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在当今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对小学文言文现状进行分析,从"读思达"教学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字-文言文、"读思达"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提出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通过"读思达"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小学文言文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所考的文言文是“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但是,文言文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学生除了课堂已经没有使用文言文氛围和环境;因而,文言文可能虽“浅”,但对众多的高中生来说却不“易”。这就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一、分析传统教学法利弊,提出问题教学必要性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视基础,主要是老师对文言文的范文教学多是运用分析讲  相似文献   

3.
一谈起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大家都较为赞赏“三多”(即多读、多背、多记)教学法,笔者也深有同感。但一味的“读”和“记”却难免会使人厌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枯燥无味,如同嚼蜡”的感觉。笔者认为,“三多”学习法固然可行,但其中还应“多而精”、“多而准”、“多而高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文言文阅读中的“读”和“猜”。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断句,是近年来高考新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Ⅱ卷的第11小题就是文言文断句题,分数为5分;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卷、北京高考语文卷、辽宁高考语文卷也相继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这说明文言文“断句”题将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又一个新尝试。让我们先来看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1题: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年高考,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分值一直比较高,且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按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讲解翻译”这种模式进行。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两眼无神、昏昏欲睡。如何让文言文课堂“灵动”起来,是不少语文老师的追求,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读、思、品”三...  相似文献   

6.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下面以课文《闲情记趣》为例,初略谈一下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一、以奇导读,以读增趣初中生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不妨借助学生新奇感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化解疑难,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巧妙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研读课文教学中,具体做法是“三读”课文:第一、提出“200多年前的儿童其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题,由此,学生开始一读课文(粗读、朗读),并顺利完成了“扫清字词障碍”、“揣摩朗读的语气、节奏、速度、停顿”两个任务。第二、提出“200多年前的小…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法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获得美感的熏陶与教育,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一种方法。许多人认为,语体文运用阅读教学法是天经地义的事,而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会导致阅读困难,怎么去理解与鉴赏?其实不然,只要是语言,就具有可读性;善于读,就会发现美,因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文言文在新教材中的比重相当大,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也不断加大,2005年共有19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文言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选取的文章更是其中的精华。可是现在的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因其距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遥远而向来备受冷落 ,但因其在历次考试中均不可少且分值可观而被学生视为畏途 ,还因其“读不大懂 ,做不大错”而让莘莘学子又怕又爱。所谓“读不大懂” ,是说试卷中的文言文选段大多出自课外 ,学生从未见过 ,因而阅读起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不大读得懂 ;所谓“做不大错”是说每次考试(包括高考 )学生虽然不能完全读懂全文 ,但正确率总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甚至“一不小心”会得满分 !当然 ,“全军覆没”一分未得也非绝无仅有。正因为陷阱与成功同在 ,失败与机遇并存 ,所以学生们尽管畏之如虎 ,却又不得不硬着…  相似文献   

9.
[创意]:1.尝试课题“文言文四步导读教学法”一二两步,引领学生夯实基础,做到读准、读通。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四步阅读教学法●张元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名家名篇,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称颂于世的华章。学生要读通、读懂这些文言文,确非一件易事,非下功夫不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说吟诵、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钥匙。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的解题思路已确定这样的模式:整体感知——细项阅读——整体回读。这一模式告诉我们:整体感知是文言文细读回读的前提和基础,是文言文试题应答的关键。因此,解读高考文言文试题,切不可忽视对试卷所供文言文材料的整体感知。如何整体感知?下面介绍“四字法”,把它作为解答文言文试题的一把“钥匙”交给学生。操作程序如下:跳:回顾高考十多年的文言文,就体例而言,大多是史传文;就范围而言,大多为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章;就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代良臣名吏的美言佳话:或表现其运筹帷幄、深谋远虑的雄才韬略(2001年高考文言文);或表现其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的感人事迹(96年—2000年高考文言文);或表现良  相似文献   

13.
在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上,教育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之争:一种是偏重于多读,以文言的词汇、语法知识为辅;另一种是以文言的词汇、语法知识为纲,以纲统读。而《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4期刊发的陈隆升老师的《文言文“无标点”教学的现代阐释》(以下简称“陈文”)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法。文章从文言文“无标点”教学的实践经验、文言文“无标点”教学的学理基础、文言文“无标点”教学视野中的文言文教材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陈老师在这三方面的论述有待商榷。商榷一:加标点的古书不…  相似文献   

14.
“双向”教学法让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 《现代语文》2009,(5):66-67
笔者从1997年秋季开始致力于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尝试和研究。十多年来,先后有《文言文不但应该教而且不难教》等多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论文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且总结归纳出以“分解难点,分步阅读,梯度训练,逐层提高”为特点的文言文“四读”教学法。客观地讲,运用文言文“四读”教学法,笔者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但笔者又发现,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尚存在一定距离。这引起笔者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在考场上或身边没有工具书时,解读文言文中的词义常常须要“猜读”。但“猜读”不是“瞎蒙”,而是有根据的推断。猜读也是平时训练学生文言文语感,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列举常用的三种猜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抓好“读”、“品”、“练”三个环节,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途径。“读”是培养语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要认识对初中生来说熟读吟咏的重要性。因其正处于变声期和语音学习最佳期,刚刚接触文言文却往往把文言文当作“半门外语”来学,故此,抓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文言文在初中课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文言文的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人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文读背教学方法。一、听读训练法  相似文献   

18.
不少初学者觉得文言文很枯燥,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读”、“译”、“析”几个环节,而其中的“析”也只不过是“结构”、“体裁”、“选材”、“立意”、“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这几乎已成为一种模式,这样的教学法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自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抓好“读”、“品”、“练”三个环节,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途径。“读”是培养语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要认识对初中生来说熟读吟咏的重要性。因其正处于变声期和语音学习最佳期,刚刚接触文言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汉语言发展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文言文往往采取“熟读———逐字逐句翻译———背诵”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积极性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语文教研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采用“四读法”教学文言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仿读摇仿读是基础。“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但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白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