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栏跑的训练是以力量、速度、速度耐力、节奏与技术等因素构成的。现今先进的跨栏跑技术是以快速、流畅的跨栏为特点,也可称之为带障碍的短跑。因此,短跑运动员所具备的力量素质对跨栏跑运动员同等重要,也就是在跑动中提高最大跑速的能力及保持这种速度的能力,即速度力量。 1、力量训练在跨栏跑中的作  相似文献   

2.
1.“跑栏”理念的建立:在目前的短跨技术中,比较流行的是“跑拦论”,即运动员采用高重心和高支撑下栏技术,步频快,栏间三步步长,跨栏跑和平跑技术更趋一致,给人的印象是“跨栏跑”即是“短跑”。2.跨栏跑节奏理论的提出:在跨栏过程中,运动员必须跨越固定数量、固定距离、固定栏高的栏架,因此决定了跨栏跑只能是一种按一定的节奏完成动作的周期性项目,提高每个栏周期的动作节奏是提高跨栏成绩的重要途径。3.速度核心论的提出: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认为,现代跨栏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速度为核心,全面提高周期动作速度和跑动速度。速度与跨栏…  相似文献   

3.
跨栏运动员要记住的要点是他们是越过栏架的短跑选手。跨栏运动员的跨栏动作越象短跑动作,他们就越能获得成功。“短跑”概念必须支配着运动员起跨攻栏和过栏,还必须了解他们的腿部有三个主要屈戌关节一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跨栏时,当运动员摆动屈膝的(象短跑选手)摆动腿朝栏顶跨越时,重点强调髋关节的动作。跨栏运动员从一个“高”位置完成这一动作,起跨脚的脚趾朝上。这时,教练员要站在运动员的后面或者前面,这个位置使教练员能观察到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4.
从中学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可以发现许多200米跑运动员前程速度快、后程速度明显减慢、动作技术变形现象,这是速度耐力差的表现。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也存在着速度耐力差的薄弱环节。 速度耐力是指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在短跑比赛中,出现后程减速、动作技术变形现象,主要是因为无氧代谢能力下降,使肌体产生疲劳,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心血管系统和运动器官机能下降。因此,在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时,应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和乳  相似文献   

5.
罗旭明 《体育科技》2010,31(1):50-53
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氧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无氧耐力,无氧耐力的运动表现为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短跑成绩,比赛最终的名次。采用文献资料法,就短跑运动员运动过程的能量供应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速度耐力的能量供应系统,探求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短跑的速度耐力是以糖酵解供能为基础,影响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强弱的是运动员机体的糖酵解供能的优劣,而速度耐力取决于短跑运动员肌肉的糖酵解能力、抗乳酸能力以及脑细胞耐酸性的能力,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的控制训练负荷和间歇时间,能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短跨训练中应用间歇训练法,既可以复习和巩固跨栏的技术动作,又可以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专项柔韧以及跨栏完整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可谓一举多得,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值得广泛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引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力学专家麦克唐纳德采用三维录像分析系统,以每秒50格的频率,拍摄下了美国31位优秀跨栏跑运动员(男22人,女9人)在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上的跨栏技术。经过对这些优秀选手的技术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分析,麦克唐纳德指出,虽然优秀跨栏跑运动员必须具备卓越的短跑速度,但是跨栏跑还需要适应每个完整跨栏步周期中每步不同的跑步技术,并明确指出,跨栏跑不是冲刺跑。这一观点与目前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技术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跨栏步周期及每步定义每一个完整的跨栏步周期都是由4步不同的跑步动作组成。我们把每步动作分解…  相似文献   

8.
谈跨栏运动员的技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栏跑在田径运动中,是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其运动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短跑速度,过栏技术和跑跨结合的能力等。掌握合理的跨栏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为此,就有关跨栏跑技术训练中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在跨栏技术训练中,要狠抓摆动腿的攻栏动作 一个优秀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是在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中,经过艰辛的磨练而塑造成的。对于未经严格训练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在  相似文献   

