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仕龙:今天我们研讨的话题是"常态"课向"优质"课的转化.当前老师们普遍反映:一学期上的课感觉有一大半都是平平的"常态课",最羡慕自己也能像智慧型教师一样上出更多的出彩增效的"优质课".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质量课堂"需要大量的"层出不穷"的"优质课",需要更多的老师超越平庸、实现提升,构建有自主特色的"优质课".下面,我们结合所听的一节常态课的教学片段,来谈谈各自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工作以来,听过许多课,有专家、名师的示范课,普通教师的研究课,更有同事们的"常态课"。相比之下,笔者更钟情"常态课"。一是因为"常态课"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自然不会差;二是因为在"常态课"中,师生往往能展现给我们真实的一面,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有一位老师,他所执教的班级,学生的字迹非常工整,作业十分细心。我听了这位老师一节"常态课",课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的一种自然、正常状态,既不流于形式,也不枯燥乏味。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然而,并不是说教师大部分时间在上常态课,就能把这种课上好,当前语文常态课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语文教师注意。一、当前语文常态课存在的问题(一)"随意"课、"常设"课太多常态教学不是随意教学,但有些教师在潜意识里往往把"常态"和"随意"画等号,他  相似文献   

4.
<正>"常态"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正常的状态。那么"常态课"就字面的意思应该是教师在正常状态下所上的课。何谓正常状态下所上的课呢?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随堂课",未必要准备什么课件之类的东西,也没有那一番做秀的工具,是相对于"公开课"而言的。如今当公开课被摆花架子、不实用、不便于推广等词语包装之后,"常态课",便又重新走进人们喜爱的视野,就如一位素颜美人儿去掉多余的粉饰,俏生生地立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优质课、展示新课程理念的公开课越来越多.然而,反观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不禁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如何在"常态课"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使"常态课"教学也能产生与"公开课"一样好的效果,我们该如何去耕种好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呢?  相似文献   

6.
"常态课"是教师和学生在原生态的状况下上的课,今天这节原汁原味的"常态课",没有听课老师,没有公开课之前细致入微的磨课,更没有精彩绝伦的课件,但师生气氛之融洽、学生思维之活跃,让我在心里暗暗叫好.  相似文献   

7.
当前,课改进入一个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相对于公开课而言,常态课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主体,其有效性更值得我们关注.基于此思考,从2010年4月以来,笔者开展了小学语文"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调查,通过现场观课、学生问卷、教研互动等形式,对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从教学节点上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常态课,又称家常课,即课程表上排出来的,教师必须进课堂上课的,没有人来听课的,由执教者"全权"掌控的那样一种课.这种课占教师上课课时数的99%.除常态课外,还有一种课叫公开课,如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等.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说常态课是一日三餐的"家常饭",那么展示课就是一年一遇的"年夜饭"。正因为如此,教学不可能没有常态课,如果课堂中缺少了它,就等于没了教学。常态课是教学的核心,是返璞归真、反映教学本质、正常状态的课,是我们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研究常态课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钱塘潮美,西湖茶醉。人间天堂,千课荟萃,万人空巷,杭州的"千课万人"之所以会成为教育的品牌,是因为她播撒着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新常态观摩研讨会结束了,冷静思考:语文的新常态到底是怎样的常态呢?崔峦老师说:新常态课堂,核心词是常态,关键词是新,"常态"即是"守正","新"即  相似文献   

11.
所谓"常态课",就是在一种正常状态、正常的教学条件下进行的课堂教学。众所周知,观摩课追求的是让教学走向艺术——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而常态课追求的是让教学回归自然——朴实无华、纯真素雅。如果说观摩课是教学艺术的精品,那么常态课就是必需品。只有关注常态,上好常态  相似文献   

12.
仲幽兰 《教育艺术》2011,(10):37-38
常态下的研究课就是教师在常态下上的家常课,它应该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实在在的课。然而,当下许多常态下的研究课却显得课堂气氛空前热烈,课堂教学近乎完美,教师似乎不是在给学生上课,而是在给听课的人"表演",这样的常态研究课毫无"常态"可言,完全失去了研究的价值。那么,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常态下的研究课应该追求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的教学条件和设施下,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一种原生态的效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还课堂教学一个"真"字和一个"实"字,在常态中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常态中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要求:"让公开课上出常态课的真实,让常态课充满公开课的活力."不论公开课或是常态课,一节好的课堂.都应是真实的、有效的、充满活力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的主阵地--课堂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课改,让课堂教学精彩无限,新课改,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上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本人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5.
"常态课"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学习目标的日常教学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通过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快乐、高效的生物常态课。本文就谈谈自己在常态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粉墨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现实教学往往很难像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上好常态课是提  相似文献   

17.
<正>常态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追求的课堂教学。常态教学,顾名思义,它指的应是通常或本来的状态下朴实、扎实、充实、丰实的课堂教学。然而,当我们听了一堂堂原生态的常态课后,不得不反思:以去"浮"求"实"为核心的常态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面目?是教师凭借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根粉笔、一本教学用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是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常态课质量事关学校教育质量,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升常态课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是前提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有两条路径:一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即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并把它作为常态课质量提高的决定因素。具体做法有:每学年举办由下到上、全员参与的"教师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鼓励教学人员撰写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数学课堂已经今非昔比,过去教师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师道尊严,权威不可动摇,而现今新课程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已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流,课堂的主角已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但有人也对此提出异议,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有效?可谓是百家争鸣.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堂的"常态课"与"观摩课"或"比赛课"还是有区别的,"常态课"追求的是实效,学生通过一节课45分钟的学习,是否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否真正受到了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技能上是否得到提高?对数学是否产生持续性学习的兴趣?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教师至少应该在3个方面进行长期的努力.这3个方面相互辉映,共同作用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笔者称之为数学常态课的"三潭印月".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既不能掠夺式地使用,更不能无限地开发.怎样提高常态课的效率?只有练就一双慧眼,随时随地关注生活细节,用好生活资源,"撒豆成兵",才能上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低耗节能"的常态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