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鑫浩 《文教资料》2009,(18):174-175
历史的阻力和事物自身的发展逻辑是不容违背的,因此"样板戏"对京剧的""大跃进"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要和传统戏曲落后的阶级属性决裂,一方面又拿不出实质性的代表"社会主义"的戏曲表演形式."样板戏"在形式上的变革,给当时作为主体的京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对传统京剧美学的消解.本文试从建国后的文艺政策出发,通过比较"样板戏"与传统戏曲的差异、寻找其形式上的创新因素来探讨<沙家浜>的文学史价值.并且,本文试图结合相关影视编导知识,对样板戏的艺术性进行重评.  相似文献   

2.
京剧进小学校园,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认为,京剧进校园是件大好事,却因进校园的曲目样板戏过多引起争议,为此,他联名40多名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减少样板戏数量,并亲自推荐了8段传统京剧曲目。  相似文献   

3.
信息     
今年将在全国10省市区试点开设京剧课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入选。  相似文献   

4.
"周部长,感谢您让我提出的'京剧进校园'提案成为现实,不过样板戏这么多不是我的初衷……"面对孙萍当面"炮轰",周济一脸尴尬.  相似文献   

5.
《师道》2008,(4):60-60
教育部最近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修订,增设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开始试点,其中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被确定,除4首出自传统京剧,其余11首均为“文革”样板戏唱段。教育部此举虽属好意,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然而在我看来,样板戏成为教材,至少包含着下列“三宗罪”。(见《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朱大可)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很重视戏曲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希望通过传统艺术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提倡演现代戏.戏曲界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掀起上演现代戏的高潮.江青开始插手现代戏,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上涌现出的大批优秀剧目为基础,用"左"的文艺理论进行加工、删改,并逐渐得到官方认可,正式定名为"革命样板戏".于是,"样板戏"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薛荣的小说<沙家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颠覆.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以"戏仿"的方式,直击"样板戏",彻底清理其对文艺真谛的损害;它的消极意义表现为,在试图以人性重写阿庆嫂等人物时,对"人性"作了片面化、欲望化的处理,使人物从政治符号跳到另一个极端--情欲符号.在小说<沙家浜>发表后,许多文章采取简单化的批评方法,对其进行全盘否定,这是违背文学批评的原则的.  相似文献   

8.
京剧“样板戏”,这一曾经风靡全国的“特殊”剧种,很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时代产物”。撇开其政治因素不说,它不仅承载了我国许多优秀音乐工作者的梦想与希望,而且在京剧发展史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样板戏”的音乐改革历来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其在创作思维、声腔结构、伴奏配器,主题音乐等方面与传统京剧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据媒体披露,教育部最近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修订,增设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的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其中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被确定,除4首出自传统京剧,其余11首均为文革样板戏唱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决定将经典京剧唱段试点进人中小学课堂,此举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的问题。开设京剧课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的意识,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评论者指出,所谓的让中小学生唱京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却打上了让人疑虑的“文革”样板戏“借尸还魂”的烙印:15首京剧教学曲目中,竟然有13首是样板戏。暂且放置这个问题不谈。在笔者看来,和最近兴起的国学热一样,试图用京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事件中透出的,其实是国人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意愿上的焦虑和迷茫。  相似文献   

11.
《教师博览》2008,(3):18-18
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人选。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京剧与现代音乐的相互融合发展是当代戏剧艺术发展的必然,它避免了传统京剧创作中过于单一化、程式化的弱点,使现代京剧音乐对传统艺术手法有了继承和创新,在保持“京味”不变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了莛他兄弟剧种、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和当代的民族音乐、流行音乐及西方音乐等,给京剧带来了新的活力;因而出现了样板戏、京剧交响乐、京歌等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它们不断丰富着当代戏剧艺术的宝库,使当代戏剧艺术的殿堂构建日渐宏大瑰丽、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13.
手风琴这件乐器自传入我国,就努力扎根于我国民间的土壤,通过多种方式与我国民间音乐相结合,试图找到一条手风琴民族化的道路。我国手风琴作曲家从"国粹"京剧中提炼出各种元素,将之与手风琴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运用京剧元素的手风琴作品。本文将以其中三首作品为例,从京剧曲牌、节奏、旋律、音色模仿等方面来论述我国手风琴作品中京剧元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京剧样板戏《智斗》中的主要对话为例进行定性研究。一是从"合作原则"视角分析三位主人公是如何"遵守"和"违反"合作原则进行"智"斗;二是借此对人物进行心理以及性格分析,以期在戏剧剧本人物分析方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样板戏是文革时候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京剧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其主要的材料是源于同名的现代京剧.本文主要针对《智取威虎山》的两个音乐版本进行对比分析,从其所具有的特点上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与京剧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的不同进行了比较并且做出了两者不同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同学少年》2012,(1):52
徽戏和汉戏的声腔对京剧的形成影响很大。自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开始,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先后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来到北京演出,史称"四大徽班","先后到京的汉戏艺人多搭徽班演唱"。二黄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之一,而汉戏声腔以西皮和汉戏二黄为主。随着徽戏、汉戏艺人的不断合作演出,使得西皮、二黄声腔进一步融合,逐渐形成京剧丰富的旋律和完整的板式。"皮黄"是西皮和二黄的合称,因此,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  相似文献   

17.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18.
《老年教育》2013,(8):14-17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斗的戏。与其它样板戏相比,《奇袭白虎团》将京剧的传统表演程式和身段用于现代战争生活,其中的武打场面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戏是怎样诞生的?其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说教育部把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在一些地方学校进行教学试点而引起很大争议。其实这件事并不坏,不像网上有人惊呼"样板戏又回来了"。1970年代后期,从事戏曲研究的人士就一再呼吁,应该把传统艺术的欣赏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但那时无数次的呼吁都没有下落,连个答复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聚萍 《老年教育》2014,(6):12-13
"样板戏"名称的由来 1963年下半年,在全国文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京剧要不要演现代戏"的大讨论。1964年6月初至7月底,在北京举办了将近两个月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从此,京剧古装戏彻底停演。在这段时间里,江青为了从文艺舞台走向政治舞台,先是建议根据同名沪剧的剧本创作京剧《红灯记》和《芦荡火种》(即后来的《沙家浜》),继而又插手这次京剧现代戏汇演中呈现的优秀剧目的修改。而当时,她也只是把这说成“种实验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