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米和吨”的认识光依靠书本的“纸上谈兵”式教与学,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出错。所以在教学“千米和吨”时,我带领学生一“跑”一“称”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1千米”和“1吨”的长度和重(质)量。  相似文献   

2.
一、“问”在课题导入时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开始,学习过程,应该围绕学生的“问”展开,促使学生为“问”而思,为“问”而学。  相似文献   

3.
有些教师在谈及怎样关爱“问题学生”,怎样呵护“问题学生”,怎样把“问题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时,“成功”的经验一套一套的。而当“问题学  相似文献   

4.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5.
听刘德武老师执教的思维启蒙课“相等与不相等”,发现他在练习设计方面独具匠心,在学生“一望而知”之处轻描淡写,在学生“一望不知”之处浓墨重彩,不断带着学生从“一望而知”到“一望不知”,从“舒适区”走向“挑战区”,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用能力”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更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如何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如何完成这一“独当之任”,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三反一”进行语用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举三反一”的“一”指的是地道规范的言语范式,“三”是围绕“一”进行的多项读写训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运用掌握“一”。  相似文献   

7.
略胜一筹     
两个学生在剑桥大学学习电子工程,一个来自埃及,一个来自印度,埃及学生对印度学生说:“你知道吧,最近在尼罗河边挖掘出成捆的电线,这证明埃及早就发明电话了。”印度学生立刻反击:“前段时间我国在恒河边也进行了挖掘。”埃及学生忙问:“发现什么了?”印度学生说:“什么也没发现。”埃及学生喜形于色,印度学生接着说:“这充分证明,印度人早已发明了无线电话。”  相似文献   

8.
教 育要面向未来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主体性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立、自主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自由发散 ,探索创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 ,与创造能力直接联系。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提高教学效率 ,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自主学习”倡导学生在“学”中“习” ,在“学”中“悟” ;在“习”中“学” ,在“习”中“悟” ;在“悟”中“学” ,在“悟”中“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何谓生态型语文课堂?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原生态条件下的语文课堂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课堂呈现的是一种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并将语文课堂由教师的“讲授”变成学生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  相似文献   

10.
一、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话才是完整话,它有何好处一次上课,我指一幅图问学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学生立刻回答“写字”。“谁在写字?”“在什么地方、谁在写字”学生没有说清。我进一步地启发提问,学生最终说成“图上的小朋友在写字”。我让学生比较“写字”和“图上的小朋友在写字”两个答案,学生看出后一个比前一个好,后一个句子的意思完整,让人听了听得明白。然后,我告诉学生一个简  相似文献   

11.
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更和谐,更“活”。体现在教师的引导重在“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学生学会“觅”。如何处理好“放”与“觅”的关系?一、老师“放”是学生“觅”的前提,学生会“觅”是“放”的目的;二、教师把握“放”的时机,学生学会“觅”的方法;三、教师做到收放自如,学生“觅”有所得。  相似文献   

12.
班级是学生的“家”,每个学生都是“家”中的一员。每个学生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否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主要取决于作为“家长”的班主任。班主任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家长”,除了要有一份爱心外,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在  相似文献   

13.
出于各种原因,学生对思品重视不够。为改变这一局面,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要让学生在课前“动”起来,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参与到课程准备之中;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三是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让学生的心灵“动”起来;四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1.“摆一摆”、“做一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去摆一摆:个位不够减的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2.“拼一拼”、“剪一剪”,使学生认识事物 在教学“拼组图形”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不同的圆形剪一剪、拼一拼。这个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尊重学习主体——学生的发展权利”、“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学生自愿参与直至终生的求学习惯”成为现时代教育的主题。作为一位美术专业教师,  相似文献   

16.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志。在这一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讲授”知识、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激励”学生。在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在帮助教师有效教学.所以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的对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使学生在各方面素质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然而,过去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往往被动接受,学生学得苦、教师讲得累,课堂缺乏激情。在新课标中则强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模式,“导学式生态课堂”就是一种践行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这一认识长期存在。事实上,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同样都处于主体地位,只是其侧重面不同。“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属于“学”方面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一次,笔者在深圳听一堂分数计算练习的公开课教师设计了一组题,让学生在“○”里填入“×”“÷”符号再计算。笔者有坐在学生旁听课的习惯(观察但不打扰学生),一下子就发现身旁的孩子在“○”里填的不是运算符号,而是“=”和“>”,本来要计算的题目变成了这样。  相似文献   

20.
我校以“以人为本、成功教育”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成功教育”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成功教师: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成功”的教师,就没有“成功”的学生和学校。基于“成功教育”的理念,学校提出首先要建设一支“成功”教师队伍,为学生的“成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