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反对柏拉图之后所有哲学家的观点,认为他们只研究具体问题,却不讨论本体论问题。1950年之后,海德格尔对语言的问题,尤其是语言本体论愈加关注。在其代表性作品《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中,海氏提出对他所思的语言的基本界说之一:语言作为寂静之音说话。本文首先对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进行整体分析,指出其"静默"1的特点,进而对语词、听说、遮蔽与解蔽等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静默"加以探究,最后指出,"静默"是海德格尔语言本体论一条看不见的线,贯穿着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并不是水火不容、无法沟通和理解的。事实恰恰相反,产生于我国先秦时代的庄子哲学思想,与当代西方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虽然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相距甚大,但他们在本体论、存在论这些哲学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则是殊途同归,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和共同之处,从而表明了人类有着相通的和共同一致的哲学思考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本体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不仅是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本体论技术哲学家。他认为,技术不只是人达到目的的工具,技术在本质上是意志,是存在的一种揭示性的展现方式。不过,在他看来,现代技术的展现方式已远离揭示性这一本质状态,演化成挑战性的了,演化成了框架,其结果是贮存物的生成,甚至人自身也不由自主地成了贮存物,并被置于技术框架之中。但是,技术本质的异化决不是技术本身的过错,责任在人,复归的希望也在人。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庄子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与当代西方美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事实上,在本体论与存在论的层次上,庄子和海德格尔在美和审美之间,就存在着相同之处,从而表明了人类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6.
《时间与存在》是后期海德格尔在时间问题上的重要论著,对其前期的时间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修正与创新。他从存在的在场论及时间,由在场谈到了将来、曾在与当前,它们共同处于在场状态,从而构成了三维的时间。在三维时间中,当前有着更加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将来的优先地位已被取消。它们的相互伸达又构成了时间的四维性,时间由此被称为“从作为在场状态的当前那里本真地显现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主要批评了牛顿、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三种流俗时间观,在他看来,这三种时间观都是此在处于沉沦态时把时间看成是时间内状态的发生的结果。本真的时间性是意义性、自由性、终结性和生成性的时间绽出形式,它具有环性的结构;而时间内状态的时间是无意义性、必然性、非终结性(无终性)和现成性的时间领会,它具有线性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关涉时间地来论述价值问题,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揭示,是以人的实践的历史时间来规定的,认为价值矛盾存在于历史过程的实践活动中,在解决上归结为对现存社会的改造;海德格尔由“此在”的现象学分析而对价值予以了个人的自然生命时间规定,从而价值矛盾是个体生命历程的生死矛盾体验,在解决上提出以人“沉沦”于日常生活事务的逃遁来实现的心理调节方案。相较而言,马克思的方案具有客观的科学性,而海德格尔反映了主观踪迹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对于自然界的理性建构,不仅表现了"人为自然界立法"的伟大创举,而且蕴涵着"人为自己立法"的本体价值。试图突破工具理性的视角束缚,着眼于对自然科学进行形而上的价值透视,通过分析和揭示"为知识而知识"所蕴涵的真理、自由和平等的本体价值,以说明自然科学在为人类价值世界的构建中所体现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海德格尔看来,本体论是关于此在在事实/实践世界中的在此之在的诠释学,一种"事实诠释学";而诠释学乃是对此在的在此之在的揭示.这样,他不仅建立起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本体论的新的本体论,而且实现了诠释学发展的本体论转向,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形成和发展开启了道路.在<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将本体论、诠释学和艺术统一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海德格尔转向语言的启示下,将语言置于哲学诠释学的中心地位,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词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闫伟 《惠州学院学报》2015,35(1):84-87,93
在《存在与时间》的"导论"部分,海德格尔认为厘清存在问题必须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解构。解构意味着我们已经对存在已经有了一个本真的理解。这种本真的理解海德格尔认为是通过现象学实现的。为了回答现象学何以如此?海德格尔探讨了现象和逻各斯这两个组成现象学的语词,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现象学的现象即是存在,故现象学是存在论;现象学的逻各斯是存在在此在的生存中的展开,故是此在的释学。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本体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为研究的对象,它在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被赋予新的内涵。本体论承诺为逻辑视阈下开展人工智能道德的研究提供了本体论预设。在运用具有可解释优势的逻辑工具开展人工智能道德研究的技术实现和现实应用中,通过对所要构建的逻辑模型所涵盖的特定领域世界的概念和关系做出本体上的承诺,回应人工智能道德的本体诉求。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认为由于科学的发展,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应当“终结”。而其“终结”是一种非尽善美的“完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是“全部哲学史聚集在其中”。由此而揭开了哲学消亡的序幕,也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一种新的“视屏”。  相似文献   

14.
15.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革命性与创新性在于:它以主客相融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主客相分的形而上学,从而使得他在艺术、真理以及语言问题上都显示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传统的翻译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反思,作者认为:传统的翻译本体定义具有片面性、其价值论存在缺陷,不能解释翻译活动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并指出,翻译研究应将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结合、语言因素与文化因素结合。只有这样,翻译研究才能健康发展、翻译批评才能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是其哲学、诗学与美学思想中的核心命题,其通过真理的"遮蔽—敞开"涵摄性运演机制彰显诗学的本源性内涵及诗人之诗才等重要思想。梳理"真理之非本质""存在者之真理"以及"存在之真理"3个层面的蕴义,旨在彰显出海氏真理观内在旨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形而上学真理观的"符合论"色彩,赋予真理源初性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思考出自他对存在和真理问题的关注,这种非同一般的分析视角和充分沉思使得他的艺术理论不仅深刻独到,而且还从存在论意义上与拯救技术明危机发生了深刻关联。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本身乃至道德伦理皆不能使我们摆脱技术明种种危机,但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让大地成为大地”,在把事物带入敞开状态的同时,又使其保持纯然物特性,回复到自身,因而与技术从本体论意义上重新构造事物,把事物变成“持存物”绝然不同,艺术对事物具有保护的作用,可以制约技术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在拯救大地和人类未来方面担当起一定重任。  相似文献   

20.
"是"具有系词和表存在的双作用义.最根本的是我们应当从理解西方哲学精神本身出发,在不同语境中酌情择其Sein的译法.在康德先验逻辑理论中,范畴作为理性思维是判断中联结之统一性的逻辑形式.范畴的"是"是被给予的知识获得普遍性的关系,它只存在于判断本身的执行中,起着联结的作用.而在海德格尔的解释策略中,"是"不能被当做一个最普遍的逻辑性概念来理解,"是"是存在意义上的"生存状态"."是"作为被给予的东西开显于说出自己的"此在",此在在原发时间视域中诠释纯粹的"是"并追问它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