对周边地区歌咏文化的现代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与该地域文化生态所孕育的文化底蕴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域的壮族歌咏文化演变轨迹进行考察和梳理,可以从中窥见壮族歌咏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绵延数百年的土司统治时代,壮族历史文化资料保存得较为丰富.这些资料于研究壮族历史乃至西南边疆史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故对壮族土司历史文化资料的发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利用意义重大.笔者以今红水河流域广西马山县境为中心,就壮族土司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现状及其保护、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专门调研,以唤起人们对土司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意识,进而守护好我们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会友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酒是壮族结婚嫁娶、庆贺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节日娱乐仪式中的首选礼品,也是壮族表达意愿或传达信息的符号。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生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更为严峻 ,本文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探讨了广西壮族传统的生态文化 ,其中对自然资源环境科学合理利用的因素可为广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广西隆安壮族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和以稻米为主食的食品结构,决定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与稻作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贯穿于日常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及节日之中,还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13.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广西边境地区的壮族农商文化,是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边界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传统体现了边民生产和生活的习惯,是边民主要的经济文化类型。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存在着独特的习惯和禁忌,需取其精华传承下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壮族文化在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壮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着与东盟国家民族同源、文化相近、地域毗邻的天然条件。通过分析壮族文化的特色及其与东盟各民族文化的渊源、与东盟各国文化的认同等,提出在尊重东盟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壮族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实现多方赢利,以此促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壮教育大起大落,经历了“创制试教”、“推行教习”、“低潮中断”、“改革修订”、恢复发展五个阶段。本概述了这五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并对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和得失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黑衣壮服饰是黑衣壮族群的文化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衰落与蜕变的趋势。通过对黑衣壮服饰的实地调查,研究黑衣壮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境遇,分析影响其传承的因素,探索在现代语境下民族优秀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300多年来,壮族人民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壮剧,其中北路壮剧更是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北路壮剧面临着日渐衰颓的命运。借助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的契机,它有了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为此建议: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高壮剧知名度;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实现壮剧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壮族仪式剪纸是壮族祭祀仪式活动中的重要物品,其题材内容乃基于人们对神仙体系的想象,具有简洁写实、稚拙粗犷、色彩主观、多维时空等艺术风格和视觉特征。通过田野考察,运用艺术人类学文化阐释的研究方法,从仪式剪纸的题材类型入手,探讨了壮族仪式剪纸的视觉特征,进而揭示其图像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