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计算机专业考核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新精神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走出教室、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的同时,还要走出教室、校园,用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4.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模式的培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的接受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可以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依据。而这一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公司化”管理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在班级虚拟一个“公司化”的职业环境,用类似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用类似企业的考核标准考核学生,让学生及早找到自身与就业的差距,从而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提高学习动力,最终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6.
当前,灵活就业已成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艺术院校如何抓住海西经济发展的机遇,走出就业“寒流”?本文结合当前艺术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特.最,深入分析了其优、劣势,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打工”意识对高职学生就业尤其是试用期的考核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必要克服其消极影响,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走出“就业难”的“死胡同”,就必须摒弃传统就业思维定势和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全新的就业理念。 (一)树立通过各种方式从事社会劳动,取得一定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新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毕业生只有拿到《报到证》,有干部身份,端上“铁饭碗”,才算真正意义上就业。毕业生就业依赖政府、学校,缺乏竞争意识,用人单位全凭“等、靠、要”,没有主动权。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有的自谋职业,…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概念界定,首先论述了大学生“慢就业”精准帮扶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然后说明了大学生“慢就业”精准帮扶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运作方法,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结论、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ESP课程改革更新了ESP课程教学理念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修订了ESP课程教材——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形成了新的ESP课程教学模式——以“团队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为特色;建立了ESP课程学习新模式——以“自主学习团队”为基础;改革了ESP课程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ESP课程教学过程,使“就业能力”的“教学”、“实践”和“考核”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囚徒困境”,阐述了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提出了转变就业观念走出“囚徒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安阳师范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重在为民”的要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根本原则,狠抓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走出了一条畅通的毕业生就业之路,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3.
只要有“一招鲜”的技术优势.技工同样能成为“就业的宠儿”。我们不能不认为.随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受挫、智能密集型产业的脱颖而出,企业用人观、价值观已悄然调整。技工、能工巧匠终于走出了观念低谷.走上了“观念高地”。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2 1”培养模式中的“1”应是1年的就业实习。文章对“1”的功能、作用、任务及组织实施、考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将就业实习与学生的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平日与一些同学聊天时,发现谈到“就业”,常出现几种心态,一是一谈“就业”就有紧迫感、危机感,从而提醒自己努力学习,抓紧时间充实自己;二是一谈“就业”就有恐惧感,从而心慌意乱,不知所措;三是一谈“就业”就抱无所谓态度,得过且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四是一谈“就业”就欣喜若狂,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狂想连篇等等。其实就高校大学生来说,不论是专、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只要从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刹那起,注重充实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能力,摆正自己就业位置,最终会敲开就业之门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特别是对高职高专生来说,要想走出当前就业难的困境,我认为在大学期间紧紧把握好学习到就业的整个过程是不二法门。而这个过程可以用“调整心态,选准目标,广博知识,多多实践,学会合作,真诚奉献,抓住机遇,选好定位”这三十二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有诸多表现,因事前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事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是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对这些表现和原因进行浅析并指出走出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成 《文学教育(上)》2008,(11):128-128
“实践环节薄弱,从教信念模糊”,这是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学生培养与就业工作普教系统咨询会”上,“用人”学校对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师范生的总体评价;同时这也是我们当今师范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如何避免师范生走出校园面临就业的尴尬局面,如何迅速进入教师角色。就此,笔者对“实践环节薄弱,从教信念模糊”的原因进行透视。  相似文献   

18.
最近,南京市建邺区帮扶就业走出新路,由政府出资200多万元,为该区40至50岁的男性下岗无业人员买了306个辅警岗位(见3月20日《江苏工人报》),为此,笔者兴奋不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如何,通常是考核政府工作的一个硬指标。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条街道被正式命名为“海尔路”,原因是海尔集团在这里开办的家用电器厂为当地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受到元首般的礼遇,也是因为海尔给他们带来了就业机会。然而,目前各级政府中,能够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的并不多。有…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倡导人才校企共育共管,实施全程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教、学、做”出发,到突出学生所学技能的“用”,将学习效果评价与技能考证相结合进行评“鉴”,最后以创业中心“拓”展创业意识及实现就业。实施过程中做到“教学做合一”、“实践与企业生产合一”、“课程考核与技能证书合一”、“学习与就业创业合一”等四个合一,有效实现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校企共育共管、全程融合培养。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教育》2023,(3):61-61
入选理由作为山西省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把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方式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切实发挥了大型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亮点公司在接收有就业意向的退役士兵的同时,积极举办退役士兵煤矿专业订单培养班,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与“走出教室”理念相结合的综合育人教学体系。一是“岗课赛证”融通,即将岗位、课程、竞赛、证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