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铭和 《小学生》2010,(11):13-14
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对人们新的要求,教学重点由过去单纯的传递知识变化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指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应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创新精神是指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成。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并且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规律,具备相应  相似文献   

3.
钱艳萍 《考试周刊》2013,(34):146-146
<正>创新是指突破原有事实框架,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激发新的灵感,发现新的规律,从而提出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而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在学校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一、营造宽松气氛,培养创新意识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开发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营造氛围,启动思维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良好的情感可以激发人的想像力,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反之,则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教育阶段 ,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鼓励学生质疑诘难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使学生体验到创新过程 ,发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浅谈几点拙见。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设民主、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营造宽松的创造心理空间和广阔的创新实践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会学生求异质疑,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改进课堂提问方式和练习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课堂评价,多给学生鼓励和启发;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使学生体验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宽松气氛,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新创。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中提出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心维,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爿能力。本文试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谓创新意识,是一种探究新领域或新问题的心理取向,也是人们学习活动中最为宝贵的积极进取的一种思维品质。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敢  相似文献   

12.
质疑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同时又是创新精神必可少的一个因素.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是新课改的一项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高度重视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新课改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我国许多中学生质疑意识的欠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具体表现是:(1)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②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改喊得震天响的今天,就应当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如何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采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精心设置学习问题,为培养他们的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质疑诘难,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到创新过程,发展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综合、高效、巧妙地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新颖、独特的认识活动,获得新的认识成果的一种能力。而美术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外,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一、营造宽松氛围,唤起创新意识在课堂上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努力营造激发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创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必须营造起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的思维要畅通无阻,外部环境一定要宽松,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会无拘无束。首先从学生来看,他们应该是这个  相似文献   

18.
刘凯 《学苑教育》2012,(15):84-84
"课标"要求我们应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习,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潜能标准。为此,教师要运用多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潜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法,训练他们创新思维;有效运用物理问题,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本文试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体育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民主、融洽、和谐、愉快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因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能诱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要多用“Thankyou.Verygoode!Welldone!Excellent!Will you please…”等课堂用语鼓励学生,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大胆发言。应尽量维护学生的自尊,允许学生犯错误。多用“Please tryagain.Do better next time.Don’t benervous.”等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家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