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网络传媒的成长 ,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开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种交互性决定了受众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度 ,并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相应传媒的关注。于是“读者来信”这种古老的方式又受到了纸质传媒的重视 ,报纸杂志对它青睐有加 ,在编排上的不吝空间、精心策划。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 ,都在靠前的章页安排了读者意见专栏 ;报纸如《南方周末》、《环球时报》 ,也为其提供了专栏或是固定版面 ,其中《南方周末》更常在头版以“一编一读”的形式刊登读者来信。毋庸置疑 ,为读者意见的表达提供更多的空间是纸质传媒的…  相似文献   

2.
李田清 《新闻窗》2015,(2):59-60
品牌栏目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卖点",是报纸版面的灵魂。打造出报纸的名栏目,对于提高一张报纸的品位与知名度具有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报纸的竞争就是特色品牌栏目的竞争。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报纸,都会以自己的品牌栏目来打动受众,提高自己在受众中的阅读率和收视率。近几年来,《黔东南日报》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突出亮点,以亮点带栏目,以精品栏目带版  相似文献   

3.
报纸版面是报社发布信息的载体,是报社面向读者的窗口,自然也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第一个重拳出击力量.随着追求感官愉悦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膨胀,视觉文化在快餐式消费时代的地位愈加凸显.报纸必须在版面上下工夫,做到"五步三秒"之内争取受众的"眼球",才能获得可观的发行量以及受众的行为和情感忠诚.  相似文献   

4.
品牌建设是新闻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报纸来说,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读者,品牌就是市场。金华晚报在新闻品牌建设中,坚持由点到面,由“专栏”、“版面”到“活动”,努力实现由“品牌个体”向“品牌群体”的提升,力创品牌报纸。建设专栏品牌群精心开设特色专栏,把一个版面的专栏做成品牌,这个版面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品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新闻媒体激烈竞争的世纪。县市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创新办报理念,努力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办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读者喜闻乐见的栏目栏目是报纸的品牌。好栏目不仅可以支撑报纸的版面,而且可以有效地锁定目标读者群。随着受众市场的细分,一张报纸要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精心设计符合读者口味的栏目。《宜都报》近几年在深入分析地域环境和地域差异、区域文化和受众性、群众实力和社会水平的基础上,着眼于读者,全面进行改版,先后推出了一批有特色的专刊、专栏。如针对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6.
苏州报《读者中来》每周三期,每期四百字左右,一般容纳四篇来信,是个集纳性来信小专栏。虽说版面不大,但它反映读者呼声,有贬有褒,态度鲜明,是报纸为读者设置的一个窗口,有助于报纸联系群众,实践证明它很受读者欢迎。《读者中来》所占版面小,每则信稿文字很短,平均只有  相似文献   

7.
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它不仅通过大量的新闻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而且还通过评论向受众展示丰富多采的信息世界。其中,报纸上的新闻小言论就像一支轻骑兵,它以短、新、快、实的专栏形象出现在报纸的第一版,不仅活跃了报纸的版面,而且还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递功能。例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专栏、《解放日报》的《新世说》专栏以及《新民晚报》的《今日论语》专栏等等。这类新闻小言论由于它的群言性、微型化、形象感而倍受读者关注,也由于它的新闻性,在信息传递、舆论引导方面更有着独特的魅力。本文以信息观为基点,探讨信息在新闻小言论写作中的运用以及浸透着新闻信息的小言论在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在于贴近生活,成为读者须臾不可少的朋友。品读《扬子晚报》,觉得这种特色较为明显。尤其是他们开辟的“读者热线”专栏,使读者天天见面,很是亲切动人,真有点站在群众生活之中,面对面地感情交流。  相似文献   

