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人之作,字字句句都浸透了感情——对总理的爱,是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深沉的感情产生了人们“悖理”之举、作者“悖理”之笔。“悖理”反映了“真情”。从文章结构看,人们的感情随着总理灵车的来去经历了“潜伏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设疑、释疑,才能调动、发展思维。阅读教学中,必须精心选好设疑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哪些地方设疑呢? 一、于矛盾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写了一位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焦急是讲心里急,耐心是讲心里不急。这句话是不是矛盾呢?在这看似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异中求同,让他们发现这句话并不矛盾。老奶奶等灵车等了很久了,急切地盼望灵车快点来,所以说焦急地等。但是此时灵车毕竟还没有到来,老奶奶一定要看到周总理的灵车,不论等多久,老奶奶都要坚持等下去,所以又说她耐心地等着。“焦急”和“耐心”这一对反义词用在一处,从矛盾对立中产生出新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提问情境有疑则思。有疑才能激发兴趣,有疑才能调动思维。这里的“疑”,即是提出问题的情境。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读到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总理灵车到来一段,在学生理解了“焦急”和“耐心”两个词语的意思后,教师提问:“焦急”是十分着急的意思,而“耐心’则是不急躁、能够平静等待的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仔细体会。二、设计提问程序课堂提高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1.课文讲的是…  相似文献   

4.
提问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强调准确性—激发文本探究的热情 教师的提问艺术应该体现在准确度的把握上,过难和过于简单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必须做到难易恰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后问:文中提到有一位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这样使用词语矛盾吗?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也发现了这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竟然同时出现在老奶奶的身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通过仔细品读,学生发现,“焦急”是很急于看到总理的灵车经过,跟敬爱的总理告别;而“耐心”是老奶奶不管等多久,她都愿意,就是为了与总理做最后的告别。两个词很好地把人们对总理的爱统一在了一起。这一问题,学生不能直接从字面上得出答案,需要进入文本情境,获得体验后,才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巧妙,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范读:激发情趣。范读是引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最好办法。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最后一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人们的感情,我是这样读的:“可是/灵车/渐渐———远去了。”“远”字读得很轻,“了”字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到。读“灵车消失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一句时,“站着”二字重迭,朗读时语调缓慢,充满依恋之情,音调由小逐渐增大。这样,一篇文章读完,把学生带入一种肃穆、沉重、悲痛的气氛之中,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领读:体会情感。有一些课文感情色彩比较强烈,但由于课文的…  相似文献   

6.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   一、情境迁移,唤醒学生情感积累   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在生活实践和学习中积累的情感体验,是指导感情朗读的有效资源。因此,调动、唤醒学生的这些情感积累并融入朗读之中,有助于读出文中之情。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尽管配了哀乐,引导学生看了送周总理灵车的画面,老师内心产生了失去周总理的悲痛情怀,但学生的情感不一定会与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如果放映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七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是篇讲读课文,节选自《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一期吴瑛写的《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作者忠实地记载了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天,首都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送别总理灵车的感人情景。课文选取了“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三个历史镜头,表现了人民群  相似文献   

8.
前看紧密照应,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五年制七册第32课)一文写作上的显著特色。一、题目和内容的照应“送”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题眼,“送”字贯穿文章始终,文章内容与“送”紧密照应。“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戴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写灵车来到前,人们等着送。“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第七册32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以凝练、深沉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首都人民群众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文章以灵车为经,哀思为纬,经纬交织,情景交融,集中地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热爱和深沉缅怀周总理这一主题。全文分三段。第一段,通过对时间、空间、人们的装束、性别、年龄和等望的形象描写,表现了人民群众等候灵车的盼望焦急的心情。开头,作者用“灰”“阴”、“冷”三个形容词,点明了天气特征,烘托了人们沉郁的心境。写  相似文献   

10.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一层一层地表现出文章中心思想的路子,亦即“文脉”。如果说思路是文章的纲绳,那么,词、句、段就是缀在上面的珠子。纲举而目张,脉络清而义理显。下面试以自己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为例,谈谈讲读课抓文章思路的体会。 1、粗读课文,探思路。布置预习时,我除让学生运用工具书自学字词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这课是写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意在让学生探索作者的思路。课堂教学时,检查预习情况后,我再解题。紧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课文哪一部分是写人们和总理的灵车告别的?还写了哪些场面?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就能迅速把握住:课文最后一部分是写人们和总理的灵车告别场面的;第一、二段分别描写了人们等灵车、望灵车想总理的动人情景。这样,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结合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全文思路就出来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学生也就能自然地将课文按三个场面分为三段。  相似文献   

