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美明 《湖南教育》2002,(18):43-43
英语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一、课堂导向性提问教师在新课前,依据课文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设置一些导向性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以SEFCⅡ第一册Lesson6Nosmoking,please。(Ⅰ)一文为例,结合自画及课本插图,可作如下导向性提问:1.(在黑板上画“禁止吸烟”标志)Lookatthissign,whatdoesitmean?2.Wherecanyoufindthissign?3.Whenistheworld'sNoSmok-ingDay?4.Whyissmokingnotallowed?5.Lookatthepictureinthetext-book,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6.Whatdoesthepicturemean…  相似文献   

2.
《物理课程标准》指山:“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山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是最重要的物理学习活动.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而。因此这也必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点。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邓玉 《物理教师》2006,27(10):1-23
在如今的学校教学中,仍然有相当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注重如何解题,只要学生能做对题就是好学生,教师能教会学生如何做题,考取好的学校就是优秀的教师。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不断更新,我国更需要的是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创造性人才。西方哲学史上有这么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因此教会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笔者在以下两个方面着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考提问,质疑,对教学的意义同样十分重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付克聪 《四川教育》2001,(10):28-28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物理教学讲究一个探究的过程。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审视传统的教学.我认为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关系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研究表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中以提问的方式巧妙引导,使学生善于自问、提问,有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能力,并在内心充满创造、创新的欲望。一、教师提问的意义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的阐述中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项独立的数学活动.是教学的目标所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数学课程标准》“提高学生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具体目标.张乃达在《数学思维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数学思维的微观过程可以看成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且解决问题本身就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组成的”.  相似文献   

10.
听力技能是语言学习方面的一个综合能力,这个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听的效果,而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听力正是这一切的基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意识到听力上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自己的听力学习。对“说”的能力的检验(一)语音方面分辨音素1、W:WillRichardbecomingtothemeetingtonigth?M:He'ssupposedto.Butinfacthewon'bebackfromthevocationuntilthedayaftertomorrow.Q:WhereisRichardnow?(A)Atwork.(B)Backathome…  相似文献   

11.
一节有争议的平面几何课我曾经帮助一位参加“大奖赛”的青年教师作出一个教学设计,其要点如下。案例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1.提出初始问题问题1复制一个三角形的模板(图1(1)),最少要测量几个数据?为什么?学生会想到测量“两边一夹角”或“两角一夹边”,这时教师追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人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将“数学探究”列为高中数学内容的新增板块,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彻于高中数学课程中.2004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并在其中明确指出探究性(研究型课程)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强调了数学探究的重要作用,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数学探究重要作用是否也反映在教科书中呢?换句话说,数学探究在教科书中是如何呈现的?  相似文献   

14.
1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2)“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3)课本上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4)“功能原理”为何在一定范围内又叫做“动能定理”?(5)“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做定理或定律?  相似文献   

15.
1.Howmanymenarethere?(L.45)(有多少个男人?)疑问词howmany意为“多少”,其后跟可数名词,通常用来询问可数名词的数量。回答以howmany开头的特殊疑问句有以下几种方法:1)若“只有一个”,可用onlyone回答;2)若数目确定,可直接用基数词回答;3)若数目不能确定,可用some回答;4)若“没有”,可用notany回答。例如:“Howmanykitesarethereinthesky?”(天空中有多少个风筝?)“Thereisonlyone.”(只有一个。)2.Thereisaboatontheriver.(L.46)(河上面有一条小船。)ontheriver与intheriver的意思不…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近代的数学教育史中,解题的重要性经常被人们所强调.早在1944年,波和亚就提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说善于解题。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而且要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在我国,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大前提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问题解决”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那么教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从下述几点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林焱镔 《广西教育》2013,(9):26+93-26,93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能力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之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相似文献   

18.
1.GiveittoMrHu.(L.57)(把它交给胡先生。)在英语中,“把某物交给某人”有“givesb(某人)sth(某物)”和“givesthtosb”两种表达方式。在第一种表达方式中,指人的宾语称为间接宾语,指物的宾语称为直接宾语。如果指物的宾语为代词,则只能使用后一种方式,而且,要注意第二种表达方式里的介词to不可改用for。如:1)Canyougivemeanorange?(=Canyougiveanorangetome?)(你能给我一个桔子吗?)2)Pleasegivethemtome.(请把它们交给我。)2.“Whatsthetime,please?”(请问,几点了?)“Itstwelveo-clock…  相似文献   

19.
肖良 《中学文科》2009,(12):22-23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不仅能够展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制造促进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呢?本文从提问的“生活化”、“生成化”和“合理化”等方面做一些策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艳 《江苏教育》2007,(2):41-42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联想关系密切。实际上,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解题者不断联想的过程.不断将“陌生”化为“熟悉”的过程。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谈到:“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联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改编题目,以熟悉化解陌生,是波利亚数学解题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