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开放课堂,引进生活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用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人文见识,用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体验、多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宇 《文教资料》2011,(34):56-57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建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架起语文与生活之桥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孩子的生活世界里,有其生命本原的东西,挖掘出来就是孩子的生命课程,这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之根本。开展乡土生活教育就是要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世界中享受成长的快乐。本文从设计生成主题,建立孩子经验的课程;活动演绎精彩,实践孩子身边的课程;舞台展现魅力,触动孩子成长的课程等三方面阐述乡土生活课程的一系列实践探索活动,旨在使幼儿园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从而促进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新增设的必修模块,承担着重要的文化教育职能。由于条件所限,教材不可能对各地的乡土文化资源面面俱到地挖掘展示,这就需要我们一线高中政治教师对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并以合适的途径呈现给学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认同和热爱,更好地彰显文化生活的教育功能。让本地资源走进学生、走进课堂,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把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增强文化生活教学的 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本文从这里入手,从导语的生活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结语的生活化、作业的生活化四个方面论述"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中高年级都有着以"家乡"为题材的习作要求,但学生的习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习作实践探索中,作为语文教师,努力挖掘和利用乡土语文资源,创设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深化感受并搜集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丰富他们的习作素材,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郝久红 《教育》2014,(7):68-68
新课程倡导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将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生活空间里健康成长。 点缀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良好创设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教室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室的布置一定要彰显“生活味”,以启迪学生的智慧,点化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盘活生活资源,丰润清新自然的品德田园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最好不过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努力挖掘身边的社会资源、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让品德教学因多样化的生活资源而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王改文 《新疆教育》2012,(16):204-205
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中若能让生活融进语文课堂,不但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实际,更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玉婷 《小学生》2013,(10):76-76
乡村的生活是单一的,但乡村的事物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环境闭塞,但乡村活动场面是鲜活的,教师应该发扬乡村的优势,立足于乡土,着眼于乡情,让孩子在乡土教材里汲取养分,在乡村景物中捕捉画面,在乡间劳作时剪辑镜头,在乡土习俗中寻觅纯朴,在乡间游戏后记录快乐,在愉快中作文,在作文中愉快,谱写农村作文教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化资源是《文化生活》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为课程资源提供有效支撑,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探讨了乡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堂利用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林区教学》2010,(11):63-66
乡土文化资源是《文化生活》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为课程资源提供有效支撑,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高中《文化生活》模块的"实践活动成果交流课"进行教学设计和案例评析,探讨如何运用乡土文化资源上活《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洪霞 《黑河教育》2014,(1):34-34
正语文课堂应该多元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感悟,不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中联系生活,就好似在其中种植了一棵常青树,常青之树映绿课堂,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但是语文教学不等同于生活,所以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实际,即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联系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应当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力求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体现"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使学生生活具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启智学校将乡土资源与生活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把乡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掌握生活的技能、生存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吴志高 《教育文汇》2009,(10):38-38
家乡的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我站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努力搜寻着能为我所用的生活素材,把它们整合成一种教学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主张以生活化教学的角度改善现有的美术课堂教学,是探索研究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课程性质和理念;是研究其运用于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效梳理教材知识点、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更恰当地使新课程教学资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新增设的必修模块,承担着重要的文化教育职能。高中政治教师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巧用乡土文化资源导入新课、破解重难点、设置探究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