9.
在短跑中,对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的重要性,大家都已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专项力量,这一能促进技术改进和绝对速度提高的素质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在1983年度的训练中,我们在努力提高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同时,重视加强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指严格符合短跑专项动作要求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它可以通过专项身体训练得到加强和提高。专项身体训练的手段,应该选择那些在动作幅度、肌肉用力特点及动作结构都和短跑的途中跑要求相似的各种练习手段,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难度、强度和数量,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不断地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0.
400米跨栏比赛是所有短跑及跨栏项目中要求最高的。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优秀的跨栏技术,在整个比赛中还必须全神贯注于栏间节奏。 一、技术分析 不管是高栏或中栏,都是速度项目。实际上,如果我们估价一下这两项运动中所到达的速度,就会发现400米栏的速度比110米栏快。(凯文·扬400米栏世界纪录46″78的平均速度为8.55米/秒,科林·杰克逊110米栏世界纪录 12″91平均为8.51米/秒。)  相似文献   

11.
关于跨栏跑的研究大多是从速度和技术动作的协调性、连续性、节奏性及直线性等方面来分析,但速度依然是跨栏跑的核心。现代跨栏跑技术发展的特点就是要求运动员在更高的跑速中更加经济实效地完成技术动作,因为只有在更高的跑速中发挥技术动作才更有意义。"向前性"是现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特点。在跨栏跑过程中虽然运动员要跨越一定的障碍,但最终的目的也是通过完成各种技术动作保持身体协调、连贯、富有节奏地快速向前运动。所以在跨栏跑中也应强调技术动作的"向前性",同时"向前性"也体现在跨栏跑技术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跨栏跑就协调性来讲,是田径运动中一个要求很高的项目,只有那些技术水平很高和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素质很好的运动员,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跨栏跑少年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是抓好基本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完整技术。要认真改进和提高跨栏跑的基本技术,就需要提高少年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少年运动员良好的思想品德,较过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朱静华  丛林 《中华武术》2010,(10):10-11
400米跑是短跑项目中距离最长、最富有挑战性和艰苦性的项目,它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运动员要想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应具备卓越的速度、速度耐力和有氧耐力素质,以及合理的体力分配。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跨栏是技术难度较大,运动员成材周期较长的一项田径运动,其运动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短跑速度、过栏技术和跑跨结合的能力。因而在身体素质方面对运动员要求很高,除速度外,它需要运动员有相当的弹跳力、柔韧性和灵敏性,等等。本文拟根据本校多年来在跨栏训练中的实践,总结探讨业余跨栏训练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跨栏基本上是短跑项目,面对眼前的障碍,运动员在快速奔跑和以高速度完成过栏动作之间需要不断地变化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 为了掌握过栏技术和栏间节奏跑,教练员必须  相似文献   

16.
跨栏运动是一项节奏性很强、很讲究动作质量和平衡能力的项目。理想的跨栏选手应是身材较高、体形修长、有较好的柔韧性的学生。为了获取预想的结果,必须要求我们的跨栏运动员具备几种基础的素质:中等水平或高于中等水平的速度(但不一定要求是一名短跑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虽然跨栏基本上是短距离的赛跑,但是栏架的存在要求运动员以最大速度进行短跑和过栏之间不断的变换动作模式。要形成这些动作模式和节奏,教练员必须在专门技术方面利用一系列被简化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有效地进行选材和能力预测,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明确对优秀运动员的要求。近年来,成功地制定出了一些“最佳运动员”的模式,这些模式有助于找出优秀运动员的特点,是训练的目标。我们来看看对跨栏运动员的要求。专项身体素质是最重要的模式特征之一。已经证明,速度素质对提高跨栏跑的成绩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在短跑和跨栏跑中,速度素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动作反应时,最快地开始运动的能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理想的跨栏技术 为了感性地掌握好跨栏跑正确技术,作为教练员对“跨栏步”及一流水平的栏间跑有较深刻的理解,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应用力学分析的情况下,“跨栏步”是运动员为了跨越栏架,必须改变其固有的短跑动作。 比赛时,栏的高度和栏间距离是一定的,对运动员来说,取得理想的跨栏技术就关系到各自的腿长与体质的差异,“跨栏步”不仅是短跑动作上某  相似文献   

20.
张慧斌 《体育博览》2011,(7X):175-175
柔韧性在短跑中是决定动作幅度的关键因素,加强柔韧性练习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可以提高青少年动员的速度、速度耐力和速度力量能力;可以增大青少年运动员的步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