9.
很多新读者接受一张报纸,是从报纸的某个特:色版面开始的,而特色版面,则是靠它为读者提供的独特信息与服务吸引读者的。《家报》在全省首家推出“红娘工作室”版面,就以其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与服务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红娘工作室”是一块以帮助那些大龄或生活在情感低谷、为单身读者牵线搭桥的版块,它一推出,便以其针对性很强的内容特色、互动性极强的活动特色,吸引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市报中一批专栏专版受到读者关注。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日报》的“大漠小议”、湖南《常德日报》的“3·15接待室”、“江苏《江南晚报》的“太湖人家”等.在当地可谓有口皆碑.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一个名牌专栏(专版)可以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它往往是这张报纸的重要“卖点”。名牌专栏(专版)不仅是一个版面的亮点,也是一张报纸的支点。要让“亮点”亮起来.“支点”立起来.就要增强品牌意识.精』已培育品牌。首先,要给一个专栏(专版)定位,要考虑它的个性,它的读者群和作者群,以及专栏追求的品位与档次。其次.突…  相似文献   

11.
专栏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栏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报纸的版面效果.《襄樊日报》各版都设有一些较具特色的专栏,而经济版的“农家百姓致富经”尤受农民读者的欢迎.在当前农村中,头等大事依然是如何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作为一张城乡兼顾的报纸,理所当然地要想到广大农民读者,在多数农民还苦于致富无门时,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把为农民传递有效的致富信息,替农民寻求可靠的致富门路,当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2.
周劲 《新闻大学》2001,(3):50-52
版面是报纸各类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能否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要求报纸在报摊上能从众多报纸中  相似文献   

13.
时政新闻一直是严肃新闻的代名词,也是各类媒体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近几年来,《阿克苏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份生活服务类报纸,在保持专业报纸的特色下,立足声屏,面向家庭,以鲜明的特色服务于广大听众、观众、读者,不断强化新闻在报纸中的重要性,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相关版面,把整张报纸的内容分成新闻、娱乐、生活三大部分。在新闻特别是时  相似文献   

14.
廖慧平  谈群林 《新闻世界》2003,(12):35-35,37
版面风格不仅影响着报纸获得读者注意力的多寡.而且是报纸能否获得良性市场运作的关键。从发行量和影响力的角度看,《体坛周报》、《足球》和《南方体育》是目前我国体育类报纸的三强。同为体育类报纸,它们的报道内容和读者定位大致相同,而在版面风格上却是同中趋异。勿庸置疑,各具特色的版面风格是三家报纸置身强者  相似文献   

15.
要闻版既是报纸版面的龙头、脸面,也是最能体现报纸特色、风格和品位的重要版面。要闻版是各级领导干部和资深文化读者最关注的版面,又是具有政治政策影响力和时政新闻吸引力的版面,因而,办好要闻版是地方党报给读者的第一印象。《绥化日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的点睛之笔,是吸引读者和受众的“招牌”。好的标题能抓人眼球、引人思考,激起受众继续探求新闻内容的兴趣。《参考消息》作为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国际时政文摘类报纸,标题制作一直秉承自身特色、精益求精。本文列举了《参考消息》时政版面一些优秀标题案例,据此简要分析和总结国际时政类新闻标题制作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是报纸的延伸和补充.报纸副刊作为我国报纸的一个特色,自从创立至今的百年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副刊传播新闻、反映社会、服务生活、提供娱乐的基本功能始终未曾改变.当今以营利为目的的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受众细分,为了吸引读者购买阅读和吸引广告商投资,也为了和新兴传播媒体争夺受众群特别是年轻受众,版面内容越来越丰富.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副刊的发展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期,对报纸激烈的竞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报纸中简单的专栏、专刊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报纸的专栏、专刊在内容的单纯划分之外,已经出现以受众的社会属性为基础的划分以及立足于某类受众爱好的划分。各个报社纷纷在这个基础上,力图使报纸专栏、专刊“多元化”,专栏、专刊的内容更加“品牌化”。并且以专栏、专刊的“品牌”为核心,来牢牢锁定目标读者群体,培养目标读者群体的忠诚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聚焦热点办好名专栏 打造名牌专栏,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编辑手段,而且对于明确版面宗旨,聚焦社会热点,放大新闻价值,凸显报纸特色,引导和提示读者阅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专栏还能引导通讯员和读者定向写稿,从而丰富专栏内容,达到传媒与受众互动的效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打造精品专栏是适应报业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