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8年12月28日—2019年1月3日在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下,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吉林省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中美校园篮球训练营暨中美学校体育高峰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此次活动作为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机制下的学校体育交流与合作,旨在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在学校体育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促进两国青少年校园篮球运动水平的提升,增进友谊。一、魅力篮球,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等方面存着巨大差异,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其影响下,活动目标和组织形式等也有着较大的差别,课外体育活动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自2007年以来"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开展,帮助广大青少年获得更健康的体质,但是我国的课外体育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论文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比中美两国的课外体育在活动目标和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得出结论:美国虽然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但是组织比较散漫,我国要发扬本国优秀的管理体制,把课外体育活动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把终身体育的观念植入他们的思想中,终身坚持体育锻炼,并使青少年身心受益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中美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体育院系课置设置由于教育制度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种种差异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同,在借鉴美国“通才”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的比较,为我国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这一问题对中美两国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比较 ,发现影响中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业的压力 ,而影响美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的参与体育的情况。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学校、家庭多给孩子一些体育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美两国体育休闲消费者的描述性变量和消费动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利用所构建的动机测量模型对中美两国体育休闲消费者具体的消费动机进行测量,并且识别中美两国体育休闲消费动机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得出:经过完善与优化的体育休闲消费动机模型能够有效、可信地对中美两国体育休闲消费者的消费动机进行测量;中美两国体育休闲消费者在样本特征、消费行为、俱乐部认同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体育休闲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易受参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家庭和休闲项目感兴趣等因素的影响,美国体育休闲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则易受成就感、体育休闲技能和娱乐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校健康教育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行为和习惯为目的的养成教育。对中美两国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及中美两国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内容与体育课程结合的健康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总结和借鉴他人经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美部分地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美两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状况的比较,得出几点启示,进而提出一些建议:①中国学校和家庭要逐渐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尊重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并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条件。②青少年体育、娱乐、教育部门在制订计划时应保证男、女青少年有一系列平等的学习经历,包括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这些有助于女孩子价值态度和抱负的形成。这些建议希望能为开展青少年的体育活动提供一点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体育文化、教育、学校体育的垂直交叉架构剖析,并在此背景下探析中美两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校园体育精神"【1】的发展是构筑青少年体育文化的根本。在这中间,学校教育的传播功能是促进体育文化植根校园的基础。虽然体育文化传播让中国青少年建立起的体育价值观在对他们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性作用微乎其微,但是通过对中美青少年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比较,认为美国青少年在建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对其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对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中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涉及面较宽泛而不够细致,不仅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估等,还包括学校体育的功能、训练与竞赛等内容.美国体育教学法教材主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和教学对象的了解及课堂的管理.研究认为,两国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应该来自于中美体育总的指导方针的差异,及两国学校体育教学法课程设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使用德国体育人文社会学者总结出的四种针对体育理解的测量工具来检验文化背景对中德两国青少年对体育的理解所产生的影响,对比分析两国青少年对体育的理解的相同点和差异。经研究发现中德青少年都认为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身心发展,但参与体育的目的、训练观、比赛观存在差异。两国青少年对体育的认识均存在性别差异,而年龄对此几乎没有影响。两国青少年都对参加业余体育比赛有兴趣。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慈溪市中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特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慈溪市中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慈溪市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活动时间与次数明显达不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之规定要求;体育活动选择面较窄,且男女生间存有较大差异;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建议改革学校体育教育,以改变学生余暇体育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休暇时间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的休闲方式。田径运动作为一个基础性运动项目,具有优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易于在群众中推广和普及,并适应了我国高校扩招后体育投资和场馆设施的现状。田径运动可以在推广高校休闲体育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7):98-100,10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三所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愿意进行体育消费,大学生喜欢购买的体育用品依次为: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饮料;体育器材;体育报刊;书籍;音像;观赏体育比赛门票。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依次为:经济状况;学业忙;空闲时间少;体育场馆少;人的生理惰性;无人指导;缺乏体育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小城镇社区余暇体育文化建设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暇体育作为一种化现象,是人们余暇时间的一种重要活动内容,分析制约河南省小城镇社区居民余暇体育化的社会因素,探讨小城镇社区余暇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余暇体育的人性化研究,促进河南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结合高校课余运动训练情况,通过分析,肯定了课余运动训练对学校教育产生的良好影响和作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校课余运动训练工作,将使得学校体育教学在健康轨道上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中体育课选项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却存在争议。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中生的现实学业情况进行分析。高中进行选项并不符合学生的生长发展规律,高中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课余时间使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体育项目,发展专项技术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根据当下社会、学校、学生学业情况,从提早进行体育选项的作用与意义和高中进行体育选项已晚的因素来进行论初中进行体育选项课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汪青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114-1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部分高校的女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特点,对如何更好地调动高校女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高校女大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及终身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学依据与目标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学校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基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课余体育训练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3个方面论述了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必要性;同时还提出了我国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定位是在全面推动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学生在业余田径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并对损伤在项目上的分布情况、损伤性质及损伤原因作了重点分析。大学生在田径业余训练和比赛中,不同运动项目受伤的情况各有不同。同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使运动员与教练员明确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田径训练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体育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急剧增长,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体育产业将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理性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