11.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许多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第1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教学过程中,忽然有学生问我:“老师,这句话连续出现了三个‘都’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不是重复啰唆吗?”是啊,这是不是重复啰唆呢?我顺势引导学生:“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课文,品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伫立长安街两旁为总理灵车送行的感人场面,反映了人民热爱周总理的深厚感情.课文描写具体,情深意切,催人泪下,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学本课宜采用精讲多读,深入情境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13.
《十里长街送总理》以质朴的文字真实具体地展示了首都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敬仰和沉痛怀念之情。本组训练的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确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是怎样写的,进而学习写文章时,一要真实,不说假话;二要具体,不说空话。为了突出这个训练重点,教学时可以分四步进行。 一、在理解内容中渗透训练重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再到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虽然是两个方面,但绝不是孤立分开的。对于读写训练重点,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逐步认识,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教学时,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1、等灵车时从哪里看出人很多?课文中着重写了哪些人?他们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2、灵车开来时,灵车是什么样的?人们是怎样向灵车致敬和望着灵车哭泣的?3、灵车远去时,人们  相似文献   

14.
浅入深出。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这样一段: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话浅显易懂,但是教师如果巧设问题: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到哪里,望到了什么?学生会兴趣盎然地展开讨论,从解放隆化想到祖国解放,想到新中国的建立,展望美好的未来。这样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扩散了思维,发展了想象力。点激矛盾。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写道: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不懂的词语。学生找出“焦急”和“耐心”,然后释词:“焦急”是着急,“耐心”是不着急。…  相似文献   

15.
(一) 视听并茂,为教学定下感情基础。 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创设至真至美的意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从而为教学定下感情基调。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个悲痛感人的送别情境:画面内容依次是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画面的配图文字,则由一个低沉的男中音配乐朗诵。这一切把人们泪别周总理的情境渲染得极富感染力。学生安静地倾听,神情凝重悲痛。朗读结束时,学生的眼圈红了,大家的认识与情感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二…  相似文献   

16.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多媒体有声有色,绘声绘影,学生津津乐道,趣味浓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得语文教学如虎添翼.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能让课堂变得生动真实,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等灵车"时,先播放录影,渲染气氛,引导学生看北京长安街上男女老少盼总理灵车时的气势恢弘的悲壮场面,一下子便把学生带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灵车的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7.
抒情五法     
在作文练习中,情感描写欠缺是个常见的问题。没有感情,文章就没有活力;抒情不当,又会使人产生“虚情假意”的感觉。那么,该如何抒情呢?一、用叠句的方式来抒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尖望着,望着……”“人们还是面朝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两处叠句,真挚地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总理的深情。五、用反问句来抒情。运用反问句式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如《一夜的工作》中,“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就是用反问句来表达…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段中“人们回忆总理”的那几句时,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怀念之情的: 师:看到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人们心情十分悲痛。抚今思昔,人们仿佛又看到了总理那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联系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七册32课(六年制九册14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是篇情意动人的佳作。课文通过情感透视生活,展示了首都人民群众向周总理永别的感人情景,表达了对周总理敬仰怀念之情。课文以沉痛怀念情感为主线贯穿全文,以情动人,情牵人心。教学时,要把握课文情感这一主线,开展教学“双向”活动。 1 自读质疑,了解情感流向首先可以向学生简介周总理的光辉业迹和他逝世前后的情况,有助于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灵车到来之前——灵车到来之时——灵车走过之后”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带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里长街送总理》真实地记叙了首都群众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抒发了群众对总理的爱戴、尊敬、依恋之情。情感炽烈,浓郁而真挚,是一篇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写作年代离学生远,加之学生对周总理对人民的关怀之情缺乏感性体验,所以教师反应上好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往往是教师激动不已,学生冷漠旁观,甚至怪老师“自作多情”,教学场景极为尴尬。为此,如何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感教学就值得探讨了。这里,略谈三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