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新闻意识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怎样在新闻采访工作中不断培养良好的新闻意识;论述了新闻采访要有充分的准备:一种是采访前有针对性的准备,一种是平时注意方方面面积累的准备;论述了新闻采访工作需要掌握和利用公关吸引、移情效应等公关交往艺术。  相似文献   

2.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被称为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方式,最为代表性的就是QQ、BBS、RSS、XML、BLOG等技术的应用。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这些新媒体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逐渐形成一种非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从传播学角度讲,这一传播形态则是实现了从“公共新闻”到“草根新闻”的转型。基于此,我们必须对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传播理论流变作一综合考察,并对下列问题予以特殊的关注: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闻传播形态;“草根媒体”以及“草根新闻”的价值;“草根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背离到底能走得多远,以及其最终走向等等。  相似文献   

3.
新闻作品创优是媒体人追求的目标。广播新闻作品选题要重大,要有针对社会意义的新意,有开掘的余地;要精心策划素材,采访到位;要选准报道角度,同时做到细节处理到位,笔头到位;要实现理念、事实与技巧的有机统一,就能创作出好的广播新闻节目,展现时代强音并引起听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学习之友》2008,(8):52-54
在台湾,没有人不知道赵少康。电台里,每天他一讲就是三个小时;电视中,他纵论时事;报纸上,每周一篇点评时政。有人笑言,赵少康每三句话里就有一句在指责陈水扁。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中的语病屡见不鲜 ,人们对这些语病不断在进行评改 ,我们收集了评析病句的短文1 5 0 0余篇 ,对这些评改文章进行分析 ,归纳出四种评析语病的方法 ,供新闻写作与编辑以及新闻教学和语言教学参考。一、径直式评改。即对新闻媒体中出现的语病直接指出其错误之所在 ,并作出简明扼要的分析 ,同时提出修改的意见。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评改方式 ,如田小琳《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见田小琳著《语法和教学语法》,河南教育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1 990年版 )中第一个病例的评改 :( 1 )吴贻芳的一生经历了 ·清 ·朝 ·末 ·年、·北…  相似文献   

6.
揭秘一 工作内容 1.深入新闻现场,尽可能多地获得新闻事件的各种信息; 2.根据新闻专题需要外出进行采访和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凡新闻都是有导语的。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通常是第一个自然段,是新闻独有的结构语言。写好新闻导语,是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立片言以居要”([晋]陆机),“凡起句如爆竹”([明]谢榛),人们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万事开头难”。新闻导语虽然简短,但却不是那么容易写好。西方媒体的领导认为,一个记者在写一条新闻前,设计20条导语并不算多。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帕特)·莫林,曾11次撕毁一篇特稿的导语,直到他相信自己写对了方才罢休。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证明,许多学识渊博的名记…  相似文献   

8.
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仍部分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与应用等问题。将可视、可感的红色新闻资源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推动其由情感融入→知识吸收→理论建构→实践转化,可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温度和厚度,增强其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有三条路径:一是叙事性融入,通过教师口头叙事与影像资料叙事,将枯燥的说理变成具有画面感的情境,帮助学生生成红色记忆,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力;二是探索性融入,通过问题式探索与体验式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并建构知识结构体系,巩固红色记忆,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解释力;三是创作类融入,通过纪录性作品和述评类作品创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活化红色记忆,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9.
对记者而言,新闻作品的完成过程,是新闻提炼的过程,而新闻事实的提炼,是这一过程的核心。记者在对新闻事实掌握的基础上,寻找新闻的亮点,进行精心策划;选择新的角度和主题;运用新闻背景,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等,都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形成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0.
戴季陶认为报刊的作用在于传递信息、启发民智;新闻要有一定的倾向性、真实性、趣味性;报纸的功能在于监督政府、为民谋利;言论自由是一种"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11.
一、坚持每节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 具体做法:将写有学生姓名的一张张小卡片,放入精心准备的盒子里,从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播报今天重要新闻。学生上台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的要求:学生要根据对声音和画面的记忆.围绕所记关键词进行补充,并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述新闻的内容;学生要有代表性地选择新闻,构建起三分钟新闻内容;学生要在仪表、举止、发音、面部表情等方面认真模仿播音员;课后,发言人要将所选新闻摘抄在“今日新闻”板报专栏上。经过多次锻炼,学生提高了感官综合运用和协调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手机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包纳融合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开启了一个新闻舆论宣传的新时代。具体体现在:接地气,有趣味;形式新,内容潮;方便看,互动快;时效强,影响大。手机新媒体新闻的采访制作要有的放矢,重点采访播出;把握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借力打建"千手千眼"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13.
“软新闻”通常又可称为非事件新闻 ,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和其它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经验、习惯性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它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 ,也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和时限 ,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 ,侧重事件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概貌性和倾向性的内容 ,是一种关于“面”的报道、“宏观报道”或称“组织性、观点性新闻”。“软新闻”因其“新闻质”是隐性的 ,往往主观色彩较浓 ,真实性难以把握。“软新闻”报道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 ,允许素材和新闻之间存在差异 ;但如果真实性“尺度”把握不好 ,则可能丢失信息 ,曲解事实 ;同时 ,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4.
《新闻写作创新智慧》一书跳出了基础写作论著既有的理论框架,开拓了全新的只属于新闻写作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范畴。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出“新闻软要素”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它的实践意义;发掘了“新闻事实四层次律”,给新闻写作以切实的指导;揭示了构成新闻软要素的“六对密码”;从“准确把握传播价值思想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角度,令人信服地解析了“主题先行”的理论失误;阐释了“新闻再现”和“新闻开发”等一系列只属于“新闻写作”的技法:提出按事实的重要程度和传播价值的大小来安排新闻结构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孙彦杰 《德州学院学报》2005,21(5):91-93,86
从现实发生的事实中选择可以报道的新闻题材,依据和标准是题材的新闻价值;报道题材有无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事实所具有的能引起社会关注的程度;而正确鉴定和判断题材的新闻价值,记者既需要新闻敏感,更需要具有哲学的眼光.只有用哲学的观点思考和分析报道题材,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准确把握事实的新闻价值,从而使新闻报道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之所以会有生命短暂的垃圾新闻,正是因为记者对题材缺少一种哲学的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新闻月评     
儿童被欺负成年后易得精神病;练习书法的儿童更安心冷静;一位高二女生对未来孩子说的话。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媒体表达思想、引导舆论的旗帜。在立论、观点上要明确直接,一语中的,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在论证过程、语言表述上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有情。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第四季度,美国媒体对中国房地产情况作了较多的报道。我国《参考消息》也编译了这些报道。对照这一组房地产报道的新闻原文和译文,我们发现编译过程中存在着对原文的删减与增添现象。从互文性理论看来,删减是因为原文中的背景材料已存在于中国读者的"前文本"中;而增添,则是互文限定策略,通过互文性作用努力限定语义,避免出现理解误读,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或者普通百姓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新闻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新闻工作人者的采编能力愈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工作者的采编工作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采访,二是编辑。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新闻采编能力这一重要的技能,采编能力直接会影响到一个新闻媒体未来的发展前途。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这项技能对于新闻记者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