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教仁与辛亥革命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民主宪政的光辉先驱,也是仅次于孙中山、黄兴的辛亥革命领导人。由于种种原因,在他死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很少有人对他的诗文进行搜集与整理,报刊上也仅有三几篇不长的传记文章。对宋教仁的研究是从六十年代前后才开始的。陈旭麓的《论宋教仁》是国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宋教仁的第一篇论文。该文把宋教仁放在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范围内加以论述,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此后,有关宋教仁的论文和资料陆续有所发表,湖南省史学会还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三年,我国史学界发表了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一百多篇,提出了不少新见解,研究了一些新课题,成果是相当可喜的。现仅就三个主要方面,介绍如下。一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一直为中外学者所注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史学工作者不仅同欧美、日本和苏联的史学家有着很大分岐,而且内部意见也不统一。一九八二年四月,在芝加哥举行的北美亚洲学会第三十四届年会上,台湾的张玉法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并且否认其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他的理由是:在辛亥革命时,中国资产阶级的人数还很有限,没有形成一股阶级力量;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的辛亥革命研究,在清末新政、革命派、立宪派、南北议和及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等最能反映辛亥革命实质内容的论题方面,都取得不菲成果。其中,论题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分析评价避免简单化等是其比较鲜明的学术特征。同时,研究中也有述多于析、学术略带碎片化倾向等不足。展望未来,诸如派别关系研究、地区研究、社会层面研究等将是今后学界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思想中有三个中心环节:一、均势--力避外债亡国的钥匙.二、联美制日--推行均势外债思想的方策.三、限制用途、强化管理--实现均势外债效用的根本.宋教仁有关外债的文著之中,固然有宣传反清的意图,但其基本思路应该说是理性的,富于现实可行性.这既与清末社会整个舆论氛围--外债妖魔化、商办情结等有相当大的差异,亦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他精英如杨毓麟等借拒外债而斥清廷多有不同.前者彰显的是理性,后者则折射出宋教仁不因反清、反满而牺牲国家,置国家利益于党派利益之上,联系到他对间岛等诸多问题的关注而落脚点并不局于反清,及与张之洞等清廷要员在均势外债方面的共识等,则其思想的超前、先进,当无疑问.宋教仁有别于孙中山,此乃重要区异.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来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此前仆后继地进行斗争,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宋教仁就是其中之一。早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提出以平均地权或土地国有为内容的社会革命主张时,宋教仁却提出“民族的革命与政治的革命不可不行于中国”,并“必须与中国的客观现状相适应”的主张。基于这种认识,宋教仁十分热衷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极力主张内阁制,他认为内阁不好可以更迭,总统不好则没有办法改变,表达了他资产阶级宪…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以武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当前,有关辛亥革命军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就各地起义、新军与辛亥革命关系、辛亥时期主要人物军事思想等单一问题的分析论证上,未形成有关军事问题的整体性专著或者成果。同时部分研究者将辛亥革命的阶级性划分过重,缺乏对于辛亥革命及其相关问题的客观评价,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董必武和张国恩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学习和革命活动中形影不离,患难与共。他俩同上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并参加日知会组织的革命活动,同时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同东渡日本学法律并加入中华革命党,因反袁计划泄露而同时被捕入狱。"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俩在武汉合办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时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从而赢得了"硬笔头"和"灵舌头"的美称。  相似文献   

8.
(1)广西新军的创办;(2)广西新军成立伊始,同盟会革命党人就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开展革命工作。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独立,实由广西新军促进;(2)广西新军不能通过武装起义夺取广西政权的原因;新军中同盟会领导人对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缺乏认识;革命党人政治上的短视,没有明确革命目标;领导新军的同盟会广西支部没有建立一个全省性的统一领导机构;广西革命党人缺乏对会党的正确认识,加上广西旧官僚、旧军阀势力的强大,广西独立后的政权终于落于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中。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国建立时期,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并提出实业建国的口号,力图使中国繁荣昌盛。宋教仁则主张责任内阁制。并以政党政治相号召,和袁世凯进行了正面斗争。孙宋二人在政见上虽有歧异,但始终互相支持,大方向是一致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政党政治比实业建国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一一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封建统治,从而也就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期间,日本曾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人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舞台,日籍革命志士宫崎滔天、山田良政、萱野长知等人曾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的甚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武昌首义的成功,既是以孙中山为领袖的革命党人领导全国革命志士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援助分不开的。因此,研究辛亥革命一直是各国学者十分感兴趣的经久不衰的课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一一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封建统治,从而也就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期间,日本曾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领导人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舞台,日籍革命志士宫崎滔天、山田良政、萱野长知等人曾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的甚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武昌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尤其是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生,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相结合的新篇章。文章从文化、主体、教训和道路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实际的结合,并对这一历史史实进行述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更加彰显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高航 《历史教学问题》2023,(5):18-26+201
刘大年作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极为重视辛亥革命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近代史叙述多以“革命史”尤其是“阶级革命”范式为主,刘大年在接受“阶级革命”范式的同时也尝试利用“民族革命”范式来论述辛亥革命。改革开放后他回应海外学者,深刻阐释了辛亥革命的性质。晚年刘大年力主将“近代化”与“民族独立”共同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两个基本问题”。此外他还通过组织及参与学术会议,推动了学界关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研究的进展。刘大年的学术与事功构成了辛亥革命研究学术史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推进了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个政党首脑人物的政策和策略,往往关系到政党的命运和前途。领导者之间政见的差异,势必影响到这个政党路线、方针的分歧。本文试分析宋教仁与孙中山在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的政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宋教仁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重新评价宋教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黄三德是美洲洪门致公堂的领袖人物,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华民国成立后,黄三德在洪门于国内立案建党、为洪门五祖建祠纪念等问题上,同孙中山产生了严重分歧,经激烈争吵而后分道扬镳,“不复来往”,他本人也从革命:叻臣蜕变为悲剧性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7.
读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人们往往会产生疑问: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把武装起义的重点放在华南沿海地区,为什么辛亥革命却首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起义策划重点的武汉爆发?为什么武昌起义在没有同盟会领导人指挥的情况下,一炮打响获得成功?1912年,孙中山应黎元洪的邀请到达武汉,在游览张之洞的祠宇奥略楼时曾说过:“以南皮(张之洞是直隶即今河北南皮县人,时人称之为“张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也说过:“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张之洞号香涛)的合作。”在清末中…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香港和澳门却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英、葡两国分别强占为殖民地。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又割让给日本作为属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曾利用清政府已无权管辖这些地方的特殊情况,在这里成立革命团体,进行革命宣传,酝酿武装起义,输送起义人员和武器弹药等等。当革命志士遭到通缉迫害时,也常常通过这里转往海外。港澳台人民则始终和全国人民在一起,他们心连心,对祖国的前途非常关心,自始至终积极地参加或掩护国内的革命斗争。所以,港澳台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其特殊的关系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他追随孙中山,黄兴奔走革命,以务实,勤勉,激进而称于世,他力主“中央革命”,多次图谋打入清廷内部,实行反戈一击,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组织暗杀团,对清廷要员实施暗杀,他还是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编》,《神州日报》,《民主报》等多种报刊的总主笔或撰稿人,撰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皆能言人所不敢言”,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他不仅是战场上的英雄,而且不愧为舆论界的骄子。  相似文献   

20.
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居正始终是个关键人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积极宣传革命理论、认真参与革命的组织发动、勇于参加武装斗争。本文就从三个方面,介绍居正对辛亥革命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